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丟掉“初心”之教育何以返璞歸真:對幾則教育熱現象的冷思考

2015-03-02 03:13魏寶寶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名校名師校長

作者簡介:魏寶寶(1986-),男,甘肅涇川人,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甘肅省文縣玉壘學校教師。

一、好教育是什么樣的教育

不忘初心,放得始終。當人們都在追求好教育、優質教育的時候,是否對教育的本質、教育的使命與職責、教育的最終目的等基本問題做過較為認真和積極嚴肅的思考?追求好教育,首先得明確什么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好教育,好教育的標準或者特征是什么,好教育能給孩子們帶來哪些發展,或為發展創設哪些條件?好教育當是充實的教育、豐滿的教育、真實的教育、冷靜的教育、遵循規律和自然的教育、緩慢而多元的教育……現實的教育和教學生活中,普通教師、學校領導者、家長、社會上的不少人對好教育的標準和界定出現了嚴重的理解偏差。他們認為:好的教育就是學生能夠博、通書本知識,使得學生在各類考試中勝出,表現優秀。這可能不是他們觀念中完全的好教育,但卻成為他們在現實的教育教學生活中評價好教育主要的甚至是做決定作用的硬性標準。在這個標準之下,一些教師見不得學生在操場上馳騁,一些教師(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家長見不得學生早睡,一些教師見不得學生在學習上不能完全地按照自己的叮囑和要求去做,教師恨不得學生將全部的精力完全地投入到學習上,恨不得學生在月考、中期考試、期末考試、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中個個都取得優異的令人嘆為觀止的成績,教育和教學的全部內容好像只有考試和考出好的成績。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是知識的教與學,生活中,師生的交往也建立在課后輔導和補習之上,好不容易等來的周末,畢業班的學生也被學校和教師所控制,繼續學習為優異的成績而必須得獲得的知識……除此之外,其它的似乎并不重要。有多少學生年紀很小鼻梁上就壓上了沉重的眼鏡,有多少學生繞操場400米跑道跑上一圈便氣喘吁吁甚至動彈不得,有多少學生經常沉默寡言,年紀輕輕卻暮氣沉沉,又有多少學生甚至生活中都不能自理……不知老師和家長是在看到高分的同時疏忽了這些,還是根本就不注重、沒關注這些?我也是一個5歲過一點的孩子的家長,我覺得在成績和高分面前,孩子的學習興趣、方法和習慣最重要,因為高分極可能是暫時的,但是興趣、方法、習慣可能是伴隨孩子終生也將是受益終生的,也才是決定孩子成長和發展高度、寬度、深度的因素。我認為在高分和孩子的體質發育、心理健康和完整的發展面前,我絕不會以犧牲孩子的娛樂、玩耍、嬉戲時間,孩子的休息、鍛煉、放松時間,孩子與同學交往、溝通、協作時間為代價去換高分的;我絕不會因為希望孩子取得高分而放棄本應充滿親情、愛、安全感,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環境和氛圍的……并不是說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類考試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只是我不愿意以犧牲孩子其它方面發展為代價去追求優異的成績,我不愿意犧牲孩子的休息、游戲和父母爺爺奶奶享受親情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優異的成績,我不愿意以孩子五顏六色的童趣為代價去追求優異的成績……我希望孩子有一個豐滿的內心世界和靈魂,一個會思維的大腦,一種積極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敢于擔當的勇氣,一顆充滿靈性、具有感受能力的心靈,一個健康的體魄和精神,一份對父母充滿感恩和對待同學朋友善良的心……其實,我非常希望我的孩子能在各類考試中脫穎而出,但前提是學習與生活的平衡。關鍵是學習興趣和方法的掌握,使學習變得不是那么困難和“神圣”,變得不是那么需要付出沉重甚至是沉痛的代價,而成為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被正常地消解和吸收并承受。

在農村的學校,老師們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盡管這些理由已經延續了好幾十年了,就是:“我們生活在農村,和城市的孩子沒法比,我們改變命運的途徑只有一個,就是讀書、上大學、參加工作,就是脫農,就是改變父輩甚至是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脫農、改變命運的目標之實現就得寄托于讀書和苦讀書。在一些地方,師生甚至以“還沒學死,就往死學”為座右銘,他們將學校教育功能中知識的習得上升到了極致,將考試看成了學習的目的。這種忽視教育的其它成分和內涵的行為和做法發人深省。暫且不說一味地要求學生“脫農”對不對,就這樣教育教學的方式本身真的“道德”嗎?這樣的教育于個人、于國家、于社會“道德”嗎?這種教育教學方式的“道德性”本身首先值得拷問和評判。

