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小學校園傷害事故中淺述未成年學生的權益保護

2015-05-28 07:08方友美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權益保護

方友美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傷害事故頻繁發生。未成年學生傷害案件作為一種常見的侵權案件,涉及到未成年學生合法權益保護的社會熱點問題,關系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關鍵詞:未成年學生;校園傷害事故;權益保護

引言

自海南某校長開房事件后,媒體開始爆料各類未成年學生合法權益受侵害事件,據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北師大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2010年6月1日共同發布的數據,全國每年約有4000萬中小學生遭受各種意外傷害。筆者認為,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固然與中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及其自身行為不當有關。但是,教育管理法律意識的淡薄、對學生實施安全教育的不力、管理方式的不當、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管理制度的明顯疏漏等都是校園安全事故的災害源,亦不能不引人深思。

一、中小學校園傷害事故概述

1.什么是中小學校園傷害事故

依據教育部等有關部門頒布的《學生校園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一章第二條精神,校園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一般情況下,該事故主要發生在中小學的未成年學生身上。

2.校園傷害事故的分類

學生傷害事故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其進行不同的分類,對學生傷害事故分類的意義在于,各種分類的侵權行為類型不同,使用的歸責原則也有所不同,那么在具體的案件中舉證責任也將有所區別。本文主要根據學生傷害事故中侵害主體的不同,將學生傷害事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因學校侵權行為而導致的校園傷害事故。

因學校及其教職工因為未履行《中華人民著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相應職責,發生學生傷害事故,且學校在此過程中存在過錯。

(2)因第三人侵權行為而導致的校園傷害事故

第三人侵權行為而導致的校園傷害事故,該第三人可以為學校內的其他未成年學生,可以為校外其他人員。例如搶劫、打架、勒索等社會性侵害或校園內暴力威脅著未成年學生的人身安全。

(3)因學生本人及其監護人而導致的校園傷害事故

由于學生本人的原因或者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而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第十條對此案件的具體情形做了具體規定,但是該法條并未具體區別中小學與幼兒園的行為能力區別,由于限制行為能力與與無行為能力人的認識是有區別的。

(4)意外事故案件

因不能預見且不能避免如自然災害、公共突發事件、學生特殊體質等。學生學校雙方都沒有過錯,但要采取補救措施,保護學生健康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規定:學校應該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安全教育,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演練。

二、中小學校園傷害事故中未成年學生維權困境

在校園學生傷害事故中,未成年學生相對于成人群體而言,他們明顯處于劣勢,容易成為各種不法行為的侵害對象,如何快速處理事故,更好地維護未成年學生權益顯得困難重重。

1.校方處理事態未必積極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32條規定,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負有責任且情節嚴重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對學校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也就是說,一旦在學校內查出學生在學校內發生故意傷害事故,學校無論如何也難逃其責。于是,從利弊權衡的角度考量,校方也未必真正愿意證實事實真相。

2.旁證學生指正困難

《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凡是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當今許多未成年學生都被家長教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生怕和麻煩和自己一沾邊,就會甩不掉;另外,未成年學生自我保護力弱,經不起狠話威脅,也害怕被打擊報復,往往不敢說真話、講事實。

3.未成年學生自身維權意識不夠

未成年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接受學校傷害事故如何正確處理的知識不夠,往往在遇到種種傷害事故時不知所措,判斷不了自己是否有危險,不懂得怎樣應對和處理,不懂得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高。

三、未成年學生合法權益保護的對策

1.結合現行法律,健全校園保障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逐步走向法制化,各項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其中涉及到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法律也日益增多,《義務教育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相繼出臺,說明中國政府正在以負責任的態度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也是很有成效的。

2.增強未成年學生的自我法律保護意識

自我保護,是人的本能,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跨進了一大步。這種人生的進步,主要是靠教育。未成年人大多是中小學生,他們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受生理條件、客觀認識等方面的限制,當危及他們安全的情況出現時,往往應變能力和處理能力較差,不懂得怎樣規避應對,因此,要積極培養未成年學生的法律保護意識。

學校要重視對未成年學生法律知識的講授,為培養未成年學生的法律意識營造良好氛圍,盡量多舉辦一些法律專題的知識講座、宣傳活動和知識競賽,可將娛樂和學習結合在一起,在活動中讓學生或自己演,或聽,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達到寓教于樂。

家庭法制教育同樣不容忽視。對未成年學生群體的法制教育還要呼吁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增強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學校家庭兩者陣地雙管齊下,有效互動,從源頭上抓好未成年學生法制教育,確保學生時刻運用法律意識不斷鞭策自己。懂得以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用法律給自己撐腰。

“教育無小事,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中小學校園傷害事故的處理與防范,是保護未成年學生合法權益的必然追求,社會、學校、家庭都應該提高安全意識,三方聯動,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或者消除中小學校園傷害事故的發生。如果處理不當,未成年學生的合法權益就會受到損害。

參考文獻:

[1] 張成武、段舟揚.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成因與防范.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6.1.

[2] 丁振林.淺議中小學校園未成年學生傷害事故中學校的責任.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5

[3] 彭萬林.民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修訂第三版

猜你喜歡
權益保護
大學生就業權益保護分析
消費者反悔權論
為金融消費者鑄就維權的“盾牌”
后危機時代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路徑選擇
金融消費者支付結算領域權益保護問題探討
試論事實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權益保護
超齡農民工的權益保護探討
試述我國《證券法》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
論我國中小股東權益保護制度的完善
談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履約的幾點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