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

2015-03-02 03:13蔣曉路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品德課品德小學生

作者簡介:蔣曉路(1989-),男,河南信陽人,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一、情感體驗能力培養的價值探究

過去的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偏重于說服力,有理有據、所得結論符合邏輯,可以讓思想品德課教學更具說服力,但課堂教學具有說服力,卻不一定具有感染力。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該有更深入的內容,讓學生在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中達到興奮狀態,這種狀態里不是排除說服力,而是既要有說服力,又要以情感體驗“超越”說服,最終目的是讓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具有較多能感染學生的內容。

(一)情感體驗有利于修補道德知識教學的漏洞

道德知識教學,即教師把學生對道德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作為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在這一根本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將授課內容團結在道德知識的周圍,對道德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等級成為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評價標準。傳統的道德知識教學,偏離學生的真實感受和情感體驗,致使小學生的個人發展與道德發展水平相悖,將與小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變成了傳統的道德知識傳授。

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興起感性教育思潮,這種“感性教育”實踐活動已為日本廣大中小學師生所接受。感性教育就是在五官充分感覺的基礎上,通過直接體驗、同伴間相互交流及對具體事物觀察等使學生對外界刺激形成表象、產生震撼和感動。 ①日本學者及各中小學的“感性教育”研究實踐表明,其共同特點是:讓兒童體驗、表現,通過親身體驗使其對事物的“真實”產生感動與實感,對事物的價值獲得深刻認識,使兒童的個性得以培養,本性得以開發。 ①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添加情感體驗,有利于加深學生的感受并融入學生的心靈深處,不要讓學生認為,所學的內容只是單純的道德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大。

(二)情感體驗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兒童的健康成長是一個由學習到實踐、實踐再到學習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情感體驗不可缺少。在兒童健康成長的過程之中,思想品德教育與兒童的發展息息相關,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團結在以培養兒童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周圍,教師在品德課教學中要領會情感體驗的意義,將品德教育的人文性特色發揮出來,讓兒童在真實情境中感受品德的力量,從而震撼心靈。在體驗中體悟,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兒童的自身素質水平。

二、教學實踐中注重情感體驗的融入

(一)將情感體驗貫穿各科教學中

小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并不僅僅限定于每周幾節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也需要融入各個學科教學之中,在不同學科中進行多元化的情感體驗,小學生才能將所獲得的感悟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將情感體驗融入各個學科之中,有利于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關系,更好地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形成屬于自己的個性行為。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容易將中庸這一價值觀滲透到品德教育中,在這種傾向下,中國道德教育的發展注重個體對群體、對社會的適應性教育,而相對忽略人的個性的發展,甚至將個性當作與道德性相對立的東西。 ①

在每日的學校生活中,學生需要學習不同的學科課程。通過分析不同學科課程的特點可以看出,教師在學科教學中都能滲透學生的個人情感與體驗。比如,人教版語文課《月光曲》一文中,刻畫了兄妹之間的手足情以及盲少女對音樂的追求,讓小學生通過男女同學之間的角色扮演有感情的朗讀文中對話,感悟兄妹之間深深的手足之情。人教版美術課《我設計的服裝》教學中,讓小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自己動手制成服裝,通過動手體驗,有利于學生感悟到生活的美妙。將情感體驗融合于各科教學之中,促進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各個學科課程的編排有利于小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德育內容的選擇在考慮國家社會立場的前提下,應密切聯系個體的價值需要,唯此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思考和反饋,才能在人的心里建構起價值意識。 ②各科任課教師應以農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出發點,授課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

關注學生的價值需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與方法去感悟生活??傮w來說,為了促進學生養成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如今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不同學科教學都注重情感體驗的融入,教師探索不同學科教學與品德課融合的新形式,將情感體驗的價值充分激發出來。

(二)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進行情感體驗活動

在人教版美術課六下第5課《我設計的服裝》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折紙并進行裁剪,然后自己動手畫上人物并進行著色,最后對比配色效果,將生活中不同顏色的紙張、塑料皮紙和氣球進行搭配,由學生自己扮演模特進行展示。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發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塑料皮紙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體驗,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物品的妙用,并增添對環境的愛護之情。

