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伴生因素的調查與思考

2015-03-02 03:13王傳斌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教學質量家長農村

作者簡介:王傳斌(1963-),男,江蘇贛榆人,江蘇省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教授。研究方向:課程教學論。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基金項目“新課程理念下農村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與督導研究”,立項編號:D/2011/01/037。

教學質量是檢驗某個時刻一個地區或學校辦學水平的參量,是學校追求的永恒主題,也是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捌站拧钡耐瓿?,改善了農村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但也出現部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不如意的現象,這里重點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伴生因素,為改進教學及管理服務。

一、聚焦:農村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相關現象

(一)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

一個評價悖論的緣起。一位從事數學教研工作的朋友問我:現在的孩子是不是比過去更聰明了?我說:“孩子越來越聰明,孩子知識面廣,接受信息速度快,有的知識不教就會?!彼f:“可到農村學校了解,多數教師都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笨,數學統考不及格較多?!边@種矛盾的結果說明什么?

一位農村初中校長的感嘆?,F在的班主任喜歡帶成績差的班級,這種怪現象,為什么?帶差班沒有升學壓力,學不學無所謂,只要安全就行,自己輕松,到初三畢業時還可以把學生“推銷”出去。

一位教師的言白。我問一位數學教師,現在學生怎樣?他說:家里有條件的學生都到縣城的學校去了,出現“流生”;有的學生父母外出打工或創辦實體,孩子成了“留生”,爺爺奶奶成為他們的監護人,老年人帶的孩子缺少好習慣,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每次考試高分不多,不及格的較多,勤奮苦學的學生少了,特別是數學學習更困難,兩極分化嚴重。

與一位學生的交流。你喜歡看書嗎?答:“喜歡”;讀哪些書?“故事”;你最喜歡哪門課?“科學”;為什么?“因為科學告訴我很多不知道的知識”;你喜歡語文和數學嗎?“湊合”;你的成績如何?“一般”;平時在家做什么?“做家務、做作業、看電視等等”。

縱觀以上現象,有喜有憂,喜的是人們重視了教育,普九逐步改善了辦學條件,教師的教研意識得到強化,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得到落實,為實現教育資源均衡采取了有效措施;憂的是寄宿制也給家庭帶來選擇,無法用考上好初中評價小學,也不能以考上重點高中評價初中辦學效果,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的功利性出現異化現象,有利可圖的個別教師行為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上述教師僅以數學成績評價,略顯偏面。而現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和家長,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產生新的視角,不僅以學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和快慢作為標準,而且教師的行為和家長及學生的表現也被作為評價的參照。

(二)教學質量的伴生關系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一個動態過程,評價教學質量一般是根據相關評價體系量化,那是官方做的事情,這里可以圍繞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調查。一般情況下,國家教育政策、學校的管理制度、學校領導的施政方式、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等都是影響教學質量的要素,這里不妨把教師、學生、家長的各種因素看成影響教學質量的伴生因素。所謂伴生,是指次要的隨主要的一起生長,它是生物上的一種互生現象——伴生現象。從生態學的角度理解,教學質量和伴生因素互相依存、相互影響,教學質量好了,家長滿意,社會認可,政府重視,投入擴大,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師舒心教學,學生積極學習;反過來,伴生因素好了也推動教學質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環,否則出現惡性循環,這就構成了一對伴生關系。

二、調查:影響教學質量的伴生因素——教師、學生、家長情況

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實因素和虛因素,而實因素又分人(教師及領導、家長、學生)和物(校園、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教學設備、教材、圖書資料及其食宿條件配備、教師學歷職稱等);虛因素主要是社會風氣、學校管理制度、校風、校園文化、教師的工作態度、家庭背景、學生的學習愿望和興趣等。這里我們不去評價教學質量好壞,而是對影響教學質量伴生因素——教師、家長、學生進行調查。

(一)問卷設計

為全面了解農村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課題組制定了基礎教育評價調查表,結合農村教育特點,圍繞反映教學質量伴生因素的教師、學生、家長在新形勢下的想法和行為設計三類用卷,其中學生問卷從四個方面設計了28個選項題;教師用卷設定了31個選項題;學生家長用卷設計了17個選項題。所有選項題選擇“是、否、不一定”,另外設計了相關簡答題。

(二)調查方式

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以農村地區的校長、教師、學生及家長為調查對象,教師和學生當堂完成,家長問卷由學生帶回家中家長完成,從2012年9月開始歷經一年對連云港地區四個縣的14所農村中小學進行調查,發放教師、學生、家長用卷各500份,回收有效用卷495、489、480份,同時還訪談了部分領導、老師、學生和家長。

