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國土整治前后的耕地質量評價

2015-04-17 12:24肖軼尹珂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耕地質量指標體系評價

肖軼 尹珂

摘要:“綜合國土整治”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土地集約利用的重要途徑,其本質就是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質量。從自然質量、經濟質量和生態質量3個方面構建了綜合國土整治項目的耕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將特爾斐法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確定指標權重、多因素綜合指數評價的方法和評價模型,以重慶市璧山縣大路鎮綜合國土整治項目為例進行了耕地質量的評價應用。研究結果表明:(1)整治后各村鎮耕地自然質量分、經濟質量分和生態質量分等3大質量分均呈現出增加趨勢;(2)耕地經濟質量分提高的數值及幅度都明顯高于各自的自然質量與生態質量,說明當前綜合國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經濟質量方面的效果最明顯;(3)綜合國土整治后耕地質量總得分的提高幅度為33.25%,可見通過綜合國土整治,研究區的耕地綜合質量可以得到比較明顯的提高。

關鍵詞:綜合國土整治;耕地質量;評價;量化分級;指標體系;指標權重

中圖分類號:F293.2;F323.21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0333-05

收稿日期:2014-02-19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編號:13YJCZH2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41301654);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資助項目(編號:KJ130728);重慶工商大學科研啟動經費資助項目(編號:2013-56-07)。

作者簡介:肖軼(1981—),女,重慶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與生態過程研究。Tel:(023)62768295;E-mail:xiaoyi999999@yeah.net。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嚴重制約了人口、資源、環境3大問題的協調發展[1],土地開發整理作為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將在有效緩解人地矛盾、解決土地利用問題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2-3]。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學者們針對我國特殊的國情,對土地開發整理(主要是農地整理)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開發整理的程序[4-5]、規劃與設計[6-7]、效益評價[8-9]以及資金來源[10]等方面。重慶市作為國家在西部重點建設的城市,由于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等原因,引起的耕地減少、人地矛盾和土地利用等問題將更加突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土地開發整理已經成為重慶市增加耕地的首要途徑,是實現區域內土地利用平衡的重要途徑。重慶市直轄10年來的實踐證明,土地開發整理在維持區域糧食安全、確保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等方面為國家或區域土地資源的宏觀配置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樣板。但是隨著開發整理的力度逐年加大,開發整理的難度、技術要求也不斷增加,并且生態損耗也伴隨著整理力度的加強而漸漸凸現。在新形勢下,重慶市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需求的勁頭猛增,為了達到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目標,實現國土資源的均衡開發,傳統的主要以增加耕地面積為目的的土地開發整理已經不再適用,綜合國土整治是符合新時期經濟發展需求的土地開發整理新思路。

“綜合國土整治”不再是單純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而是在嚴格控制耕地面積減少的基礎上力求提高耕地質量、提高土地高效集約利用效率,做好該區域相關產業用地的梯度轉移,實現城鄉統籌的均衡發展與資源互補;同時發展基礎設施,改善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最終實現區域農地質量的提升、產業結構的優勢互補、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以及生態環境友好。本研究選取重慶市綜合國土整治的試點區域——璧山縣大路鎮作為研究對象,評價綜合國土整治后對耕地質量產生的影響,以期為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其他區域探索土地合理利用和持續利用提供參考。

1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1.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域選取重慶市璧山縣大路鎮,位于璧山縣北部,是璧北地區一個重要的交通結點。大路鎮位于中部構造平行嶺(低山)谷(丘陵)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日照時間1 100~1 300 h,年平均氣溫17~18 ℃,氣溫年較差 20 ℃,年平均降水量1 100 mm左右。全鎮2008年年底總戶數21 882戶,戶籍人口61 623人。根據2008年的實際調查數據,大路鎮轄區面積11 592.92 hm2,農用地10 045.58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86.65%,其中耕地4 663.78 hm2,園地 810.68 hm2,林地 3 099.01 hm2,其他農用地1 472.11 hm2;建設用地1 268.63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10.94%,其中居民點面積及獨立工礦用地1 076.41 hm2,交通用地121.10 hm2,水利設施用地71.12 hm2;未利用地278.71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 2.40%,其中未利用土地190.67 hm2,其他土地8804 hm2。

