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多元角色建構理性教師權威

2015-04-08 23:55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趙秦嶺
首都外語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權威師生關系教育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趙秦嶺

通過多元角色建構理性教師權威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趙秦嶺

Teacher authority is now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ramework.A more rational approach should be adopted:teacher authority should be maintained via multiple roles not only as a controller or an instructor,but more as a facilitator and constructor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 authority multi-teacher roles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process

前 言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對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愈演愈烈,關于教師權威問題更是微詞頗多。許多學者 (黃行福,2000;彭陽紅、沈翰,2004)認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存在著比較普遍的泛權威現象,即基礎教育領域的諸多方面,權威無處不在,從教師到教材,從考試到制度,權威統領一切,尤其是教師權威。他們認為,這種泛權威現象的存在,給基礎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然而,對于這個問題,多數視角受到二元對立思維方式的影響,即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要么接受專制的權威,要么必須完全“去權威”化。筆者認為,在中國現存的教育體制和當前的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權威仍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盲目尊崇傳統理念中的權威,而應該理性認識教育過程,通過多元的教師角色重新構建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師權威。

一 何謂教師權威?

權威 (authority)一詞屬于社會學范疇.它有兩層意思:一是代表一種社會關系,即權威者與權威對象之間的影響與被影響、支配與服從的關系;二是指社會生活中,在某個方面、某個領域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他 (它)們具有使人信從的力量,具有一般的人或事物無法比擬的影響力、號召力、威懾力或約束力 (張良才,李潤洲,2003)。

教師權威是學校教育權威的集中體現,具體表現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力,它反映的是教學活動中所形成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憑借國家、社會賦予的教育權力和個人因素而產生的能夠被學生自覺接受的、影響和改變學生心理、行為的一種支配力量。這種影響力來源于四種因素:傳統的、法定的、感召的與專業的,其中,傳統的、法定的權威源于教育制度,是外在于教師個體的,其大小取決于一定社會的教師文化傳統和有關教師權利的法律條款;而感召的、專業的權威則源于教師個體的素養,是內在于教師個體的,其大小是由教師個體素質高低所決定的 (吳康寧,1998)。

二 傳統意義的教師權威面臨挑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來臨,傳統的教師權威受到削弱和挑戰。社會的信息化導致教師失去了知識經驗方面的絕對優勢?,F實教學中,許多教師在知識上的捉襟見肘的現象時常發生。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帶來教育資源的多樣化和教育過程的個性化,使得教師不再是分配教育資源的唯一層面,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媒介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對教育資源失去了控制從而導致教師知識權威的消解和“祛魅”。開放的和便捷的教學資源,更促進了學習內容和方法的開放性,這一轉變也極大降低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習進程的操縱,教師對學習結果的評判權威也隨之降低。

社會的民主化與多元價值觀念的出現導致教師失去了思想意識方面的絕對優勢。尤其是自杜威 (1916)在其經典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將民主推崇為社會與教育選擇的最高價值觀起,民主、對話便成了當代教育的代名詞。大家所推崇的是理想的民主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育制度下的教師擁有至高的權力的情況已不復存在。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起中介人的角色,也使得以往所強調的教師權威失去了意義,教育的民主性、平等性得到了實現。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師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教師權威的全面否定。教師的角色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引導學生進行開放式的探究,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權威不僅必須存在,而且需要加強,否則將無法指導學生、影響學生。由此可見,理性的教師權威構建將直接關系到新課程是否能夠順利推進。

三 對教師權威的再認識

1.教師權威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涂爾干 (引自馬和民,2002)在《教育與社會》一書中指出,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權威。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權威是對教師專業身份的一種確認,增加學生對教師所授知識的信任程度。教育過程中,學生需要從外界環境獲取人類的文明成果,建構自己的社會價值觀。承認教師權威就是對教師專業權力和專業身份的認同。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沒有教師的權威發揮作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控制、教學效果都是難以設想的。

教師權威使教師加強對教育過程的無形控制,保證教學有序進行。教師權威是教學秩序維系的有機環節和必要機制。

教師權威在傳授策略性知識方面,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仍有難以替代的指導作用。教師在傳授顯性知識的同時,實際上也在以一種展示其人格魅力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隱性的影響,這種影響融入了教師的價值取向、思維風格、人格特征等個性品質。