(三)統計結果

1.學生調查。結果如下:一是從學生的角度了解學校對學生培養提供的支持和幫助,如“學校提供學生課外閱讀場所和書籍”(88%),“學校經常開展一些符合學生喜好的課外活動”(65%),“經常見到學校校長在校園里查看情況”(80%),“學校領導經常到班級聽課”(51%)等;二是了解教師對學生培養提供的幫助,如“老師講一些勵志故事和學習典型”(85%),“任課教師關心每一個學生”(86%),“任課教師注意教學生學習方法”(92%),“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愛和幫助”(89%),“學校教師中有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現象”(35%)等;三是了解學生之間的情況,如“學生中無打架斗毆、吸煙、喝酒等現象”(54%);四是了解學生在家情況,如“平時在家讀一些課外書籍”(88%),“你在家幫助父母做必要的家務勞動”(89%),“注意觀察動物、植物的一些生長現象”(69%)等;五是了解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如“你的父母為你聘請了有償家教”(50%),“當你考試不理想時,家長會打罵”(36%)。

簡答題分別是“你喜歡看什么電視節目?”“你在家做完作業之后主要干什么?長大后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家有電腦嗎?用電腦做什么事?”“你對學校、老師有何意見與要求?”從學生作答分析,學生喜歡看少兒節目、武打、連續劇、新聞等;學生的理想有公交司機、廚師、蛋糕師、電腦師、教師、美容師、警察、運動員、醫生、科學家、飛行員航天員、作家、律師、數學家、書法家等;多數家庭沒有電腦,有電腦則以玩游戲、查資料為主;建議學校多帶學生春游、多開展有意義的活動、給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不要經常換班主任,教師與學生談心,教師多推薦一些課外讀物、教師多講重點、學校把社團發展壯大等。

2.教師問卷。教師問卷圍繞五個方面設計:一是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工作,如“你參與了研究、討論或制定學校發展規劃”(85%),“你了解學校的學年、學期工作計劃”(97%)等5題;二是學校對師生關愛,如“學校領導能關心、體貼教職工”(81%),“給予學習困難學生以個別輔導”(97%),“對特殊(違紀等)學生給予個別指導”(82%)等7題;三是學校重視教育教學,如“學校領導能深入課堂聽課、經常參加教研活動”(68%),“學校經常請校外專家來校舉辦教育教學教研講座”(92%)等9題;四是民主管理程度,如“學校的重大問題能聽取教職工的意見”(80%),“學校的考核獎懲制度能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77%)等5題;五是教師自身行為,如“平時有意識的觀察學生,并進行個案研究”(90%),“課后及時積累教學中的感受”(90%)等5題。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育教學情況,設計了簡答題。

如果要評價學生的質量,在制定評價體系時最需要體現的內容是什么?

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突出品德和綜合素質;不能以成績論英雄,更重要的是評價過程,尤其是評價學生參與度。

你認為教師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育觀念和責任心落后,未真正實行素質教育;只關注學生的成績,無法滿足后進生與優生的均衡發展;對教材研究不透,對學生關注不夠,不能讓每個孩子因材施教;時間少,課務多,備課不到位。

你認為學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思想教育被忽視,學生德育水平下降,心理健康教育不健全;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不協調,甚至家庭教育缺失;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出現早戀、玩性大、叛逆、沉迷網絡游戲,缺少自主學習和興趣,有的學生違反紀律。

你認為學校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有何要求?

學校教育職能淡化,經濟意識強化;教學與德育比重失衡;應試教育過度,師生負擔重,過分注重教學成績的考核;教師應付活動太多,無法鉆研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師積極性調動不夠;學校對教師教科研方面的支持與幫助不足;小學科教學師資力量薄弱。要求學校不能只重視學生的成績,還要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淡化應試教育,加強小學科教育,培養專職教師,關心教師成長。

你認為現在學生家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家長對教育漠視,對學校和教師要求過高,多數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完全就是學校的事情,把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一味歸咎于學校和老師;留守兒童多,隔代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不會輔導孩子,不能為孩子付出時間交流,不重視孩子心理疏導,只提供物質保證,缺乏學習習慣培養,在孩子的成長認識上存在茫然和誤區,過分溺愛任性的孩子,導致學生管理無法進行;家長與教師溝通少,甚至有的家長不講禮貌。

3.家長問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為了解家長情況,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問卷:一是了解家長對學生成績的態度,如“你認為孩子分數考的高才是優秀孩子”(28%);二是家長對學校、教師的評價,如“你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評價”(75%滿意),“教師批改作業及時認真”(90%),“學校教師有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現象”(18%),“學校每學期定期召開家長會”(52%);三是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如“孩子能自覺地按時完成家庭作業”(85%),“平時孩子幫助家人做家務活(做飯、掃地等)”(78%),“孩子在家與您經常交流學?;蛏鐣乃娝劇保?3%);四是了解家長對孩子培養所做的努力,如“您為子女聘請了有償家教”(60%),“孩子休息時間,您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勞動”(55%),“在與孩子相處時講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90%),“你認為孩子的日常文明禮貌養成主要靠老師還是家長”(50%)。

簡答題分別是“休息日,你的孩子在家主要做哪些事?”“你的孩子在家主要看什么電視節目,是否模仿電視里的人物組織同學搞一些活動?”“你對學校有什么建議?”