在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課六下《共同的家園》第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導入情境:通過之前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地球不僅僅是我們人類生活的家園,還是其他物種的家園,所以我們生活的地球才會生機盎然?,F在請大家看黑板,根據你所了解的相關知識,給你眼前的動植物尋找家園,并將找到的相關圖片張貼到地圖的相關部位上。開展分組制作活動:將學生按動植物和山川河流進行分組。分組制作完成后,班級中學生共同觀察圖片的位置是否貼的無誤,如有錯誤之處,教師予以指正,之后教師得出:通過大家的制作活動,我們知道了地球上既有人類,也有各種各樣的其他物種。地球既是我們人類生活的家園,也是動植物及其他物種的家園。閱讀課文并進行討論:古代人對地球的認識與現代人對地球的認識有何不同,提示學生聯系古代社會背景。觀察地球儀并進行演示:讓學生閱讀課文中的相關圖片和敘述,將學生分成討論學習小組,每個討論小組發放一個小地球儀。教師按教學目標以及學生之前的學習準備提出討論話題,讓每組學生在地圖和地球儀上查找相關話題的答案。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示地球自西向東轉動,通過演示,教師和學生一起解答疑惑。

語文課教學,也可以讓品德融于詩意體驗之中。特級教師寧鴻彬在《松樹的風格》一文教學中,運用新的視角去贊美松樹,將松樹與共產主義聯系起來。讓學生以“青松贊”為題進行口頭作文。其中一篇是這樣說的:在那春風拂面的時節,松樹桃李爭春;在那草木繁茂的夏日,松樹不和楊柳爭夏;在那金風送爽的秋天,松樹不和菊花爭秋;到了冰封雪飄的嚴冬,萬花早以凋,萬樹只??葜?,那青松,迎寒風,傲冰雪,郁郁蔥蔥,魏然屹立,吐露出一派生機。 ③這不是通過說教讓學生去接受松樹堅韌不拔、先人后己的道德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書寫贊美之詞,體悟其中蘊含的道德情感。

三、在情感體驗方面的行為診斷和行為策略

如今的小學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時,積極關注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一上《我從哪里來》一課教學中,教師出示了一張孕婦的照片,讓學生觀察有何特別之處。有的學生回答,我媽媽懷我弟弟就是這樣;有的同學回答,肚子好大。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照片,并說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回答,肚子圓圓的,很可愛,隨后課堂安靜,無人再回答。最后,教師向學生講述懷孕到生產這一過程的點滴小事,意在說明這一過程的艱辛,并告訴學生要感恩父母。

行為診斷:一方面,教師以說教的方式進行教學,忽略了情感體驗。在上述的案例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個體行為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另一方面,沒有讓學生與“當事人”對話交流。教師讓學生觀察孕婦照片進行對話交流,感受母親孕育生命的艱辛,未讓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問問自己的母親,當年母親懷孕時感受如何,這一過程是如何艱辛的。

行為策略:第一,通過學生自己去調查,感受父母的艱辛?!段覐哪睦飦怼芬徽n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知父母孕育生命的艱辛,感恩父母。因此,教師在明確感恩父母這一目標時,讓學生說出父母養育自己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真實感受父母撒給自己的溫暖陽光,將學生個體對父母養育自己這一艱辛歷程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深化,觸動孩子的內心深處。第二,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讓學生對父母說一句心里話,不如讓學生自己思考,選取自己喜愛的行為去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教師在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時,應關注教學目標落實的現實路徑,即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融合。

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道德源于兒童的生活,兒童的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④因此,關注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親歷,體悟生命的美好,觸碰心靈深處,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

注釋:

①李萍,林濱主編.比較德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②孫少平,李廣,林海亮著.新時期學校德育熱點問題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322.

③孫迎光著.詩意德育[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116-117.

④胡春娜著.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策略與行為診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68- 69.

猜你喜歡
品德課品德小學生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融入法制教育
我是小學生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未雨綢繆 靜等花開——基于“兒童立場”下的品德課前準備策略例談
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新媒體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