教師權威是影響學校和班級團隊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師行為,是學生心理發展的激勵因素,是一種難以抗拒的教育力量。

2.教師權威與學生主體性發展并不完全對立

教師權威以學生的自愿服從為前提,這種服從不是盲目的,而是學生在理解教師意志,并且確認教師意志符合自己意志的前提下所表現出來的服從。這種認同也不是完全被動的,認同的過程就是學生對信息進行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

雅斯貝爾斯 (1991)認為“真正的權威來自于內在的精神力量”。我們不能將教師權威簡單等同于教師權力,更不應該將它與“教師專制”畫等號。教師權威也不應被視為學生自由發展的桎梏,即使是后現代主義者也不能不承認,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權威強調教師在德識上的相對優勢,并不排斥師生之間人格上的平等。

四 重新構建理性的教師權威

1.在建構主義理論框架下的教師角色轉變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這種角色觀念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已日漸勢微,課堂教學并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儲備,還要嫻熟于如何與學生進行良性的互動,如何調動學生的高度參與,如何有效組織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經驗共享。

現代教育理論之一:建構主義理論可以成為實現上述教師專業權威的理性支撐。建構主義教學論 (引自李大偉,2005)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在構建主義的理論框架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轉變“知識權威者”的角色定位,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師起到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說到這里我們引出一個英文單詞-Facilitator。Facilitator來源于動詞facilitate(意為推動,促進)的新名詞,它在現代教育中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instructor(意為教師)。Facilitator就是指能創造他人積極參與、形成活躍氛圍,從而達到預期成果的過程的人。Facilitator不僅能實現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的教學目的即“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為目標,注重塑造、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Facilitator還倡導采用更加符合學習規律的互動式與啟發式教學,從而使教學的效果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職責不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逐步建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之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主動建構切合自身需要的知識,使學生從傳統的維持性學習方式向創新性、發展性學習方式轉變。

2.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權威的合理體現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教育效應,而教師權威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師權威容易引發師生沖突,造成師生關系的不和諧而隨著傳統教師權威向現代教師權威的轉變,在現代教師權威下化解師生沖突,構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就成為現代教育急待解決的問題。

要實現教育過程中的師生民主與學生自由,就必須對教師權威進行審慎的分析和合理的把握。教師權威不同于教師權力,自由不意味著不受任何約束和限制,教師權威與學生自由并非相互排斥。教師作為管理者擁有權威能保障絕大多數學生的真正的自由,教師作為引導者擁有權威能增強學生獲取自由的力量。

真正有利于發揮教師權威又有利于促進學生自由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民主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轉換教師的角色,使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習的促進者。

師生關系不再是簡單的授受關系,或以“施恩者”和“受惠者”的面目出現,不再是教訓與被教訓,灌輸與被灌輸,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應是平等的,對話式的,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關系。教師是學生式的教師,學生則是教師式的學生。在這種關系中,學生作為有獨立主體及人格尊嚴的人,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的價值體驗,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嚴。在對話中,學習是雙向的 (相互的),而不是權威的或由上而下主宰的。對于學習者而言,教師的作用不再是那樣至高無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放棄仰仗教育制度保護的依賴心理,遵循合理交往、人格平等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個性,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不是發號施令者,而應是“平等中的首席”。

結 語

總之,教師不能濫用權威,但也不能沒有權威。新課程背景下的師生關系應是一種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平等關系。立足于這種師生關系,教師權威就不再是傳統的、以支配、權力、專制為特征的權威;而是一種平等的、充滿魅力的、民主的權威。教師應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幫助者和合作者,因為“真正的教育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1]鮑傳友:《消解與重構:新課程情境中的教師權威》,載《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5期。

[2]黃行福:《淺析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泛權威現象》,載《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第4期。

[3]李大偉:《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載《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

[4]彭陽紅,沈翰:《“消解”還是“重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教師權威的思考》,載《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06期。

[5]吳康寧:《教育社會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6]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13期。

[7]馬和民:《新編教育社會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9]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三聯書店,1991年。

[10]張良才、李潤洲: 《論教師權威的現代轉型》,載《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11]Dewey,J.(1916).Democracy and education.New York:Free Press.

猜你喜歡
權威師生關系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淺談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掌握談心藝術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各大權威媒體聚焦流翔高鈣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跟蹤督察:工作干得實 權威立得起
權威發布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