概括起來孩子在家是學習,看課外書、彈鋼琴、畫畫,看電視、上網,簡單的游戲。偶爾(適當)戶外運動,多數學生看科教片、動畫片、動物世界,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巴拉拉小魔仙、熊出沒、快樂大本營、變形金剛、成龍歷險記;社會與法、非誠勿擾、中央新聞(少)、少兒節目、音樂片、電視劇等。有時會模仿。多組織課外活動,接觸大自然;增加一些社會實踐課;稍搞些對個別孩子起作用的活動,多些人文管理;少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多開家長會,提供家長與老師的交流機會,開通成長期心理教育課程,建議安排主課教師做班主任,嚴格督促學生,學校假期對外開放,給學生提供活動場所,多給孩子運動時間,組織參加公益性勞動。

(四)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統計和訪談,應該說政府逐步重視農村教育發展,大部分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得到改善,但現代化水平低,少數地區更傾向于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到少數的重點學?;虼翱趯W校;農村學校在依法治校、教學常規建設、和諧校園建設等方面效果明顯,但在教育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民主管理方面還比較欠缺;領導的注意力轉到辦學,關注校園文化和教師培養,深入課堂時間多了,與教師學生交流多了,但部分領導有短期思想;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從數量上基本達到要求,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氣氛增強了,教師的負擔逐步減小,但結構不合理,存在著教師老齡化、知識老化、學科結構不平衡等問題,教師素質亟待加強;農村教師對新課程實施情況總體上比較滿意,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農村教師的教研意識強化了,但教研組織機構與教研制度不夠健全,教研活動開展非常態化,教研資金不足,教師教研素質不高,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度不高,教師的功利性明顯了,有的教師為研究而研究,脫離教育教學一線問題;學校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許多幫助,教師關心學生成長,同學之間關系比較融洽;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是理智的,農村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素質提升,重視家庭教育,家長對孩子的評價逐步弱化成績轉到全面要求,“有償家教”達到30%,家長認為孩子的文明禮儀培養由學校和家庭共同承擔,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考試不理想時,有31%家長不罵。但部分選項中也反映不少問題,如“對老師的教學”滿意為65.6%,說明教師的教學存在問題;學生打架、斗毆等僅有40%答“否”;家長教育觀念和方式不樂觀;農村學生的理想比較現實,學習依賴性強,業余時間多數做家務、野外勞動、看電視、使用電腦較少,缺少旅游等拓展知識的機會。

隨著“撤點并?!?,小學離家多數在2~3里,有的4里多遠,這給學生路途安全帶來問題,農村社會風氣、家長的觀念和文化層次、家庭地理位置和生活環境都對學生成長產生影響。目前農村小學流生現象不可忽視,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辦學條件好的學校,導致縣城學校班級人滿為患,施教困難,而農村小學從“門庭若市”變為“門可羅雀”,教室空蕩冷清,學習氛圍不濃,使縣城和農村學生上課效果都不好,出現惡性循環;再次,農村的小學生背井離鄉求學,有的住校,有的寄宿他家,小小年紀就遠離父母,管理不到位,出現很多社會問題,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變成一句空話。另外,“留生”倍加重視。

三、對策:從生態學的角度評價和改進教學

美國著名評論專家斯塔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診斷和改進?!蓖ㄟ^評價,改善伴生因素,提升教學質量是一個生態過程。

(一)營造基礎教育均衡環境

教育學視角下的教育均衡,是指學校教育功能的優化、學校質量的提升和每個學生全面自由的發展?;A教育均衡發展是影響伴生因素的主要原因,它是目前教育的熱點和難點,不僅表現在城鄉之間,更有研究表明:鎮鄉差距遠大于市鄉差距,尤其在西部欠發達地區,這種差距更為明顯。 [1]于是有的教育部門根據實際采取“走教制”、“走課制”、“集團制”、“合作共同體”等形式解決不均衡問題。但學校辦學受社會影響較大,“水向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的規律在教育市場化中表現明顯,教師隨待遇而遷移,家長因條件而選擇,學生因質量而流動,好的更好、差之更差是不可扭轉的趨勢,因而提供基礎教育均衡是確保整個教育系統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條件,要實現這個目標,提升校長的領導力是前提,提高教師素質是根基,推進學校教育改革是保障。 [2]