1.2數據來源

分析實施綜合國土整治后對研究區耕地質量的影響。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大路鎮2008年土地利用變更詳查數據》《大路鎮2008年統計年鑒》《大路鎮綜合國土整治規劃(2008—2012年)》以及筆者的實際調查統計,以璧山縣規劃局、經貿局、農業局等各個部門的數據作為補充。

耕地質量評價從自然質量、經濟質量和生態質量3個方面考慮,其中自然質量評價指標是采用室內分析地形圖、土壤圖及土壤報告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獲取,根據土壤圖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斷各單元的表層土壤質地、有效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含量、礫石含量和土壤侵蝕等,然后對實地調查中可獲取的因素進行核實校正;海拔和坡度數據的獲取是應用Arcview的3D Analyst模塊生成數字高程模型(DEM),再將DEM模型分別轉換成“grid”格式的高程、坡度專題地圖,再通過Summarize Zone功能實現高程圖、坡度圖和單元底圖的疊加。經濟質量指標和生態質量指標是采用相關統計數據結合實地勘探和訪問2種方式,以村為單位對每個單元進行調查而獲取的。endprint

2研究方法

2.1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綜合國土整治對耕地質量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它對耕地資源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狀況的改變上,而且表現在對耕地基礎設施條件的改造上,進而對耕地資源的自然質量、生態質量與經濟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分析綜合國土整治的耕地質量不同于分析一般意義上的耕地質量,它是一種綜合質量,是對綜合國土整治前耕地質量與整治措施作用下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狀況及設施條件變化后的耕地資源質量的綜合評價。綜合國土整治中針對耕地的整治包括的主要工程有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農田生態防護林工程。因而在實施土地整治后,各工程會對研究區耕地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在選取研究區整治前后耕地質量評價指標時應考慮這些影響因素,土地整治工程類型對耕地質量的影響見表1。表1土地整治工程類型對耕地質量的影響

工程類型土地整治工程難以

改變的因素土地整治工程可以

局部改變的因素土地整治工程可以

大幅度改變的因素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土壤質地、土壤酸堿度、土壤剖面結地形坡度、土層厚度、土壤礫石灌溉保證率、排水條件、鹽田間道路工程、其他工程構、土壤障礙層次深度含量、土壤有機質含量漬化程度

根據歷年來對耕地自然質量評價的相關研究和規程,對大路鎮綜合國土整治研究區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調查,在獲得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初步設計了35項評價備選指標。再次征求相關專家意見,并綜合考慮綜合國土整治對耕地質量的影響、研究區具體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遵循主導性、差異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及可操作性原則,從35項備選指標中篩選出16項評價指標。構建了面向綜合國土整治的耕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土層厚度、土壤質地、礫石含量、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侵蝕、地形坡度等6項耕地自然質量指標,以及土地利用率、田面平整度、田塊規整度、田塊連片程度、田間路網密度、灌溉保證率、排澇設施完善率等7項經濟質量指標,以及農田防護林覆蓋率、沙化及水土流失率、土地污染程度等3項生態質量指標[11],詳見表2。

表2中的田塊規整度是指田塊外形的規整程度,采用景觀生態學中的斑塊分維度來表達,描述的是田塊鑲嵌體的幾何形狀復雜性,可見田塊規整度是對田塊邊緣復雜性的度量,它的理論范圍為1.0~2.0,1.0表示形狀最簡單的正方形,2.0表示等面積下周邊最復雜的嵌塊。具體計算公式如下[12-13]:

PD=2ln(P/4)ln(A)。(1)

式中:PD為田塊規整度,°;P為田塊的周長,m;A為田塊的面積,hm2。

路網密度反映區域內田間道路、生產路的狀況,計算公式為[14]:

D=∑ddmax×100。(2)

式中:D為路網密度分值;d為區域內路網密度(道路面積和區域面積之比);dmax為區域內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設置的最大路網密度。

2.2評價權重的確定

確定面向綜合國土整治的耕地質量評價指標權重,需要綜合考慮評價指標和綜合國土整治措施對耕地質量的影響。本研究首先采用特爾斐法(Delphi)與層次分析法(AHP)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詳見表3。

2.3評價模型的建立

依照上述指標量化分級情況對各評價因素分別判分和賦予權重,最后采用綜合指數評價法計算各評價單元的屬性值,并將其屬性值根據賦分標準算出相應分值,具體公式如下:表2耕地質量評價指標量化分級

