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成因及對策:基于利益分析的視角

2015-03-02 03:13王飛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子弟學校流入地公立學校

作者簡介:王飛(1986- ),男,山西平魯人,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隨著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推動,大量的農民選擇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隨其父母涌進城市,造成了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難題。其實質也是教育公平的問題。所謂教育公平,是指社會保障每個人對教育資源、教育權利和教育機會都有平等的享受權,都有機會全面發展他們的智力和體力。 ①由于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受教育權利實現過程中,涉及諸多利益相關者以及復雜的利益關系,而不能享受與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因而,運用利益分析法——即是對各種社會現象從物質利益上探究它的內在動因和深刻根源 ②——對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進行深層剖析,有助于認清這一問題的本質,并針對此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并提出解決的對策建議。

一、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是諸多利益沖突的結果

在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利實現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到兩個利益主體:一是輸入地城市學生的利益,二是輸入地農民工子女的利益。錯綜復雜地存在著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公立學校、農民工子弟學校等利益相關者。正是由于這些利益相關者以及由此產生的復雜利益沖突的存在,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權利受到了各種阻礙,產生了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一)城市市民子女與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利益沖突

一個城市的公立正規學校是有限的,能夠容納的學生數量有一定的限度,城市各種教育資源的利用也會受到在校在讀學生數量的影響。學生數量越多,一定數量可用的教育資源就會變得有限。加之城市市民一般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普遍比較高,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上聲譽較高的公立學校,同時也期望一個班的學生盡量少一些。然而隨著大量農民的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也大量涌入城市,進入學校,擠占城市有限的學校教育資源。

另外,城市市民擔心農民工子女會給自己的子女帶來不利的影響,因而會對農民工子女有排斥抵觸的心理。而且在教育領域里,由于受到各方面利益的驅使,教育制度為兩者提供的教育資源也會存有差異。優質的教育資源會傾向于處于強勢的城市市民子女,強勢群體絕不會輕易讓出自己的既得利益,因而農民工隨遷子女對教育資源的占有也變得異常艱難。這也就造成了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這種現狀也正是城市市民子女與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利益爭奪的結果。

(二)流入地政府與流出地政府的利益沖突

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七條規定:“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h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睆纳鲜鱿嚓P規定不難看出,義務教育的實施有地域的職責范圍,當地政府為那些屬于本地戶籍的適齡兒童提供教育。在城市,流入地政府有義務和責任為戶籍所在地是城市的市民子女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源,而作為流入地的農民工隨遷子女戶籍不屬于當地,因而流入地政府不愿意承擔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相關費用。

從2008年開始,國務院規定全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學雜費。對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要按照相對就近入學的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免除學雜費,不得收取借讀費。除此之外,流入地政府還應按照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實際接收人數對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公辦學校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此一來,流入地政府就要額外承擔本應由流出地政府承擔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的教育經費,流入地政府的教育負擔無疑加大。因而,流入地政府為了減少增加的教育負擔,就要紛紛為農民工隨遷子女設置較高的入學門檻。加之,有些流出地政府本身財政狀況差,順勢推掉了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教育經費負擔,不愿與城市流入地政府共同承擔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費用。

(三)公立學校與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利益沖突

農民工隨遷子女作為受教育權利的擁有者,是可以通過去公立學校學習來實現他們受教育權利的,然而現實是公立學校比較排斥農民工子女入學。涉及到的利益沖突可能有以下兩方面:其一,在“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之前,公立學校要向就讀的農民工子女收取一定的借讀費來維持農民工子女就讀的額外開支,這樣的話,公立學校還勉強愿意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但是“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之后,有一部分費用就要公立學校來承擔,額外入學的農民工子女產生的費用差額就無人填補,因而農民工子女入學公立學校就受到了排斥。其二,由于受地域教育條件差異的影響,城市的教育資源比較優質,而農村地區的教育條件比較落后,農民工子女之前可能在家鄉受過一定的基礎教育,公立學校固有的觀念認為農民工子女在學習成績方面要比城市孩子的學習成績差一點。因而,公立學校不愿意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他們擔心農民工子女入學公立學校會影響到學校的教學成績,進而影響學校在社會中的聲譽,給學校和任課教師帶來負面的評價,由此公立學校也就排斥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

(四)流入地政府與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利益沖突

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但是由于人力、財力、物力有限,許多農民工子弟學校未能達到應有的辦學標準,存在辦學、安全等諸多問題。對于流入地政府而言,滿足不了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的難題,因而也就默許了不合標準的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存在。但是辦學標準低、教學環境差、安全隱患多等問題的存在,流入地政府又不得不取締一些非法興辦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這樣,流入地政府就陷入了默許與取締農民工子弟學校的矛盾之中。一旦農民工子弟學校遭到取締,教育供需矛盾加劇,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就又會凸顯。

二、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題的解決對策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牽涉到多方利益相關者,他們之間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存在諸多利益沖突?;谝陨侠娣治?,提出如下解決對策。

(一)流入地政府要擔起管理之責

對于農民工隨遷子女受教育難的問題解決,主要以城市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并指導公辦學校依法依規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就近入學,大力扶持農民工子弟學校的發展,給予其必要的幫助和引導。政府要對那些愿意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的公辦學校予以政策上的傾斜。流入地政府應鼓勵多種渠道籌措資金辦學,充分利用公辦學校的資源對農民工子弟學校進行專項對口的幫助。流入地政府要統籌全局,充分協調政府與農民工子弟學校之間的利益關系,切實為農民工隨遷子女營造一個良好的入學政策、制度環境。

(二)建立中央財政、地方財政、社會多元參與的教育投入體制

當前,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問題存在著城市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教育經費負擔的利益沖突,因此建立中央財政、地方財政、社會多元參與的教育投入體制勢在必行。首先,在財政資金上,中央和地方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擔撥付,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再進行相應份額的分攤,從而減輕流入地政府的財政壓力。其次,鼓勵社會多元參與的教育投入,多方籌措資金來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的順利入學。中央政府還應統籌兼顧,從政策、制度方面規范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的責任,從根本上調和既存的利益沖突,一旦教育經費得到落實和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才能順利解決。

(三)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入學要求戶籍制度改革

城市政府能否提供公平的義務教育是實現教育起點公平的關鍵。 ③但是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受到了許多限制,沒有戶籍保障的農民工隨遷子女處于的城市學校教育的邊緣狀態。即使少數農民工隨遷子女進入農民工子弟學校進行學習,但這些學校本身教育條件較差,農民工隨遷子女所受的教育在質和量上都無法與當地戶籍的在校學生相比,仍然無法分享當地優質的教育資源。因而進行必要的戶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合理的戶籍制度意味著只要是合法的公民,都應享有平等的教育、醫療、就業等權利,農民工隨遷子女應和城市市民子女一樣享有受教育權利。因此,現有的二元戶籍制度必須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消除二元戶籍附帶的不平等的制度安排,真正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制度問題,讓所有農民工隨遷子女與城市市民子女一樣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注釋:

①馮虹,張藝.北京農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問題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4):52.

②佟明忠.利益分析——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方法[J].探索與爭鳴,1986(4):14.

③金南順.城市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探討[J].濟南大學學報,2006(3):26.

猜你喜歡
子弟學校流入地公立學校
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途徑
三線建設時期的子弟教育需求與師資供給
淺析人口流動對流入地農村城鎮化的影響
人口流動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綜述
英國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2016年美國公立學校排名
英國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農民工子弟學校教師學習存在問題與自我導向學習策略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國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流動人口向哪里集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