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校長的配置和培訓、教師的素質提升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發揮作用,從宏觀指導到微觀落實,加大送教下鄉力度,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實行教師動態管理,實施城鄉教師互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學校要堅持以教師為本的價值觀,真正實現“目的人”與“手段人”的統一,要為教師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從學校制度建設到學校人文環境營造,從人事安排到崗位設置,從日常管理到評價考核,都要為教師全面、自由的發展搭建平臺。教師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再根據學生成績分成三六九等,不再讓學生因被貼上“差生”的標簽而自責、自卑,乃至自暴自棄;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一視同仁的態度,使課堂真正成為所有學生有機會展示自我的共享天地。

(二)調整教學質量評價思路

評價要回歸自然,構建以學業評價為基礎、結合學習經歷與過程評價的“綠色指標評價” [3]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1.評價的內容應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圍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設計,考察進步率和發展率,觀察點為健康的心靈、豐富的知識、超凡的能力、強健的體魄??疾鞂W生要體現“雙全”,即全體學生與學生的全面,既考核成績提高率,又看學生的表現,如“八禮四儀”(即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 [4]學生體質也是重要方面,主要依托平時的體育課和活動來實現。教育部印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教體藝﹝2014﹞5號)規定體質健康標準,總分達不到良好不能評優?!靶∨侄铡?、“小豆芽”、“小眼鏡”的出現既與家長有關,也與學校教育有關,其比例也應作為評價因素。教育評價還要考慮學生的勞動意識。

2.改變評價的方式。從生態的角度理解教學質量,把教學質量看成是生成性結果,突出“階段性評價和日常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和多元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 [5]對伴生因素進行診斷和調整,提高教學質量。社會人都要正確看待學生突發事件,不能把學生出現的事件歸咎學校,學校是傳授知識,教人做人的殿堂,不是學生管理的無限責任公司,大量的事實表明學生體質下降,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家長都有責任,不能用小概率事件為參照一味附和家長需求。特別是體育活動不要因為出現學生猝死個例而取消了許多項目,也不要因校外活動發生事故取消全部戶外活動等。究竟如何愛孩子,適度是根本,過度的保護弊大于利,溫室花朵太脆弱,經歷害怕才不怕,棉花做屋也危險,適當冒險有益處。

(三)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調查中發現,農村學生對教師的依附性越來越強,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影響著教學質量,但目前農村教師的現狀不可忽視。據光明日報2014年7月23日《扭轉鄉村教育被邊緣化的局面》報道:“目前在全國1000萬中小學教師中鄉村教師占到846萬,但基礎不穩、隊伍流失、人才斷層一直困擾鄉村教育,鄉村教師面臨物質和精神雙重困境。調查發現,我國鄉村教師年齡普遍偏大,40歲以下就是‘年輕教師’了”。為避免鄉村教育邊緣化,國家要求各級政府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解決困擾農村教育的實際問題上,把更多的氣力用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盡快縮短城鄉教育差距;需要捐資助教的企業、單位、個人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農村教育和農村教師,盡最大的努力,鍥而不舍地改變鄉村教師的生活狀況;更需要通過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使鄉村教育成為孩子心中的‘燈塔’,成為鄉村文化高地。

要重視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的思想品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師德師風教育;規范教師的職業行為,讓教書育人成為教師的工作守則,讓愛崗敬業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加強教研活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積極性,提升教師教學執行力,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四)喚起家庭教育的輔助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CCTV“少年中國強”節目播出的兒童成功范例說明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實踐也證明子女的行為習慣、學習態度、文化素質等與家長密切相關。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由祖輩監護,缺少與父母溝通,老年人接受教育少,文化素質低,更缺少現代教育理念,有的管不了,有的不去管,有的多子女家庭“重男輕女”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甚至夸大了“關系”在就業中的作用,出現“知識無用論”的錯誤觀念,家長在育人上沒有發揮積極作用,家庭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而城里的學生家長多數接受過高等教育,對社會上教育的褒貶信息了解的多,因此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還是比較民主的,沒有過分地把成績作為衡量的唯一標準,看重孩子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做人規范、文明禮儀等,這是城鄉學生家長的最大區別。不過農村學生家長在現代媒體的耳聞目睹中受到感染,家長的教育觀正在發生變化,也在逐步改善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看重藝術培養和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于是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縣城學校。很顯然,家長的文化素養及行為影響孩子成長和學校辦學。因此,學校要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多召開家長會培訓家長,引導家長認識新形勢下教育特點,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學會育人,替代式和埋怨型教育給孩子帶來弊端,經歷本身就是一種智慧,溫房養不出臘梅,馬棚訓不出千里馬,切斷與周遭世界的接觸,失去的是訓練機會,缺少的是一種體驗和經歷,家長要放養,讓孩子自主做事,學會用頭腦思考、用雙手實踐,進行危險零距離訓練,

(下轉27頁)

猜你喜歡
教學質量家長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家長請吃藥Ⅱ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