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治霸權的轉變——從階級到社會

2015-05-30 10:48趙佳偉劉云杉
學理論·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社會階級轉變

趙佳偉 劉云杉

摘 要:統治霸權,是建立在以資本主義為核心的包含諸多要素的統治形態。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可以將統治霸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二戰之前,即以階級統治為基本表現形式的統治霸權;第二階段為二戰之后,是以變化為集經濟、政治等為一體的社會統治為主要特點的統治霸權。如果從內在的屬性上來講,不論是階級統治還是社會統治,其本質都是一樣的,但是從外在的表現上來看,這二者又存在明顯的區別。

關鍵詞:霸權統治;轉變;階級;社會

中圖分類號:D01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7-0009-02

霸權的政治根源與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密不可分,起碼可以認為自由主義經濟為政治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壟斷關系。傳統的國家控制經濟的做法已經不再是主流,現代主義從一開始就是用政治控制經濟,經濟的自由必須要靠出賣全體經濟人的自由來獲得。只有政治力量才能保證經濟自由,也就只有政治力量的壟斷統治才能保證經濟力量的資本運營。

一、統治霸權的含義和本質

1.統治霸權的含義

“統治”一詞,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自從人類開始有了階層乃至階級的分化,統治也就應運而生了??梢哉f,統治是一個階層或階級對其他階層或階級進行管理的最初的手段與目的,也是一個階層或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所必須要采取的手段。而“霸權”一詞,與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則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資本主義具有極強的擴張性與侵略性,“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1]276,因此他們在世界各地為了推動其利益更進一步發展就必須采取一種有威懾力的統治,這種統治所包含的方面比較廣泛,但是卻主要以對敵對階級的打壓為主要手段。以暴力手段在全世界推行自己的經濟乃至政治主張,這在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表現得相當明顯。從“統治”以及“霸權”兩個要素進行分析,可以對統治霸權做如下的定義:霸權統治即是以資本主義為核心,在政治上表現為壟斷資本主義或是帝國主義,在經濟上表現為大力推崇與發展資本主義,而在文化上則是推崇自由主義的一種統治形態。

2.統治霸權的本質

統治霸權作為一種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是為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而服務的。不論是在政治上打壓無產階級的崛起,還是在經濟上大力發展資本主義,抑或是在思想文化上傳播自由主義,都是為了資本主義的向前發展而開辟道路。從本質上來講,統治霸權是一種復合結構,是一種結合了政治霸權、經濟霸權、文化霸權于一體的驅動資本主義向前發展的“發動機”。同時,統治霸權也是內嵌于資本主義之中的,它貫穿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統治霸權是資本主義的一種外在的表現,是由資本主義的擴張屬性所決定的。

二、統治霸權的形成與早期結構

前面已經提到,統治霸權的出現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其相對于封建經濟而言具有更強的張力,所以在本國發展已經并不能滿足其屬性?!笆袌隹偸窃跀U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廠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1]273,在強勁的張力的推動之下,資本主義開始逐漸向外擴張,與此同時,也在自己的國內為消滅異己的力量做各種努力。他們的武力同時對準了落后制度與先進的制度。通過對殖民地的武力和政治的雙重鎮壓,控制殖民地成為其原料輸出地和商品傾銷地,最后達到發展、壯大自己的目的。資本主義在發展的早期具有較為鮮明的階級對抗屬性以及較強的對外侵略性,因此,作為其外在表現的統治霸權,具有如下幾個結構。

1.政治結構

資本主義在發展初期,主要障礙是中世紀遺留下來的封建思想與傳統,這極大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為了鞏固和壯大自己,資本主義首先將矛頭指向了封建思想與傳統,他們通過自己的政治機構下達命令,廢除舊時代留下來的規章制度并建立新的制度為其服務?!半S著資產階級即資本的發展,無產階級即現代工人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發展;現代的工人只有當他們找到工作的時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當他們的勞動增殖資本的時候才能找到工作”[1]278-279,在這時,無產階級的出現成為資本主義發展新的障礙,資本主義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同樣也會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鎮壓無產階級的運動。

2.經濟結構

早期的統治霸權,不僅僅有政治結構,而且也有一定的經濟結構。如果說政治結構是為國內的統治服務的,那么,經濟結構則既可以為國內的統治服務,同時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也有重要的作用。諸如東印度公司等派駐在殖民地地區的經濟機構,他們負責對所控制的地區進行資源的開發并且負責產品的銷售等經濟職能。從而在經濟上對殖民地進行控制。同時,由于宗主國的政治職能無法對殖民地進行統治,這些經濟組織就會同時肩負起政治管控的責任,他們會對殖民地出現的反抗進行鎮壓,同時也會扶植當地的“傀儡政府”,進而更加有效地控制,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這也就意味著早期的統治霸權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