類別評價指標評分標準100806040200自然質量A土層厚度A1(cm)≥8060~80(含60)40~60(含40)20~40(含20)10~20(含10)<10土壤質地A2壤土砂壤土壤黏土黏土礫質土礫石土礫石含量A3(%)≤33~5(含5)5~8(含8)8~10(含10)10~15(含15)>15土壤有機質含量A4(%)

灌溉保證率B6(%)≥8060~80(含60)40~60(含40)20~40(含20)10~20(含10)<10排澇設施完善率B7完善較完善一般少較少無生態質量C農田防護林覆蓋率C1(%)≥8060~80(含60)40~60(含40)20~40(含20)10~20(含10)<10沙化及水土流失率C2(%)≤55~10(含10)10~20(含20)20~40(含40)40~60(含60)>60土地污染程度C3(%)≤1010~20(含20)20~30(含30)30~40(含40)40~50(含50)>50

表3評價指標體系及各指標權重

一級指標名稱權重二級指標名稱指標涵義權重自然質量A0.44土層厚度A1評價單元內耕作層平均厚度(cm)0.12土壤質地A2指耕作層土壤質地0.12礫石含量A3耕作層礫石等侵入體的容積含量(%)0.05土壤有機質含量A4耕作層有機質含量(%)0.07土壤侵蝕A5耕作層的土壤[t/(km2/年)]0.05地形坡度A6地面相對高差反映(°)0.03經濟質量B0.31土地利用率B1評價單元內已利用土地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百分比(%)0.03田面平整度B2單個田塊內部田面相對高差的坡度反映(°)0.05田塊規整度B3田塊外觀規整程度,描述田塊鑲嵌體的幾何形狀復雜性0.04田塊連片程度B4反映田塊集中連片、便于機械耕種的程度0.04路網密度B5耕地交通便利程度,密度越大,生產越方便0.05灌溉保證率B6反映評價單元內水源供應及溝、渠、池、涵配置情況(%)0.07排澇設施完善率B7反映評價單元內防御洪澇災害的設施和能力0.03生態質量C0.25農田防護林覆蓋率C1指防護林對田間道路的覆蓋程度(%)0.11沙化及水土流失率C2土地流失及沙化面積/土地總面積×100%0.10土地污染程度C3土地污染面積/土地總面積×100%0.04

C=∑ni=1Si×W。(3)endprint

式中:C為評價單元面向土地整理的耕地質量綜合分值;Si為第i個指標的得分;n為評價指標的個數;Wi為第i個指標的權重。

利用上式計算研究區的耕地質量總得分以及自然質量、經濟質量和生態質量分,得分越高,其耕地質量越高。本研究根據研究區各村社整治前后耕地所占比例進行綜合質量評價。

3結果與分析

利用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分別計算得出大路鎮綜合國土整治研究區耕地自然質量分(CA)、耕地經濟質量分(CB)、耕地生態質量分(CC)以及耕地質量總分(CD),并進一步計算整理前后變化幅度(PC)、變化值(ΔC)以進行分析,詳見表4。計算公式如下[10]:

ΔCj=Cjp-Cjb;(4)

PCj=(ΔCj/Cjb)×100%。(5)

式(4)(5)中:Cjp、Cjb分別為整理前、后耕地質量綜合分值,j=

A、B、C、D。

從評價結果可以看出,綜合國土整治后耕地自然質量分均呈現出增加趨勢,凈分值增加最多的前3位分別是紅石區、龍泉村、鎮屬地,分別增加7.77、7.52、7.49分;增加幅度最大的分別是紅石區、鎮屬地、三擔子村,增幅分別達到44.86%、42.34%、42.24%。綜合國土整治后耕地經濟質量分均呈現出增加趨勢,凈分值增加最多的前3位分別是東風場、陽河村、六合區,分別增加10.99、9.89、9.31分;增加幅度最大的分別是東風場、四維村、陽河村,增幅分別達到74.36%、6815%、67.01%。綜合國土整治后耕地生態質量分均呈現出增加趨勢,凈分值增加最大的前3位分別是大溝村、接龍區、郭家村,分別增加4.89、4.79、4.20分;增加幅度最大的分別是大溝村、接龍區、大竹村,增幅分別達到46.79%、3719%、36.60%;綜合國土整治后耕地質量總分均呈現出增加趨勢,凈分值增加最大的前3位分別是龍泉村、三擔子村、陽河村,分別增加20.05、18.94、18.43分;比較各單位耕地綜合質量分值提高幅度可知,前3位分別是:龍泉村(4325%)、三擔子村(41.45%)、鎮屬地(40.79%)。

