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重塑

2015-05-28 07:08歐振雄李歡妮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重塑引導理想信念

歐振雄 李歡妮

摘 要:理想信念指向未來,但其形成和確立離不開一定現實基礎,即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以及理想信念主體的思想特點和心理狀態。加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以新的時空境遇為基礎,以其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為依據,從中探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理想信念;現狀;重塑;引導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展望,是人們世界觀和政治立場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是人們人生訴求、政治立場和政治主張以奮斗目標為表征的超越自我、超越現實的高度自覺意識。國際化背景如何認真看待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準確把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要求,切實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大時代挑戰。

一、新時空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

高校是思想文化的高地,引領社會風尚的大學生能否樹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在未來國際競爭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然而,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多元文化對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了沖擊。

一方面,以獨生子女為主的當代大學生,長期生活在父母溺愛中,自我管理、控制能力下降,再加上新聞輿論引導不利、網絡監管缺乏有效措施等,都對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產生了影響;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從意識形態方面不斷滲透,盲目崇拜、迷信西方政治、經濟模式,動搖了他們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有不少的大學生出現政治信仰迷惘、價值取向模糊、文化素養缺失、職業追求缺乏等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重視物質享受、精神生活空虛;不滿社會現狀、責任意識缺乏;過度崇尚自我、處事心態浮躁;道德意識淡薄。

二、多元文化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缺少有效監控的網絡挑戰著大學生的道德底線

互聯網是青年大學生了解世界、開闊視野、獲取信息的重媒介和渠道。網絡帶給大學生很多便利,也充斥著有害、暴力信息,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他們通過網絡獲得信息,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交流,長期下去容易造成人際關系淡漠、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部分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聊天中,對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產生負面影響。

(二)逐步滲透的西方文化沖擊著大學生的政治信仰

當今中國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在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中國逐漸融入世界的同時,西方文化也在宗教、歷史等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了碰撞。面對西方文化的快速滲透,青年大學生看到歐美發達國家經濟繁榮、社會保障健全的表象后,容易產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心理,進而對原有的世界觀產生動搖。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起步較早,在很多方面發展比較成熟,經常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旗號,迷惑青年學生使他們以為外國的東西就是比中國好,開始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產生懷疑,并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等方面出現了迷惘。

(三)浮躁功利的社會現實影響著大學生對未來的信心

地溝油充斥著餐桌、老人摔倒無人敢扶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挑戰著人們道德的底線。此外,農民工為討薪跳樓、釘子戶為抗拆自焚相關事件頻發,反映了浮躁功利的社會中存在風氣不正、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這些陰暗面一定程度上遮蓋了社會發展的成果,讓大學生對未來失去了信心。他們畢業時會發現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就業壓力劇增、生存競爭激烈,面對高漲的房價、功利的愛情婚姻、高昂的孩子撫養費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不少大學生難以看到希望和前途,逐漸對社會失去信心。

三、重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一)社會要求與成長需求相結合

無論個體還是社會,要發揮理想信念的精神動力作用,就必須將其融入個體精神結構和價值體系之中。任何遠大的理想信念,如果忽略了個體生存與發展的利益需求,就注定是空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世俗化進程中,當代大學生高度關注個體發展、崇尚成功的思想特點,尤其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必須關注其成長成才的個體需求。在此意義上,理想信念最終是個體性的。然而,單純強調理想信念的個體性而脫離了社會需求,個體的成長成才將失去參照的尺度和價值實現的舞臺。在此意義上,理想信念又是社會性的。因此,尋求個體成才需求與社會要求的契合點,是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

(二)價值引導與自主成長相結合

理想信念人皆有之,但有正確與錯誤,清晰與模糊,堅定與猶疑之分。理想信念教育,實質上就是培養正確的,消除錯誤的,澄清模糊的,升華感性的,夯實薄弱的,堅定反復的,從而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清晰、牢固的理想信念。

培養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關鍵在于怎樣將思想教育規律與大學生成長規律相結合,既在多元中堅持價值引導,又在寬容中尊重自我成長。

(三)現實生活與虛擬時空相結合

網絡在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中正日益占據更大的空間和比重,知識都在網絡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微信上,情感都在短信上,是當代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的典型生活寫照。網絡的即時性、交互性、隱匿性、平等性、選擇性、自主性等技術特征,與當代大學生崇尚自主、個性、平等、開放等特征的高度合拍共鳴,使得網絡在得到大學生的青睞和鐘愛,并輕易地占領了大學生頭腦和心靈。深入研究大學生網絡行為特點和網絡信息傳播特點,增強主動介入網絡時空的制導能力,增強現實生活與虛擬時空的結合能力,將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獲得網絡主導權的關鍵。

(四)抵制西方腐朽思潮沖擊,強化學生政治信仰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的作用,創新理想信念教育載體,讓更多的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熏陶,將理想信念轉化為自覺追求,從而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正確對待西方文化的涌入,并能主動區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沖擊。充分發揮高校黨、團組織以及政治性社團的作用,有效提升政治組織活動內涵,積極發揮學生黨員先進思想的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將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大學生日常管理之中,提升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政治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人民日報》2010年7月30日.

[3] .吳蓓.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反思與建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1).

[4] 曾令輝.當代大學生政治理想信念形成規律及對策[J].高校思政教育研究,2011,(5).

[5] .鄧小平文選[M]1第3卷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重塑引導理想信念
走進東山學校,尋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雙減”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新春特輯:我們的“重塑”
用對黨忠誠詮釋理想信念堅定
重塑未來
為革命視死如歸的紅色家庭(二)
撞色拼接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