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民間文化纏繞的文學世界

2015-05-28 07:08冉瑩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民間文化文學

冉瑩

摘 要:民間文化形態以各種形式和立場存在于文學世界中,無論是對文學史的研究還是對于文學創作以及文學審美評價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民間文化在特定歷史階段所呈現的狀態、作家的民間立場、作品的民間敘事等方面來表現民間文化形態對于文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民間文化;民間立場;民間敘事;文學

“民間”是一個巨大的話題,也是當下的一個熱門話題。無論是理論家、作家或者其他研究者對于“民間”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民間文化通過各種形式纏繞著文學世界,“民間”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身于文學之中,中國知識分子總是在文學創作中總是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民間情節。然而,在文學世界中事實上并不存在完全純粹的絕對的“民間”,因此,民間文化并不能完整地體現出來,只是以某些破碎的片段,使文學作品產生出藝術生命力。

1.民間文化的存在形式

20世紀以來,學術文化裂分為三分天下:國家權力支持的政治意識形態、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外來文化形態和保存于中國民間社會的民間文化形態。這三者會隨著文化格局的分化和組合不斷變動,但是無論怎樣變動,國家意識形態需要借助民間文化來溝通信息,就會影響、制約甚至改造民間文化。

民間文藝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其內容與形式是以一個有機整體的狀態存在著,作家們在利用民間形式的時候,不能孤立地使用民間形式,還要吸收民間的內容,使民間文化形態進入文本。如:莫言的《紅高粱》中由民間文化而來的“隱形結構”起了很大的作用。作者圍繞燒酒鋪女掌柜和三個男人角色展開了一系列故事,小說中余占鰲和羅漢大爺是兩個主要英雄人物,而且真正的主角只能是“我奶奶”這個江湖女人。這種隱形結構的存在,使民間文化的藝術魅力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由此可見,當政權意識形態需要讓民間文化承擔起嚴肅而重大的政治宣傳使命的時候,就不會允許民間自在的文化形態放任,從而意識形態對民間文化的改造就會引起一系列的沖突。

2.民間立場的曲折表達

當國家意識形態與民間文化形態發生沖突、民間的立場遭到全面否定的時候,民間文化形態被迫以破碎的或是隱形的方式曲折地表達自己的聲音。

作為農民代言人的趙樹理把民間作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自愿當個“文攤文學家”。他希望自己的小說是“老百姓喜歡看,政治上起作用”的小說,他不僅僅是利用通俗方法普及國家意志,也包含了站在民間的立場上,通過小說創作向上傳遞民間的聲音。

但隨著戰爭的勝利,在新的國家意志的統治下,趙樹理的創作也不得不陷入困境,這一時期的創作不及以前那樣真實而深刻地展示民間文化形態。在當時,真實的生活是不許被反映和揭露的,真實描寫現實生活的創作不僅不可能發表,而且還會給作家帶來災難,因此當時許多創作便是對現實生活的歪曲性的描寫。他于1958年寫作的《鍛煉鍛煉》也不得已利用了當時一般文學創作慣用的歪曲生活真實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間立場。如:小說的第三個沖突高潮“偷棉花”,實質上是干部們引誘人民犯罪,然后利用群眾的盲目性來整治落后的農民。

作品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當時那個時代下,作者所處的惡劣的創作環境。盡管從當時可能表達的方式來說,他只能站在所謂的新生力量這一邊,但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家,趙樹理寫出了當時農村出現的真實情況,那時候干部就是這樣橫行霸道地欺辱農民,農業社“大躍進”并沒有提高農民積極性。民間真實生活狀況在作品中曲折地表現出來,藝術的真實,就這樣給后人留下了歷史的真實性。

3.新時代的民間敘述

20世紀40年代的文學創作,民間文化形態仍然被限制在國家意識形態中。從“十七年”農業合作化到文革,“民間”仍然沒有擺脫這一結局。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得以獲得生機,但并非所有的作家都能堅持民間立場,能堅持的的作家并不多,莫言便是其中之一。莫言認為真正的民間寫作就是“作為老百姓寫作”,作家在這種寫作中,把自己當作與民間工匠沒有本質區別的人,切實站在民間立場上,以一種平衡的心態來對待小說寫作,毫無功利目的。他從來不站在制高點上嘲笑、鄙視和企圖遮蔽民間真實的形態,而是真切地體現民間精神本質。

在其代表作《檀香刑》中,作者描寫了大量的酷刑,許多讀者看了會感到恐懼。其實,作品中的酷刑只是一種虛擬,作家置身于作品之中,自己就是小說中的人物,作家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個老百姓,作家只是一個職業而已,在這種寫作心態和立場下,描寫如此精細的酷刑才能夠展現出來。

同時,陳思和先生認為,莫言小說的民間敘事中存在一種重要的形態,即以非民間敘事立場與民間敘事立場對照進行的對照型的民間敘事。這樣一種敘事形態在《檀香刑》中表現地最為突出,作品中不僅包含了趙小甲所代表的民間敘事,而且還融入了以趙甲為代表的廟堂敘事和以錢丁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敘事。民間文化形態并不完美,民間本身有一種藏污納垢之態。在《檀香刑》中,民間對于德軍來強迫建設的鐵路有一種恐懼感以種種話語的形態表現出來,如割舌頭、龍的傳說等。民眾面對外來入侵帶來的恐懼感依舊以愚昧落后的形態來面對。因此,作家以這種獨特的視角和民間敘事揭示出了民間的這種藏污納垢的可笑性。

文學不是簡單的宣傳國家意識形態,而是多種話語的結合,既有國家意識形態的內容,也有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和民間立場的闡釋。其中民間文化是文學不可或缺的潤滑劑,民間文化以其本身的豐富多樣性和通俗性為文學加工潤色,根植于豐厚的民間文化,使時代的政治主題不再是文學作品的唯一主題,使作品更加“接地氣”,保持更加活潑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第二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2]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關鍵詞十講[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3] 董大中.趙樹理寫作生涯[M].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4] 孔范東、施戰軍.莫言研究資料[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5] 郭俊峰、王金亭.趙樹理小說全集(《鍛煉鍛煉》)[M].時代文藝出版社,1997

[6] 莫言.檀香刑.[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民間文化文學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文化強國語境下的文化學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獲命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陽江江城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中外文學中的“頑童”
文學小說
文學
文學社團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