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論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專業能力及形成

2015-03-02 03:13宋學斌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活動專業

作者簡介:宋學斌(1968-),男,甘肅慶城人,甘肅省慶城縣隴東中學教師,中學一級。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21世紀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之一,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面向21世紀的適應時代要求和我國國情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對教師教育教學專業能力無疑是一種新挑戰。在教師的基本素質中,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要素,也是教師應具備的基礎素質和基礎能力。為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專業能力結構形成與完善,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專業能力結構分析

西方研究者諾爾·希勒及其同事所羅門等研究指出:教師在達到一定的知識和智力水平后,教育專業能力是教師不可缺少的專業素養,與教育教學效果大體上呈現出正相關。 ①我國近年來許多學者研究的結果也表明,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在于教師的能力素質。教師良好的能力素質是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自變量。

根據心理學關于人類能力的基本理論,任何一個教師的能力都包括一般能力和專業能力兩部分。教師的一般能力是指教師作為社會實踐主體,在任何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基礎能力,如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創造力、注意力等。教師的一般能力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能力。如果一個沒有良好的從事與主體地位不相符的一般能力,教育教學活動就無法正常開展;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在專門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所具備的對學生發展和自我專業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特殊能力,是只有在特定的教育教學活動場景中才會使用并且發揮其教育教學作用的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是一個隨著環境和對象以及教師經驗變化的發展過程。

關于教師的專業能力結構,我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少的觀點。如康錦堂在《教學能力結構及測評》一書中提出,教學能力主要包括教學表達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 ②陳永明等在《教師教育研究》一書中指出,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有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與管理能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教學測量與評價能力。 ③周川認為,新世紀教師至少應具備以下幾種核心能力:一是教師終身學習能力;二是反思教育能力;三是基于網絡資源的教育能力;四是創造性能力;五是心理輔導能力。 ④根據新課程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結合本人教師生涯的感悟,當代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創新性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專業自主成長的終身學習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一)創新性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新課程改革的動力和突破口。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因此教師必須具備開展創新性教學活動的能力。開展創新性教學活動的能力是指教師綜合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出有別于他人的、獨特的、新穎的教育教學觀點、教育教學設計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只有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適應新課程發展的需要,也才能啟發、引導學生提問,以趣激思,以思質疑,集思廣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求異思維,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新問題的螺旋循環過程中,迸發出科學和技術等創新精神的火花。

(二)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

沒有對課程與教學的研究,就沒有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也就沒有新課程與學習者的對接。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已從一般意義上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習者”、“研究者”。教師只有用最新的研究成果組織和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組織課程活動,才能力求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所以,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書匠”角色,積極進入課程與教學、學生與發展的研究。教師要以教育科學基礎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不斷研究課程內涵的時代變化,研究教學的環境特點及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學生的素質特點及發展要求,要研究以自我專業成長為目標的個性教學。在研究中接受新課程,在研究中適應新課程,在研究中推進新課程。

(三)專業自主成長的終身學習能力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全球教育界和社會領域獲得十分迅猛的傳播和更新。終身學習的觀念,即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學習,并把終身學習提到了學會生存的位置,足以說明它的重要性。教師的終身學習能力是指教師能夠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中,有意識有目的地不斷更新自己現有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素,保證自己適應教師職業變革的需要。構建并形成終身學習的思想和學習理念,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不論哪個專業的教師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在新的國家教育要求和不斷變革中都必須樹立不斷學習的學習觀,否則他就無法適應現代社會教育教學快速發展的需要。同時,新課程背景下的終身教育思想更需要所有教師通過終身學習來傳承和發展。

(四)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在現代信息社會,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教師無論作為社會的人還是教育人,都應該學會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優化教學設計和活動。在新課改中,教師必須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高效性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迫切性,要理解信息科學的基礎以及信息手段多樣化的特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要對課程實施中涉及的多種有關信息材料進行科學判斷、分類選擇、整理加工、處理交流的能力。此外,在教學活動中對新信息的創造和傳遞,教師要能夠適時、適度、適量、高效地使用各種教學媒體,真正發揮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學地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當代每一個教育者必須具備的素質。新課程滲透了學生的個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還必須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心理健康標準知識,能鑒別出學生的個性特點,并能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咨詢、檢測和干預,具有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和樹立其自信心的技巧,以便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二、新課程背景下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現實意義

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主體,是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評價者。教師的專業能力無疑對新課程的推進以及培養高素質人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課程體系在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它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諸多的發展機遇。 ⑤教師不僅是新課改建設的決定因素,也是新課改建設的第一資源,因此新課程改革和建設需要每一位教師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要使得教師對課程的改革和建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有更清晰、更徹底地了解,一定要注重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并要求教師參與其中,推動其科學、平穩、健康地發展。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許多教師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突出地表現了出來,更有甚者在新課程改革中表現出了“穿新鞋走老路”的被動局面,與素質教育實施的要求和新課程實踐要求有明顯的差距。所以,教師行業迫切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專業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變革的要求。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