三、統治霸權的轉變及其社會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政治方面,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獨立意識高漲,許多國家都先后爆發了民族解放戰爭來反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它們所進行的統治,而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由于民主意識廣泛的深入人心,因此此時階級斗爭的觀點已經被弱化;在經濟方面,傳統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由于采取了獨立解放運動來擺脫他們對自己國家的控制,所以西方國家曾經采取的利用政治和經濟混合的手段對傳統殖民地統治已經沒有可行性,與此同時,伴隨著資本主義長期的發展,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滲透到了每一個生產領域。

“一種舒舒服服、平平穩穩、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在發達的工業文明中流行,這是技術進步的標志”[2]3,的確,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這種便利的背后,是技術對人們的壓抑性的統治,它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簡而言之,在此環境之下,人們的生活維度變成了單向的,思考方式也逐漸離批判性思維越來越遠。

針對這種在二戰之后所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不難看出,統治霸權發生了如下的轉變:第一,在針對殖民地方面,統治霸權由政治和經濟雙重控制這一形式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資本主義國家對傳統殖民地進行新形式的經濟上的控制;第二,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由于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民主意識的廣泛傳播,階級斗爭這一說法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這兩個天然對立的階級在現代化生產的大背景之下出現了和解的趨勢,資產階級轉而進行的是社會控制;第三,在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一種新的統治霸權的方式,即技術壓抑型的統治霸權,這種方式更多的是體現在控制人們的思想方式上,“抑制性的社會管理愈是合理、愈是有效、愈是技術性強、愈是全面、受管理的個人用以打破奴隸狀態并獲得自由的手段與方法就愈是不可想象?!盵2]7而第三種轉變趨向,也反映了統治霸權的進一步升級。

四、當代統治霸權的特征

1.隱蔽性

如果說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統治霸權帶有非常明顯的斗爭性與階級性,那么到了二戰之后,統治霸權在政治方面則更加隱蔽。這一隱蔽性最直接的體現是西方國家逐漸地弱化階級斗爭這一說法,他們大幅度地提高無產階級的福利待遇,并且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和解了,但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內涵并沒有改變,因而從實際上來講,資產階級仍然與無產階級是對立的,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會采取更加隱蔽的手段進行統治。

2.新的經濟侵略性

資本主義本身的擴張性決定了其必須要向外擴展以謀求最大的利益,所以在資本主義進行原始積累時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相對落后的國家與地區,在那里他們攫取物質生產資料并銷售自己的產品,對那些企圖反抗的人民進行殘酷的鎮壓,從而徹底破壞了殖民地國家的經濟自主性。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赤裸裸的原始掠奪顯然已經不能更好地維護資本主義自身的利益。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資本主義采取了新的擴張方式繼續對相對落后的國家采取經濟上的統治,通常所采用的是“剪刀差”模式,即通過價格的不平等來維持這種統治霸權的地位。

3.社會整合性

如果說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前期,它的統治霸權是以控制人的行為,諸如鎮壓等方式建立起來的,那么,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給人帶來了生活方式上的重大轉變,新的管理模式在這時出現。這種管理模式極具普遍性,它可以運用到各種組織當中,而恰恰就是這種模式,為社會整合帶來了便利,從而可以更好地對被統治者進行管理。

4.延續性和統一性

統治霸權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發展的,其發展軌跡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同步的。資本主義發展的延續性為統治霸權的延續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同時,統治霸權在資本主義國家和其殖民地是同時產生和發展的。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所要采取的統治方式,從根本上是要符合自己的國家利益的,因此并不存在本國內和殖民地兩種相異的統治霸權模式。

五、后現代主義與統治霸權的消解

資本主義在自我發展進程中將這種控制的做法延伸至整體社會的層面。在走向后現代的流轉中,資本主義的民主自由被揭示為整體控制的表現形式,關于資本主義壟斷的政治理論會在“隔斷在人類自我實現的自由倫理原則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間以往所建立起來的聯系”[3]。大衛·格里芬在后現代精神一書中提到:“后現代政治的決定性的組織基礎與不同性質的社會運動相關”[4],包括社會運動與社會本體對法律別的重申,不出意外的實現形式就是這樣一種本質從一種類本質流向另一種類本質,實現解構而建構的過程。

民主的解構會實現民主,也會同時通過解構自由主義經濟實現經濟自由?,F代主義所精心構建起來的政治壟斷的大廈已經漸漸被越來越強的社會控制勢力所攻擊,政治基石的一部分內容將隨著現代主義數據的流失而流失,一部分則去選擇更加具備理念聚合性的結構來改換本體實現共生。這樣很可能會改造現行政治體制內部的基因結構從而改換政治的性格,使之變為謙遜的、合作的與民主的。這就必須對解構主義產生直接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3]墨菲.政治的回歸[M].王恒,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117.

[4]大衛·雷·格里芬.后現代精神[M].王成兵,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147.

猜你喜歡
社會階級轉變
階級話語與翻譯:以英譯《暴風驟雨》為例(1949~1966)
“偏離”與“回歸”:京郊土改中的路徑依賴與階級劃分(1949—1950)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試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關于會計職能轉變若干問題探究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被遺忘階級的困頓與救贖——關于影片《鋼的琴》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