?

官場“癮君子”

2015-02-12 13:41楊建萍狄小華
關鍵詞:癮君子任性職位

文 / 楊建萍 狄小華 梅 琨

官場“癮君子”

文 / 楊建萍 狄小華 梅 琨

當官是否上癮?張某已經官至副廳,因政績突出,要提拔的風聲在坊間越傳越盛,就連他自己也覺得該提了。然而,光打雷不下雨,等了大半年還沒有消息,張某失望之極,想起“堤內損失,堤外補”,升官不成,那就多撈些好處。就在提拔公示的過程中,張某卻因不久前收受的巨額賄賂而被查處。一個廳官為何會因等不及提拔而收受賄賂?是因為“官癮”。

當官“上癮”,一方面表現為“能上不能下”。一些領導干部因年齡或職數限制而必須要下或不能上時,就會出現諸多不適應,甚至引發職務犯罪。一是“59現象”。改革開放之初的官員腐敗有一突出特點,那就是快要退休的領導干部腐敗比重大。退休后的“冷冷清清”與在位時的“前呼后擁”形成強烈反差,讓一些領導干部嚴重不適應,并引發少數即將退休的領導干部產生最后“撈一把”的想法,以平復退休前后的內心不平衡。二是“退而不休”現象。在退休后利用在位時的影響,在行賄人與受賄官員之間牽線搭橋。權力之癮不會因權力的失去而自動戒除,這種退休后仍利用權力影響謀取私利的做法,是“官癮”發作的一種表征。三是“天花板現象”。在有些人看來,提拔是應該的,沒被提拔就會“鬧情緒”,甚至以“撈一把”來“發泄不滿”。隨著干部的年輕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上了領導干部的崗位,但寶塔形的職位分布,越往上被提拔的機會越少,勢必造成大多數領導干部到了某一職位就會面臨難以晉升的現實。腐敗犯罪由“59現象”向29、39、49“天花板現象”的演變,是“官癮”在少數年輕領導干部身上的一種表現。如朱某退伍后考上大學,在校時就比自己小幾歲的同學“懂事”。經過幾年學生干部的歷練,工作后不久就受到了重用。從辦事員一級一級向上升,當處長時才剛滿40歲。也許是前面升得太快,一般都不超過三年,這次在處長崗位干了五年,還是看不到升的希望。失望之余,朱某像換了個人似的,搞關系、講待遇、撈好處,最終因受賄而入刑。

另一方面表現為“有權就任性”。一些領導干部在對權力“上癮”以后,即使獲得提拔,也容易隨著“癮”的進一步被滿足,繼而對權力的心理依賴越來越大。這種依賴與其說是對權力的依賴,還不如說是對權力帶來的個人私欲滿足的依賴。為此,如果說表現為“能上不能下”這種權力之“癮”引發的腐敗,是因失去權力,或沒有滿足晉升期待而產生“癮”的發作,那么,表現為“有權就任性”這種權力之“癮”所引起的腐敗,則是“癮”得到進一步強化后的更嚴重權力任性所形成的腐敗。一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對權力的追逐達到瘋狂的地步,為了能夠上位,不惜采取喪心病狂的手段。如福建省環保局原副局長楊錦生為牟取正局長職位,不惜花三萬元雇用黑惡勢力,用硫酸將局長燒成重傷。二是“封官許愿,拉幫結派”。迷戀權力的人都希望將自己手中的權力用到極致,封官許愿和拉幫結派既是他們鞏固、擴大自己權力的常用手段,也是他們不斷通過這張編織的權力(關系)之網瘋狂進行權錢交易的保障。近年查處的腐敗串案和塌方式腐敗中,都可以看到職位較高的腐敗官員利用這種方式拉攏利誘下屬或其他想攀龍附鳳之人。三是“獨斷專行,妄自尊大”。對權力成癮的人,常表現為兩種極端的情況:對下獨斷專行,缺少對群眾和部下應有的尊重;對上表面上唯唯諾諾,內心卻是我行我素。

(感謝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南京大學法學院對本欄目的支持)

編輯:劉雁君 nina_lyj@sina.com

猜你喜歡
癮君子任性職位
領導職位≠領導力
千萬別任性
跟蹤導練(二)
職位之謎與負謗之痛:柳治徵在東南大學的進退(1916—1925)
任性者的搞笑
代謝快慢幫你決定戒煙療法
戴上就任性
有才任性黨
美最高就業率地鐵圈
藏著菜刀去拍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