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挫折心理與社會文化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2015-03-29 00:53孫倩倩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羅杰斯受教育者教育者

孫倩倩

(中國海洋大學社會科學部,山東青島 266003)

一、挫折心理概述

從心理學角度看,挫折心理是指人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使其需要和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挫折對一個人來說既有利又有弊。利是挫折能夠使人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磨煉人的意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培養解決問題、戰勝挫折的能力。弊是挫折也會使人意志消沉,情緒失常,甚至會產生對抗的行為反應。挫折究竟對人產生利還是弊取決與個人的挫折心理,因此,對挫折心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進行挫折教育也成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1.挫折心理學屬于應用心理學,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同時汲取了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健康人格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相關成分,充實和發展了心理學的內容,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2.挫折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挫折教育作為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列入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計劃之中。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將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素質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現實意義

1.挫折心理的研究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將挫折理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受教育者心理發展規律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也更有針對性,更加親近受教育者,讓他們真切體會到消極挫折心理的危害,從而學會調控自己的行為。

2.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挫折心理學將日益為人們所需要。挫折心理研究將對人的生活、交往、情感等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使人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多變的社會,并在激烈的競爭中培養挫折的耐受力,保持良好心態,預防心理障礙。

二、社會文化理論的主要觀點

社會文化理論的創立者是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和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羅杰斯。

沙利文從大量臨床實踐中得出研究人類精神病不能像弗洛伊德那樣只研究生理遺傳本能,他把社會環境、文化這些重要因素納入了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群中,把挫折心理分析的焦點從個體之內轉向了個體之間。他認為挫折感或焦慮是由于個體“向上意向”受到壓抑而導致的,所以要消除人的挫折情緒,社會文化中的人際交往的調節是很重要的,只有“向上意向”得到滿足,挫折感才會逐漸消失。沙利文后期根據社會化的“自我”來定義挫折心理,指出焦慮或挫折情緒與自尊受到威脅有關,而自尊又得之于他人的評價,焦慮或挫折感是人際關系分裂的產物。但由于沙利文的理論脫胎于弗洛伊德,保留了一些弗洛伊德的基本假設,因而他就不可能真正擺脫生物本能傾向,從根本上認識挫折心理的社會性。

“自我實現”是羅杰斯的主要理論,他認為人都有一種維持和增強自身運轉、發揮自身潛能的內在傾向,這種傾向是自發的、天生的,不需要外力的推動,它激勵著人們不斷成熟與發展。羅杰斯認為,在個體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人們都需要愛的鼓勵,羅杰斯把這種需要稱作“積極性尊重”,而為了促使個人潛能的充分發揮,社會就必須提供有利的條件和環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使人感到無條件的積極尊重,這樣個體就能克服挫折情緒,朝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但羅杰斯錯誤地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實現人的潛能的唯一因素,將良好的心理環境當作教育成敗的充要條件,忽視了社會影響因素的復雜性,犯了“情感至上”的錯誤。

綜上,社會文化理論重視社會文化中人際關系對個體挫折情緒的影響,主張通過加強人際交往、改善人際關系來避免嚴重的挫折情緒的產生,進而實現“向上意向”和“自我實現”。

三、挫折心理與社會文化理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1.提高受教育者的挫折認知水平。沙利文和羅杰斯都認為挫折的產生是個體“向上意識”“自我實現”受到壓抑的緣故。為避免挫折產生,他們重視自我整合,強調個體應具備自尊心和樂觀態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注意挫折教育的廣泛開展,讓受教育者清楚地認識到在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事事順利,要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讓受教育者對生活中的挫折有正確的認識;教育者還應多給受教育者提供鍛煉與實踐的機會,提升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精神,克服消極心理,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能正確、機智、靈活地應對陌生的環境,使受教育者更加成熟堅強,引導受教育者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

