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族肉身保存探析

2015-05-28 07:08陳陽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藏族

陳陽

摘 要:本文主要對藏族流行的塔葬方式的起源、類型、結構和個例等問題以及相關肉身保存的起源發展、制作過程等做一試探性概述。

關鍵詞:藏族;塔葬;肉身保存

自遠古社會開始,原始人便已發現,人終究會有一死。一個人生命的終結,等同于一個人生命的開始一般重要,因而便產生了各種類型的生死崇拜。因此對尸體的處理,也逐漸成為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之一。人類社會不斷演化,處置尸體的方式也隨著演變,衍化成各種不同類型的風俗。

一、簡介

喪葬習俗是一個社會政治、宗教、經濟、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藏族地區因自然環境、藏傳佛教以及民族間交往的影響,幾乎產生了存在世界各民族的各種喪葬習俗形式——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樹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近代以來,境外傳教士、商人、探險家、旅行家,以及學者專家等,懷著各自不同的目的進入西藏,在他們的游記和綜合報告中曾或多或少地記載了肉身靈塔的建造情況。如英國旅行家查理士·比耳的游記《西藏人民的生活》,日本學者河口慧海的《西藏游行記》中均有記載。此外還有一名現流亡美國的西藏僧人羅桑倫巴于1980年曾出版其自傳《第三眼》一書,其中談到他先后數次參與制作肉身保存以及靈塔的全部過程。

二、肉身保存

作為保存尸體的葬法,古埃及人的木乃伊制作是最為典型的例證。他們是通過尋尸、潔身、復活、安葬等一系列復雜的儀式和精密的技術處理過程,將死者制成木乃伊,進行長期保存。而西藏“肉身”的制作過程與古埃及人的木乃伊制作有著及其相似的地方。

(一)起源與發展

據《西藏度亡經》記載:“死者如系達賴喇嘛與班禪喇嘛,以及某些非常偉大的人物或者圣者,則其尸體多用防腐法加以保存:其法略似古代埃及人所做的木乃伊——將尸體置于含有沼鹽的棺樞之中,停置約三個月的時間,或至尸體得到妥善的腌漬之后,接著涂以一種水泥樣的物質——由泥土、檀末、香料,以及種種藥品配成的東西。此種物質逐漸凝固、硬化;尸體上所有一切凹陷或皺縮的部分,例如眼睛、兩頰、以及胃部,即行由此升起而成自然的比例,而一具埃及式的干尸或木乃伊于焉形成。最后,待到尸體完全干燥并涂上一層溶金的油漆之后,便如一尊圣像一樣,豎立在倫敦西敏寺樣的西藏大寺之中”。由此我們可知,早在公元7世紀就初步掌握了處理肉體的科技知識。據藏文史書記載:松贊干布逝世后,尸體經過藥物處理,然后用綢緞、藥物和土制成的臧普像,涂以黃金,穿上衣服,置于銀制“嘎烏”(金屬制的佛龕式盒子)內再下葬。根據同時期文物史料的參考比較對照,筆者認為藏族肉身保存乃是受周邊地區風俗,至于何時由何地以何種形式傳入,鑒于目前文物史料,還有待商榷。

(二)制作過程

藏傳佛教寺院處理和保存遺體的方法很多。傳統的肉身制作大致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對遺體進行防腐處理。包括對遺體洗滌拭干,用特殊配機從特殊孔道施行手術取出體內臟器和水分,此外還包括給遺體注入特制的漆液,以便體內形成硬殼支撐遺體外廓保持常態,這種漆液要注入一兩次,使內部堅固;然后,再在遺體外表涂上油漆,曬干后再涂一層剝離溶液,隨后貼上一層薄綢,之后再噴上一層漆液。第二步,是對遺體進行干燥處理。將第一步處理的遺體放置在下面設有鍋爐的一房間里,房間地面鋪上特殊粉末層,粉末層上放好遺體,周圍填塞用鹽類、防腐藥材、礦泉水等調制的混合物質,直至塞滿房間,密不透風;然后封門,點燃鍋爐,可使火焰和熱氣回流到此室的墻外,產生一種均勻的高溫,燃燒持續一周,可以干燥遺體;等慢慢冷卻到第十一天左右打開房門,撒除混合物,剝離遺體上的絲綢,即得永久不腐的一具肉身。第三步,再次涂一遍漆液,然后由金匠對遺體進行裝金修飾,繪出一幅肉身金像,必須得請泥塑方面具有高深造詣的僧人,按其原貌重新進行塑造,也就是金塑。重塑金身之前,僧眾不但要進行花燈供養,而且還要舉行隆重的祈禱儀式。法體前的香桌上不僅要有鮮花,還要供有圣水,貢果,多盞晝夜不息的酥油長明貢燈。顯宗學院僧侶們日夜倒班在法體前誦念《破土經》、《消災經》,還有大藏經《甘珠爾》的部分篇章。在高僧(法臺)的主持下,進行百種貢果和平火祭的佛事活動。

(三)現存較好的肉身保存為十世班禪肉身保存,十世班禪圓寂后,先用藏紅花、白檀香粉、帕克瑪粉、高級冰片等100多種名貴藥水洗凈遺體,加以修飾后跏趺坐于法座之上,接受信徒僧眾朝拜。供奉結束,再次全身敷滿晶鹽,再用綢緞密密裹緊,吸干體內水份。如此在數月內按期更換絲綢,直至水分吸干,使身體干縮成木乃伊狀。僅此一項就要花費上千斤名貴藥物。大師的法體,經過防腐和干燥處理以后,有金匠精心描繪,使其披上華貴的金裝,之后給法體穿上法衣:頭戴尖頂黃帽,身裹黃緞法衣,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法鈴做結印手勢,儼然在向眾生講經說法,宏揚佛教;爾后,將其金身佛像安放于塔內,接受供奉和信徒頂禮膜拜。

三、小結

毫無疑問的是,塔葬與肉身保存這種特殊的尸體處理方式,與佛教的影響不無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西藏人民對待人死后肉體的態度,塔葬肉身保存的處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偶像崇拜”的體現,信徒出于對偶像的崇拜,希冀偶像永存世間便開始制作。而從寺院的角度來說,也宣揚了高僧大德的法力無邊,吸引更多的信徒崇拜。由此可見,肉身保存的出現和產生對藏傳佛教教徒信眾產生了及其重要和影響,時至今日也未曾退減,對于今日我們研究西藏悠久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仍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立明,曹曉燕.西藏民俗文化[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

[2] 廖東凡.藏地風俗[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6

[3] 楊輝麟.西藏的民俗[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02

猜你喜歡
藏族
Yak of All Trades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動作特點和傳承發展
《演變》《藏族少女》
扎堆
在古籍中找尋藏族建筑的文化之根
淺談游牧經濟與藏族傳統社會之間的關聯
為了失去
為了失去
一位藏族老阿媽和五星紅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