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利用材料促進美工區環境創建

2015-05-30 19:21蔣曉琴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 2015年6期
關鍵詞:師幼美的創設

蔣曉琴

環境是教育的“內容”,它包含豐富的教育信息和資源,促進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有激發作用。環境的創設,有利于提升幼兒審美能力。物質環境的創設有利于幼兒心理環境的發展。美好的物質外部環境給幼兒安定的感覺。人往往都向往美的事物,對能夠激發興趣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促使去探究的動力。幼兒園美工區是幼兒自主表現自己審美體驗、審美創造的特定場所。幼兒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得到提高,就是我們在美工區中師幼互動的主要目的。美工區的環境與其他區域的環境不同,著重于“美”的概念。簡單的幾幅兒童畫作品、手工作品,無處不體現欣賞美和創造美的力量。美工區的環境創設離不開美工材料的支撐。材料是創作的基礎,它決定了幼兒對美工作品創作的靈感源泉。

幼兒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從不同的方面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如,折紙是指尖精細動作發展,繪畫是幼兒色彩搭配與畫面構架的思維能力發展。所以,選擇不同材料操作也是對幼兒不同程度能力的鍛煉。

案例1:剛開學,我請班級的小朋友拼了幾幅橡皮泥的拼畫。拼好后,我將幼兒作品經過簡單的裝飾后貼在了墻上,組成了一組拼貼畫墻。突然,從我身后發出了感嘆聲。我問:“好看嗎?”幼兒:“好看?!蔽遥骸澳悄銈冇X得它哪里好看?”幼兒A:“我覺得他做的這個螃蟹的顏色特別漂亮?!庇變築:“我覺得他做的這個小貝殼很漂亮?!苯涍^和幾個幼兒互動后,我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幼兒對美的感念僅僅局限于顏色的美、亮麗,不能從更多的角度思考“好”在哪里。但就是因為在這樣漂亮的環境中我們創造了和諧的氛圍,讓幼兒敢說、想說、勇敢地說,讓教師通過這短暫而微不足道的師幼之間的互動了解幼兒在審美觀念上的差別,有利于我們改進對幼兒的審美角度的培養。

幼兒園美工區材料投入種類是相當多的,大到紙箱,小到地上的小石子,都可以用來做美工區材料。美工區多種材料種類投放,能激發幼兒興趣,有利于幼兒創造美能力發展?,F在提倡環保節約,許多幼兒園的環境裝飾和操作材料都源自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幼兒對新鮮事物總是表現得特別有興趣,他們每次遇到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聽聽、摸模、碰碰、問問,這是他們的思維活動和探索精神在不斷躍躍欲試。教師應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師幼互動在不斷進行著,幼兒也不斷地從中獲得信息。

案列2:一次美工活動《紙框變變變》中,我利用廢舊材料牛奶箱中的紙框、橡皮泥、各種紙片、廢舊紐扣等等廢舊材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幼:“紙框”。問:“你們覺得這個紙框可以做什么?”幼:“不知道?!本o接著,我出示了許多相框的圖片,幼兒覺得很漂亮。介紹過后,請幼兒自己操作制作相框。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全神貫注,認真操作,等制作完成后幼兒爭著把自己的作品送給老師看。在創造的過程中,幼兒享受著創造的樂趣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除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關注教師認為價值的幼兒行為外,對于幼兒主動發起的互動偶爾會怠慢些。而在美工區,幼兒選擇各種不同材料進行操作,其實就是幼兒主動發起的互動,讓教師與幼兒之間建立起聯系的橋梁,更值得教師積極回應幼兒的需求。如:在一次粘貼活動時,幼兒用皺紋紙搓小團粘貼畫。我給幼兒介紹了制作的方法和過程,讓幼兒自己完成粘貼作品。介紹完后,我就把材料發給大家了。突然,一個小朋友告訴我:“老師,XX把紙團搓壞了?!蔽铱戳艘谎?,告訴那個小朋友要小心點。等作品完成時,看著那幅不怎么成形的作品,我真的后悔沒有及時和孩子溝通交流。教師要采用語言或者動作等方式,以材料、環境為媒介鼓勵孩子,讓被動的孩子得到肯定,得到鼓舞。教師應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導策略去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

在美工區活動中,環境的創設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創設,更需要幼兒的參與,讓環境在美的同時體現師幼共同創設的互動環境效果。幼兒在屬于自己創設的環境中信心得到提升。教師根據幼兒提出的問題及選擇材料方向,判斷幼兒操作行為,及時采取回應方式,提供多種多樣的美工區材料進行創作,共同為美工區環境創設增添更多屬于幼兒的美好回憶。

猜你喜歡
師幼美的創設
師幼互動,緣何頻頻一線“遇冷”?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共享區域活動資源 滋長師幼幸福
師幼互動視域下幼兒教學活動策略探討
師幼互動那些事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