二、高分背后的教育道德問題之拷問

任何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個道德的教育者!現實的教育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現象是在學校的領導和指揮下,教師們在瘋狂地追求學生考試的高分,而忽視了教育的其它成分和內涵。但是高分背后隱藏著什么呢?是學校領導的榮譽,是教師的成功與成名,是校長職位的升遷和教師職稱的晉升,到最后收入的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分數其實變成了校長和教師的分數,進而變成了學校的分數,變成了領導的分數,學生的分數變成了教師成為“名教師”的資本,變成了校長成為“名校長”的資本,變成了學校成為“名學?!钡馁Y本。這絕對是教育實踐中對“分數”狂熱的追求和膜拜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教師在提升學生的分數的同時在提升自己的分數,在提升校長的分數,在提升學校的分數,并且分數是教師、是校長、是學校的命根子,教師能不能增薪進資,校長能不能升官發財、學校能不能留得住學生其命都懸在了學生的分數上。如此,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越是部分“名?!?,就越是只教書不育人的學校了。在一所學校,若校長只關心小考、中考、高考的分數,教師只關心學生的小考、中考、高考的分數,學生自然就變成了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變成了年紀青青卻暮氣沉沉的老人,變成了體質虛弱思維呆滯的工業化產品……拷問:這樣的“名學?!钡赖聠??這樣的“名校長”道德嗎?這樣的“名教師”道德嗎?“名?!?、“名師”、“名校長”的責任和擔當到底是什么?

三、名校、名師、名校長問題的反思

(一)何為“名?!保豪硐氲拿:兔5睦硐?/p>

名校絕對不僅僅是孩子們可以考高分的學校,孩子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只是衡量名校的標準“之一”,但是絕對不能成為“唯一”的標準。如今,好多問題的出現是將“之一”“唯一”化了。名校是可以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健康、充分、良好的發展的學校,名校有著潛心教書育人教師,有優良的傳統傳統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有自己的品質和風格,名校是一塊干凈和“寧靜”的育人的場所。在這里,師生的精神可以得到修養,體魄能夠得到鍛煉,學識能夠得到增長,心靈能夠得到滋潤,品質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和發展。名校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保持自我、不迷失自我的學校,有很強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認同及信任,而且有自己的辦學目標和運行特點,不會隨波逐流,做墻上蘆葦、山間竹筍。名校不同于一些所謂的“名?!?,是不是真正的名校本來還有待商榷,便毫不猶豫地先將自己“名?!钡恼信拼虺鋈?,給一些為孩子而四處擇校的家長帶來更多的困惑和干擾。真正的名校當是一心一意潛心“教書”和“育人”的場所,絕對不僅僅是“名氣”大的學校,不是靠自己的宣傳和吹噓被人知曉的學校。名校當是“大師”的學校,名校少不了有良知和責任心、使命感的教師。名校是英才輩出的學校,在和諧濃郁的育人氛圍中,有著求知上進、朝氣蓬勃的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名校是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學校,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為我們的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發展和建設培養了棟梁人才。時下,替代博物館被人參觀的“名?!安簧?,替代企業工廠進行產品加工、出售和盈利的”名?!安簧?,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比花樣、追其“特色”的名校也不少……但是,真正的名校是安靜、干凈、純凈的教書和育人場所,是按教育教學規律和孩子的身心發展科學以及國家時代社會的需要真心實意辦教育、培養人的學校。

(二)何為“名師”:理想的名師和名師的理想

但凡名師必然具有一顆沉靜的心,他們不沽名釣譽,不會將自己迷失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他們會認真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成才為自己工作的重心和奮斗的目標。他們內心專注,盡職盡責,主動研究教育教學,尊重教育科學和科學的教育,他們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他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關心孩子是否具有健康的體魄、豐滿的靈魂、擔當的勇氣、合作交往的能力、積極樂觀的態度、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等。名師能在自己的精力和能力范圍之內將每一位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去開發他的思維、啟迪他的智慧、關心他的生活、愛護他的身體、激發他的興趣……真正的名師對孩子的付出和愛是出于自己內心深處的,對孩子們的愛和情感如山上流淌下來的小溪,是清澈、純粹和徹底的,是超越個人得失和名利的,他們鄙視和拒絕功利主義的教育和教學,他們沒有借助于學生的成績想方設法成就自己的意識和實際的行動,他們的每一個教育故事都是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熾熱之心寫就的,他們在內心深處熱愛孩子、熱愛教育、熱愛教學、熱愛自己的事業。這份事業雖然平凡,但是他們卻十分尊重和對待它。他們深知,也正是在這份平凡的事業里,國家強生、民族的崛起、社會的進步與和諧等才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名師不追名逐利,名師之“名”是多年教書育人成績的積淀,是多年默默無聞、堅持不懈、始終如一付出的析出的“晶體”。

