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社會教師“教”與“學”的轉變

2015-05-30 10:48劉家騮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5年6期
關鍵詞:研修信息化信息技術

劉家騮

教育正步入一個暫新的發展時代,教師也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都在發生改變,教師如何“教”好與如何“學”好,是我們的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師信息素養的建立有助于教育觀念的轉變與形成,是高素質教師所應具有的必備素質。中小學教師的信息素養應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對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確的理解和認識,關心教育信息化進程,積極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去;能夠認識到信息資源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能有效地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完成課堂教學,同時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全面提高學生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綜合素質。

二、“教”的方式轉變

教材、粉筆、黑板是我們傳統課堂教學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手段。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只能依賴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單一的信息載體極大地造成了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化。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基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學輔助工具軟件,幫助教師創設出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教師不再是空乏的說與教,使靜態信息轉化成動態信息,知識也從抽象化變成了具體化、形象化,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同時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要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構建信息豐富的、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環境與工具,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允許學生進行自由探索,極大地促進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養成和發展。

吉林省正積極建設“班班通”建設工程,教室里黑板邊悄然出現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傳統黑板又煥發出新的活力,打開了一扇開啟知識殿堂的新窗口,教師應該接受這一新興的教學手段,不應該將其排斥在課堂教學之外,積極探索如何利用好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目前校園建設中的硬件水平提高很快,即便是鄉鎮中小學的教室里,也逐步出現了電腦,聯通到了互聯網。但問題在于,很多教師沒有把設備利用好、使用好,有的教師甚至連電腦的開關機、互聯網信息檢索都用不好,當然也無法充分利用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無形當中形成了一個數字化鴻溝。其根本原因還是對信息化教育觀念的滯后以及對信息技術水平提升主觀能動性還不夠,沒有形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新思維。信息能力薄弱是教師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只會一些常規性的課件制作及互聯網操作,沒有形成信息化教育觀念,更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年齡稍大的教師還是習慣于傳統教學方式;還有一個原因是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少,校本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上級部門培訓又很難達到全員培訓的效果。這些都是教育部門及學校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學”的方式轉變

網絡研修是以互聯網為基礎開展起來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它的優勢就是突破了地理和時空的限制,搭建出了一個教研人員(甚至是教育專家、學者)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指導、交流、溝通的平臺,極大地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知識水平,這是一種多元的、快捷的教師學習方式。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苯痰嚼?,學到老,要不斷給自己 “充電”、“擴容”,更新知識,創新理念,網絡研修方式為教師的終身學習又提供了一條便捷道。在學校、在家中、在旅途,教師可以時刻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接入到互聯網,進入到互聯網的自由學習空間模式。網絡研修平臺目前正以網站、QQ群、微信平臺等多種形式如火如荼地開展,不同地區的、不同年齡的教師交流,專家、同行的精彩點評,有利于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以往教師的研修都是以上級部門的學科培訓為主體,都主要集中在寒暑期,嚴重束縛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未來的教育將會是信息化技術支撐下的多元教育方式,傳統的知識教育將會被創造性教育所取代。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才會跟上教育快速發展的步伐,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才能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相適應。

猜你喜歡
研修信息化信息技術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