2.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認知水平。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個性形成的一個重要方面。個性作為一種行為方式,會相對穩定地表現出來樂觀者總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夠鎮定自若,而悲觀者往往在困境面前不知所措、喪失信心,遭遇挫折后深陷挫敗感久久不能自拔。如果一個人能夠全面的、正確地認識自己,客觀、準確地評價自己,就能夠量力而行,確立合適的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就能減少挫折體驗。根據社會文化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受教育者在認清自我、認可自我的基礎上樹立“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目標,調節自身行為與目標相一致,積極改造自己的個性,使個性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中激烈競爭的要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追求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要努力服務他人、回報社會。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是自我認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尤其是有影響力的評價者。不公正的評價可能導致受教育者自我認識的誤區,所以教育者應注意對受教育者評價的準確性、公正性,盡量不偏不袒,不能帶給受教育者待遇不公的消極體驗。當然,更重要的是引導受教育者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表揚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為別人的一句批評就一蹶不振。要正確分析他人評價的合理性,從分析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中進一步認識自我,并且結合自我評價來認識自我。教育者要引導他們不斷地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反思、分析,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批評自己,不斷戰勝舊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這是受教育者產生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逐步完成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的關鍵。

3.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充分發揮群體作用。沙利文的大量研究表明,同伴關系的發展伴隨著同伴團體的形成、發展和衰落,不同形式的同伴團體對人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團體中的規則和壓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態度教育者應重視社會文化中群體關系對個體挫折情緒的影響,注重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熏陶和感化受教育者。家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角色應轉變教育觀念,建立民主型教養方式,注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營造一種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積極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督促孩子正確、積極地與人相處。社會、學校、家庭應形成合力,給受教育者帶來更多積極的體驗,減少挫折體驗,這也同樣符合羅杰斯重視人際交往中情感因素的觀點,他強調營建一種良好的、開放的自由心理氛圍,以保證個體自身的巨大潛力的開發。

4.教育者應“無條件積極關注”受教育者?!盁o條件積極關注”意味著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發自內心的、無條件的關懷,這種關懷不是出于某種自私的功利目的,而是把受教育者視為完整的、獨立的個人。在羅杰斯看來,教育者應始終保持與受教育者的密切聯系,把他看作有價值的人,這就是“關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洋溢著真誠與和諧,這就是“積極的”?!盁o條件”則是指教育者既能接受受教育者的積極行為,也能接受受教育者的消極行為諸如攻擊、逃避等;既能接受受教育者的遵紀守規,也能接受受教育者偶爾的叛逆??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一名人本主義者,懷有一種積極的人性假設,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潛在的、積極向善的、強大的發展能力,才會真誠、坦白的與受教育者交往,給受教育者發展的自由,緩解其挫折心理。

5.建立平等的教育關系。人際關系是貫穿羅杰斯整個教育教學思想的一個基本線索,羅杰斯除了把人類的潛能或自我實現放在第一位外,還非常重視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我發展的作用。在羅杰斯看來,教育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教學中,相互理解、真誠、信賴的人際關系是其應然狀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擺脫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權威與服從的主客體關系,盡可能直接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建立師生之間學習引導者與學習主體的關系,從而給學生帶來安全感,以激發學生自我實現的內驅力。

將社會文化理論運用于家庭教育中,家長就要摒棄傳統的權威式教育,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在家庭成員內部營造出自由、平等的心理氣氛,給孩子更多自由選擇的余地和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這是緩解受教育者的挫敗感、鼓勵受教育者的重要途徑。

總之,挫折心理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揭示人的行為動機受阻而未滿足其需求的心理狀態,并由此而導致的行為表現。社會文化理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它要求受教育者正視挫折、正視自己并采取積極的建設性的方式將挫折感轉化為奮進的動力。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拓展挫折教育方法,重視“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力量,與受教育者建立平等、真摯的人際關系營造和諧、自由、民主的心理氛圍,預防不良情緒的產生,合理疏導消極的挫折心理,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1]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2]周建平,林莉.大學畢業生職場挫折感及其應對[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9).

[3]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樹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

[5]程家福.我國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3.

[6]宋斌,陳友銀.大學生挫折教育探析[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猜你喜歡
羅杰斯受教育者教育者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理查德·羅杰斯:建筑是最具社會性的藝術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數學學習弱勢學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的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策略
父親的形象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教育者應當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