名師學識淵博,涉獵廣泛。雖不一定是“上懂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全才”,但“名師”絕對是自己學科教學領域的專家,名師會針對具體的教學情境靈活選擇和運用教學策略,或用行為主義的“訓練”、或用認知主義的“理解”、或用建構主義的個人或互助的“建構”,他們在教學中表現得游刃有余、庖丁解牛、輕松自如,學生能夠在充實、愉悅中獲得進步和發展。名師有著深厚的人文素養,能夠無形無聲地感染和影響人,不光是學生,還有自己的同事等。名師善于學習,多才多藝,能夠在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和內心的“吸附”。名師是健康平凡、求真務實的人,他們不做作,不違背教育教學的規律,不違背教育教學的常識,堅定的教育教學信念支撐他們實事求是,他們不迎合上級和領導的檢查,他們會分析地、批判地、思考地對待教學模式的改變和教學方法的革新,他們會慎重地對待改革,但他們又是真正的改革實踐者和先鋒。他們耐下心來做真改革,堅決反對“刮風式”的改革。名教師堅忍不拔,安貧樂道。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人們在對物質的追求和享受中容易迷失自我的時代和社會環境之下,一些領導和教師忙著奔前程、跑調動、換單位的時候,有一些教師卻并未被這些現象所左右,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堅持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地做工作,他們無畏艱苦的環境,能夠安貧樂道,矢志不渝,也正是這樣的品質,使他們從教師的隊伍里脫穎而出,成為“名教師”?,F實中,有多少名師并未成為“名師”,但被打造的“名師”卻鋪天蓋地、席卷而生。名師是在教學歲月中逐漸沉淀出來的,而不是宣傳和打造出來的;名師是大家認可的,而不是鑒定部門鑒定的;名師是潛沉學術、教書育人的,而不是招牌動作、吸引眼球的;名師的名氣是漸漸自然地彌漫開來的,而不是高音喇叭宣傳的……

(三)何為“名校長”:理想的名校長和名校長的理想

名校長是一所學校人力資源的核心,是學校校園文化的引領者,是師生行為的規范者、精神的領袖,是學校發展和未來方向的指引者,是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品味提升的促進者,是師生發展和成長所需環境及條件的創設者,是教師隊伍的“領頭羊”、“排頭雁”。名校長學識淵博、品德高尚,能夠以自己豐富的學識涵養和高潔的品質修養喚醒和獲得眾人的認同和支持?!耙晃痪哂腥烁聍攘Φ男iL不需要過多地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利來管理學校就能使學校健康向上地運轉,這樣的校長靠的是自己的‘人格’領導力,在校長人格的熏陶下,學校的教職員工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務或教學任務”。 ①名校長健康平凡、愛生如子,能與廣大教師站在一起,凝聚力量,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條件,營造適宜的氛圍。名校長堅持真理、慎獨本分,做真教育和真研究,能以自己的實際行為和表現做教師的表率,他們在教學和教學改革中親臨一線、實事求是、率先垂范、勇于擔當。名校長有科學、先進、符合時代特征和要求的辦學理念和思想,思維活躍、思想豐富,辦學思路清晰流暢。名校長內心沉靜而充實,不做校與校之間的攀比,不要求師生做徒勞無功形式主義的工作,尊重教師和學生的勞動。名校長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能夠冷靜對待各種現實中的問題和來自上級的要求。名校長不會領著老師搞形式、編材料,貶低自己、貽害眾人。名校長公平正義、嚴格自律,能夠誠懇地對待每一位師生,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對于一所學校而言,校長本身具有文化的象征和功能,名校長更是一所學校的旗幟,在這面旗幟的引導和鼓舞之下,學校的師生才會得到充分和長足的發展,學校才會成為人民滿意的學校、造福子孫的學校。

注釋:

①黃大龍.學校文化建設的原點[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152.

(上接85頁)

(二)促進德技相長,屢獲技能競賽殊榮

暢通校企之間的文化融合,校園內形成“勤練技能、學精技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競賽氛圍。2013年學校在廣東省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首屆“為康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總分全省排名第二),榮獲個人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兩名的優異成績。2014年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天堰杯”護理技能競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3名;2014年廣東省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中藥傳統技能競賽特等獎4名,一等獎1名;2014年首屆全國衛生職業院?!爸嗅t藥杯”檢驗技能競賽一等獎4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1名,團體三等獎1個;2014年江門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英語技能競賽三等獎2名。

(三)凸顯辦學特色,助力學校持續發展

實施立交橋德育模式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愛心天使”志愿服務隊被評為2014年江門市先進義工組織金獎,并成功獲得省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實訓中心專項競爭性分配資金,護理、助產、中藥、藥劑等四個專業共獲省財政支持600萬元(為省內中職衛校唯一一所)。學校在五邑地區乃至珠三角地區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招生規模穩步擴大,生源質量逐年提高。高“雙證率”與熟練的技能使學校護理專業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歡迎。近年學生對口就業率超過95%。高就業率推動學校招生形勢大好,報讀人數大幅增加,學校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衛生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猜你喜歡
名校名師校長
全國名校等差數列拔高卷(A卷)
名校介紹
名師簡介
名師簡介
名師簡介
名師簡介
校長的圣誕節這花是你的嗎?(一)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校長老爸有點兒傻
如雷鼾聲驚醒“名校夢”,15歲少年不堪重負臥軌自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