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語課堂結尾方法探究

2015-04-10 09:37李桂樹晁華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

李桂樹+晁華

[摘要]英語課堂教學中成功的課堂結束方式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知識梳理、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還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這堂課的內容回味無窮。常用的課堂結尾方法有懸念法、首尾呼應法、歸納法等。

[關鍵詞]初中 英語教學 課堂結尾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70054

英語課堂教學中成功的課堂結束方式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知識梳理、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還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課堂回味無窮。下面本人談談自己平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課堂結尾方法。

一、懸念法

懸念法就是在課堂結束時提出問題,給學生留下懸念,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它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識。在課堂結尾合理地設置懸念,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對本課知識作適當的延伸和擴展,而且還能為學習后面的內容作更好的鋪墊。

例如譯林版教材九上Unit 8 Detective stories,文章講的是一個25歲的年輕人的尸體出現在西鎮。文中提到了一個嫌疑犯在案發的時間內沿著玉米街氣喘吁吁地跑,并且他的襯衫上有血跡??梢宰寣W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說出他是否有罪及理由。筆者采用了想象故事結尾的方法設置懸念。

Q1:What happened to the young man? Was he killed or did he kill himself?

Q2:Who murdered the computer engineer?

Q3:Will the police solve the crime and find the murderer?

這些問題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激發了學生自我閱讀的動機,引起了學生對下一節課(續文學習)的向往,為其繼續學習做了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首尾呼應法

首尾呼應法就是課堂導入語與結束語前后呼應,一般是在導入語中提出問題,在結束語中解決問題,使一堂課結構完整,自成體系。

例如譯林版教材九上Unit 5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我在上課時先提出了問題:What is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學生看到這個話題可能一時不知道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學生會帶著好奇和興趣往下閱讀。一直到文章的最后,答案才揭曉,對課堂導入時的一系列問題給了學生一個圓滿的回答,不但做到了文章內容的首尾呼應,而且做到了導入與結尾的呼應。

三、討論法

討論法就是在結束語中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討論,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討論式教學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內化,即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與語用能力。一般來說,課堂結尾時的討論,一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交流;二是為了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內涵,評價文章特色和對比文化的差異等。討論的過程對學生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四、延伸法

延伸法就是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譯林版教材九上Unit 1 Know yourself,可以根據課文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并用本課出現的一系列形容詞來描述自己的性格,繼而說出自己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

1.What are your characteristics?

2.What job are you suitable for?

3. Write a short description(描述) of your own characteristics.

4. Show your description to your partner.

然后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把所學的知識向外延伸:

1.Now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ether or not you agree with each other.

2.Can you describe your parterners characteristics?

3.Are your partners characteristics match his or her animal sign?

學生通過討論和回答這些問題,有效地理解并掌握了本單元的知識,并且擴大了知識面。

五、歸納法

一節課結束時,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找主題句,歸納文章中心思想,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整體的理解。

例如譯林版教材九上Unit 7 Kittys favourite film star中每段首句就是本段的主題句,將每段的首句串起來就歸納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這篇文章的篇幅較長,學生不易整體理解,應指導學生進行歸納,學生會發現此文每一自然段均有一個能代表全段大意的主題句。

結合課文,根據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可以把Audrey Hepburn 的生平事跡總結如下:

1.Hepburn met Colette in France.

2.Hepburn played the lead role in the play Gigi.

3.Roman Holiday was a big success.

4.Hepburn won the Oscar for Best Actress.

5.Hepburn had four more Oscar nominations.

6.Always—Hepburns last appearance in a film.

在教師的指導下,歸納本文中心思想如下:

Hepburns achievements went beyond the film industry.She is not only a great actress,but also a great humanitarian.

六、理序法

理序法就是將課文中眾多的事例按時間順序、發展規律或邏輯關系加以整理組織,使其形成有序的整體,便于學生記憶。

對于一些介紹人物生平的文章,可利用時間或數字幫助學生理清頭緒,形成系統的知識,具體做法為:

1.教師課前預先設計表格,結束課的時候可利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表格。

2.完形填空法。

例如譯林版教材九上Unit 4 Spud Webb,可將課文按照年份或其他數據,縮寫成一篇介紹Spud Webb歷史的小短文,并挖去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填寫。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在上譯林版教材九上Unit 4 Spud Webb閱讀課的時候,把男主人公生平取得的成就用表格設計如下。這樣,對于每個階段他是怎樣努力拼搏、永不放棄他的夢想的,學生看了表格后思路就非常清晰了。

七、遷移法

為了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對話課結束時,可要求學生以第三人稱進行對話的口頭復述,同時也可將此布置為筆頭作業。閱讀課小結時,可以合理利用練習冊中的完形填空題,從練習中體現知識的遷移,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一堂課的結尾對達成教學目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其他教學環節一樣,課堂結尾的方式需要靈活多變,需要教師做更多的探索,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結尾方法,不可拘泥于某一種方法。

[ 參 考 文 獻 ]

[1]李志.英語課堂活動注意事項[J]. 安徽教育,2000(7).

[2]宗萍,孫邦珍.中學英語課堂活動淺談[J].山東教育,2001(26).

(責任編輯 周侯辰)

猜你喜歡
初中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將“課程思政”融于小學英語教學實踐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設計——詞匯教學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聯系式教學法在歷史與社會課教學中的運用
音樂快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