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如何構建預習后的數學課堂——以“圓的認識”一課教學為例

2015-03-02 00:19莊燕
小學教學參考 2015年20期
關鍵詞:圓的認識操作技能數學課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5)20-046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痹跀祵W教學中,教師對預習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自我感覺、理論的層面上,而應該結合教學實踐,在探索中提高預習的價值。下面,以“圓的認識”一課的教學,談談我的實踐和探索。

“圓的認識”自主學習導學單(課前完成)

學習目標:

(1)知道圓有什么特征;

(2)能按要求畫圓。

預習作業:

(1)請你想辦法在紙上畫一個圓,并思考圓和之前學過的三角形、四邊形等平面圖形有何不同。

(2)嘗試用圓規畫一個圓,介紹圓的各部分名稱,并用字母表示。

(3)任意畫一個圓,把它剪下來,收集并探究有關圓的知識。

可是,預習后的數學課該怎樣教呢?這是我課前和課后都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前思:

預習后的數學課,首先,學生對所學的概念、規則等結論性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直截了當地呈現結論;其次,學生對操作技能已經有了一些基礎,所以操作技能的訓練不再是教學的重點;再次,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規律的探尋、定義的解讀可以快速地從字面過渡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同時,五年級學生因受年齡的限制,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有限,所以預習時他們會更多地關注課本“可見”的知識,即教材給出的一些結論,但對于“為什么是這樣”等原理不甚明了。所以,這節課應該以學生“知道中的不知道”為課堂上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課前我收集了學生的預習作業,發現前面兩題學生都會做,對于第(3)題,學生收集的知識點很多,有對的也有錯的,于是我將學生收集的知識點梳理之后逐一呈現并驗證。

后思:

在實踐之后,我對預習后的課堂怎么教有了一些認識。

1.預習后的數學課,更應重視對數學文本的深入解讀

預習之后,學生知道的是課本直接給出的概念或結論,如果課堂上讓學生說預習的收獲,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讀課本上呈現的概念和結論,教師只有追問“你知道為什么嗎”“還有哪些呢”時,學生才會有意識地去回憶這些概念或結論得出的過程。但是,對于數學概念或結論中的一些關鍵、特別之處,學生一般很難在預習中主動進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解讀數學文本,以此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真正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例如,預習作業中的第(2)題,學生通過預習能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性表述,但學生對這些概念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概念中的“圓上”“任意一點”等關鍵詞句進行深入地解讀,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領悟到“圓的直徑有無數條,半徑也有無數條”這些課本中“沒有”的知識??梢?,重視對數學教材的深入解讀,是教師對預習后的課堂的一種教學策略。

2.預習后的數學課,更應重視對所收集知識的驗證過程

學生對知識點的收集往往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收集之后由于缺少驗證的過程,導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產生,所以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完成。例如,在處理預習作業中的第(3)題時,將學生收集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逐一展示驗證,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又使他們對圓的基本特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是,這樣處理似乎將圓的特征進行了割裂,導致學生對圓的基本特征缺少整體的認識。因此,教學時在梳理好知識點并全部呈現后,可讓學生想辦法驗證結論的正確性,再組織交流,這樣可使學生的探究性更強。其實,有些操作,如幾次對折的操作,就可以說明圓的幾個基本特征成立。這樣教學,既有利于學生對圓的基本特征有更完整的認識,又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3.預習后的數學課,更應重視對操作技能與現實意義的溝通聯系

技能被視為一個程序化的“動作系統”,只要你明白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并加以一定量的練習,基本上就能學會了。但是,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這個技能?這個問題對學生預習而言,往往是“屏蔽”的。因此,在教學這樣的學習內容時,課堂上除進一步規范操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技能的價值。這樣在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彰顯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責編 杜 華)

猜你喜歡
圓的認識操作技能數學課
機械裝配中鉗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初中數學課導入“八法”
關于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省級測試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學為例
有趣的數學課
培養問題意識,觸摸數學課改的“核”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多措并舉,打造互動課堂
《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和反思
“網紅”數學課
PDCA循環在護生中醫操作技能培訓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