進一步對耕地自然質量、耕地經濟質量和耕地生態質量3個分項指標值分析發現,研究區各村耕地資源經濟質量提高的具體數值及提高幅度都明顯高于各自的自然質量與生態質量的相應數值,說明當前綜合國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經濟質量方面的效果最明顯,但在改善耕地自然質量與生態質量方面尚顯不足。

總體來看,研究區耕地質量綜合指數在綜合國土整治實施前(2008年)是47.92,實施后(2012年)可達到63.85,綜合耕地質量指數可提高15.93,整治前后耕地質量總得分的提高幅度為33.25%。由此可見,通過綜合國土整治,研究區的耕地綜合質量可以得到比較明顯的提高。

4結論

重慶市作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同時又是城鄉二元結構十分突出的城市,人地矛盾、城鄉矛盾在該區域都表現得十分顯著。綜合國土整治是兼容外延擴展和內涵挖潛2種途徑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夠有效補充因建設占用而減少的耕地,提高土地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本研究通過對重慶市璧山縣大路鎮綜合國土整治試驗區進行整治前后的耕地質量評價,得出的結論為:(1)研究建立了面向綜合國土整治項目的耕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給出量化標準,提出了以特爾斐法和層次分析法結合確定指標權重、多因素綜合指數評價的方法和評價模型,從而為面向綜合國土整治項目的耕地質量評價提供了科學方法;(2)綜合國土整治后研究區各村鎮耕地自然質量分、經濟質量分以及生態質量分等3大質量分均呈現出增加趨勢,其中耕地經濟質量分提高的數值及幅度都明顯高于各自的自然質量與生態質量,說明當前綜合國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經濟質量方面的效果最明顯,但在改善耕地自然質量與生態質量方面尚顯不足;(3)綜合國土整治前后耕地質量總得分的提高幅度為3325%,由此可見,通過綜合國土整治研究區的耕地綜合質量可以得到比較明顯的提高,同時實施綜合國土整治是一種強制性和時效性均較強的人為干擾行為,通過農地整理和各項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可以降低田塊破碎度并且增加人均耕地面積,有利于提高農戶農業收入、增強農戶保護耕地的意愿。

參考文獻:

[1]Chen L D,Wang J,Fu B J,et al. Land-use change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northern Loess Plateau,China[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01,86(2):163-172.

[2]羅明,王軍. 中國土地整理的區域差異及對策[J]. 地理科學進展,2001,20(2):97-103.

[3]Zhang T W. Land market forces and government‘s role in sprawl:the case of China[J]. Cities,2000,17(2):123-135.

[4]葉艷妹,吳次芳,吳宇哲.土地整理的涵義、技術及運行模式探討[J]. 農業工程學報,2000,16(7):36-39.

[5]李展,彭補拙. 江蘇省吳江市土地整理理論與實踐研究[J]. 資源科學,2000,22(3):70-73.

[6]王軍,傅伯杰,陳利頂. 景觀生態規劃的原理和方法[J]. 資源科學,1999,21(2):71-76.

[7]葉艷妹,吳次芳,黃鴻鴻. 農地整理工程對農田生態的影響及其生態環境保育型模式設計[J]. 農業工程學報,2001,17(5):167-171.

[8]蕭承勇. 臺灣地區的農地重劃及其社會經濟效益[J]. 農業工程學報,2001,17(5):172-176.

[9]高奇,師學義,王子陵,等. 生態文明形勢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7):391-394.

[10]李東坡,陳定貴.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及其經營模式[J]. 中國土地科學,2001,15(1):43-45.

[11]高明秀,李占軍,趙庚星. 面向土地整理的項目尺度耕地質量評價[J]. 農業工程學報,2008,24S(S1):128-132.

[12]張正峰,陳百明,郭戰勝. 耕地整理潛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中國土地科學,2004,18(5):37-43.

[13]Miller W,Collins W G,Steiner F R,et al. An approach for greenway suitability analysi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8,42(2/3/4):91-105.

[14]胡渝清,羅卓. 西南丘陵地區新增耕地質量評價方法研究——以重慶市大足縣雍溪鎮為例[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3):1-4.endprint

猜你喜歡
耕地質量指標體系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嘉禾縣耕地質量等別更新評價研究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建立中‘3414
土地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