教師教學不僅對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而且也對教育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教育和心理疏導,錘煉學生堅毅的品格、良好的情感、堅定的信念。當代青少年兒童,其素質特點、學習方式、情感活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新課程的實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傳統教育下,教師的專業能力只集中在“傳道”、“授業”方面,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心理發展。但是在新課程中,教師不但要熟悉學生的特點,還要知道怎樣有效地轉換課程、怎樣有效地組織教學,真正做到重視全體、因材施教,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使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都有所進步,潛能得到充分發掘,才智得到充足發揮。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我國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越來越取決于人才的質量水平,科學技術和知識創新更是取決于人才的培養,而人才的培養取決于教育的發展水平和教育的質量。因而,教育將始終處于各國戰略性發展的優先地位。我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現代化,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因此,我國提出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的戰略選擇。為了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必須夯實教育發展的基礎。在發展教育諸多方面,提高教師素質是一項重要的選擇??梢赃@么說,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一項根本性舉措,是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重要保障。

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改革教師教育制度,奠定教師專業能力成長的基礎

教師專業能力的形成是教師從事教育的基礎,特別是與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密切相關。我國教師教育長期以來在教師培養的理念、課程設置方面都凸顯了“知識本位”,在教師能力培養方面明顯不足。所以,我們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師教育制度,滲透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設置課程,增加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教師培養目標要明確,做到有的放矢,教材內容要靈活多樣,并且隨著時代變化不斷更新,教育實習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實效。通過改革舊的教師教育制度,奠定適合新環境、新要求的教師專業能力養成的教育基礎。

(二)建立健全教師終身教育體系,完善教師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制度建設

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健全的教師教育體系。在當代開放的教師準入制度下,有些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課程學習,也沒接受過專門的職業培訓,只是經過短暫的崗前培訓后直接進入教師隊伍。加之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中,教師教育尚未形成一種與終身教育相聯系的教師培訓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建立并健全教師終身教育體系,使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聯系,學校教育與在職培訓相連接。為了更好地實現職前培訓、入職培訓與在職培訓連續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首先要嚴格審核教師的資格,其次還應加大在職教師的培訓學習,開展多渠道、多領域,多層次、寬范圍的在職培訓和職后培訓工作。

(三)不斷增強教師職業成就感,追求更高的專業發展

職業成就感是影響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內因。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必須要不斷增強職業成就感。目前,大多數教師忙于日常教學,對于自身發展思考較少。正如美國學者安德森指出的那樣,“由于缺乏實踐鍛煉,中小學的教師很少有時間反省、思考、分析與發展專業能力的計劃,在他們的工作中充滿了瑣碎性的事務形成一種反智的傾向,不愿去追求更高的專業技能,而且是依賴習慣性行為來處置教學所衍生的事物”, ⑥而且由于時間的緊迫性,“很容易使教師對其日常專業活動或變革項目缺少深思熟慮的判斷和決策,淺嘗輒止,難能深入”, ⑦這種現象容易導致教師專業成長的“高原期”現象。所以,教師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防止或延遲專業成長“高原期”的出現,特別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很難被一些年齡偏大的教師接受,這部分教師更要增強自己的職業成就感,通過各種繼續教育拓展視野,接受新知識,形成多元化的專業能力。

(四)改變教師評價方式,形成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教師專業能力發展除了教師應該不斷增強職業成就感和追求更高的專業發展之外,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按照新課程的評價要求改變教師的評價方式,扭轉傳統的以“升學率”和“分數唯一”的教師評價機制,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教師的專業認知和專業發展也納入到教師評價的基本內容。通過科學的評價機制引導教師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要倡導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有效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與提高。

注釋:

①王麗,宮欣怡著.新課程與教師素質[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129.

②康錦唐主編.教學能力結構與測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③陳永明等.教師教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④⑥周川主編.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7.

⑤黃埔全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⑥Anderson.R.H.Teaching in a World of Chang [M].Harcourt,Brace and World,1966,轉引自許志庭.從結構主義的觀點重塑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學校組織再造[J].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04(13).

⑦王建軍著.合作的課程變革中的教師專業發展:上海市“新基礎教育實驗”個案研究[D].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博文學位論文,2002,204.

(上接83頁)

范大學出版社,2000:1;64.

③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M].馮克利,譯.北京:三聯書店,2005.

④馮建軍.“樹人”需要什么樣的道德[J],人民教育,2014, 06:1.

⑤祖嘉合.略論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適度區分[J].思想教育研究,2011,02:5- 9.

⑥李平輝.馬克斯·韋伯《以政治為業》演講評析[J].學理論,2010,11:9- 10.

⑦駱郁廷,郭莉.“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及有效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45- 49.

⑧方曉珍.高?!傲⒌聵淙恕钡睦碚撝笇c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6:94- 98.

⑨張澍軍,蘇醒.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使命[J].想教育研究,2013,07:40- 44.

⑩趙藝.中小學德育評價的時代遭遇及解決途徑[J].教育學術月刊,2010,08:37- 39+80.

猜你喜歡
新課程教學活動專業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