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類大學生思政工作模式初探

2015-05-30 20:56曹嘉
留學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教學班學分制班級

曹嘉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和深化,國內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基本上都已經實施了學分制改革,而美術專業等藝術類專業院校則近幾年才陸續推行學分制改革。

美術院校等藝術院校就其本身的教育教學就同普通高等院校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教育教學以及管理的具體實施上有其特殊性,其受教育的群體——學生,在其個性、心理、習慣、知識結構、思維模式等諸多方面也都反映出有別于普通院校大學生的地方。因此,其學生管理工作就存在特殊性,而學分制管理模式的推廣又打破了原來固有的學年制教學體系,高等美術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則又面臨著一個新的課題。

一、學分制條件下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

實行學分制前學生按專業年級編班,配備班主任、政治輔導員進行管理。由于班主任大多由專業教師擔任,各個系在編制內設置政治輔導員,人員和工作崗位一般比較穩定,負責學生從招生到畢業連續跟蹤管理。這種學年制的學生班級管理,對大學生的招生、建檔、學籍管理、各種學習成績登記、各學期的政治思想表現考核、獎學金的評定、生活困難和助學貸款的申請發放,以及與專業任課教師的溝通等方面都很有效。

1.行政班與教學班從概念到實質的獨立存在

在學年制教育模式下,行政班與教學班在含義上有所區分,正如這兩個詞匯意義上所呈現的不同一樣。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的操作中,學年制模式下的行政班和教學班是同一個群體,某某學院的某某專業某個年級的某班學生即一個相對固定的群體,他們是一個行政班也是一個教學班,一樣的課程,一樣的作息安排,同時入校,同時畢業(除因個人原因休、退學,乃至不能正常畢業的學生),是一個相對固定的群體,在學生學習、課程安排等方面易于安排和管理。

2.教學班級的調整對于學生管理來說喜憂參半

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年進入基礎教學部學習,按學科大類編班,學習公共課和綜合專業基礎課,打破專業界限,以一個大學科的概念分班。專業雖不同,但在一個班級一起上課,不開設選修課,這對培養集體觀念和開展活動,增強凝聚力很有好處。大學一年后學生實行進入各自專業學習,就要對班級重新組合,有的同學因升入“本專業”學習有歸屬感,學習熱情高漲。

3.選課差異,學生作息沒有規律可循,對管理造成一定難度

實行學分制,學生所選課程的差異造成,班級成員在上課的時間和空間上的離散性加大,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造成班級集體觀念淡化,思想教育和班級集體活動的組織較難開展。不同班級的學生在同一個教師班上上課,有的同學彼此不認識,同學之間關系較淡漠,沒有什么歸屬感,不易進行同學之間感情交流和學習切磋。

4.競爭機制,有利有弊

實行學分制,強調學生的自我設計和自主管理,適應競爭環境,能提高大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但也可能產生兩極分化,有個別學生放松要求,混日子、混學分,不求上進,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自暴自棄,經過多年學習仍有多科不及格,未能達到畢業的規定學分,無法順利畢業或無法取得學位。

5.選課自由,進而盲目

實行學分制,帶來學生的選課自由,有的學生興趣愛好廣泛但不穩定,選課時盲目樂觀多選課,有的不了解大學專業課程之間的前續和后繼關系,盲目選課,造成知識結構混亂,學習困惑,喪失學習熱情,迷失于選課的“海洋”。有的學生不能認識到選修的真正用意,一味多選,湊學分,反而學不到什么,造成精力和時間乃至“學分”的多重浪費。

6.學習生活與課余生活的“沖突”

實行學分制,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允許提前修滿學分提前畢業,允許學生跨系跨學科修讀雙專業和雙學位,有的因修讀雙學位學習緊張,一般較少參加本專業班級組織的活動。因而參加社團活動愈發不被同學重視,有很多同學覺得實在浪費時間,更有甚至為了學位和考級,參加活動講座等活動時都手捧英語材料。而有的學生則因個人規劃能力較差而“無所事事”,課余時間就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其他,時間上缺乏管理。

二、構建適應學分制的學生管理模式

(一)行政班與教學班管理,行政班為主,教學班為輔,雙管齊下

上文提到了行政班與教學班的相對獨立。在學生管理上,則要以不變應萬變。這里說的“以不變應萬變”不是工作觀念、手段、方法一成不變,而是在學生管理上不因這個行政乃至教學群體的改變而匆忙改變什么,以不變應萬變,一個新的教學班,其種接受教育的群體改變了,而整體上行政班的實質沒有改變。教學班由任課教師組織教學,繼而完成教學所需的一整套工作,從授課—考評—結課,這同單個教學班的群體發生關聯。

(二)實行導師制,引入顧問教師輔導學生選修,進行導學工作

這是學校為完善學分制推出的另一項重大舉措,是吸取世界一流大學經驗,為出好人才而采取的一項新措施。顧問教師有三大職責: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指導選擇專業方向,解答就業升學困惑。由此可見,研究生導師制和本科生導師制嚴格說來并不是一個概念。

(三)教務信息化管理,建設學生、教學管理平臺

針對學分制教學模式下,學制自由靈活等這些情況,高校紛紛應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工具,從提升管理部門與師生交互能力上下功夫,讓學校管理的觸角通過網絡伸到師生隨時都能觸及的地方。如此網絡化教務管理系統的功能設計必須切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美術學院等藝術類院校迥同于其他文科類院校,有其自身的專業特色和教學特色,因此在軟件開發上無法購買已有的操作軟件,而自主開發了適合自己的操作平臺。

(四)黨團組織建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常抓不懈

做好團委和學生會的建設,加強大學生的自律管理團委和學生會在對大學生的管理中起重要的助手作用,校黨政部門仍可通過團委、學生會的工作來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各項中心任務,實現學校的總體目標。加強對團委和學生會的領導,還可從學生中發現積極分子、專業人才和特長生,培養學生干部,由他們來組織和開展有關思想政治工作、業務學習和文化娛樂活動。

(五)加強大學生的畢業就業指導

除了校學生工作處應建立大學生就業指導職能部門,利用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廣泛收集各種就業需求和供給信息,供學生選擇外,院系也要適時開展就業指導工作,轉變學生就業思想,特別是在學生就業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和一些認識上的誤區要及時做工作。

(六)建立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

除了在校園設立學生心理咨詢室外,還應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放在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重心不是出了問題再輔導,而是及時發現問題,在苗頭時進行及時處理。此時的心理工作既好開展,容易有成效,更避免情況惡劣后而無奈采取的休學甚至退學的情況出現,對學生和學生家長負責。

參考文獻

[1]石炳文,大學學分制下的學生管理探析,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66):103-106

[2]朱常寶,汪慶華,陳保衛.學分制條件下學生工作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電力高等教育研究,1995,(增刊)

[3]國家教委學生司.大學生管理基礎知識[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4]李克安.推進學分制與北大本科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3,(5)

作者:天津美術學院 ?天津

猜你喜歡
教學班學分制班級
班級“四小怪”
學分制模式下的學生到課率
雅韻·智慧·健康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開展對外交流增強文化輻射
——廈門老年大學舉辦海外教學班
高職教育學分制實施策略研究
不稱心的新班級
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專業課學分制教學改革探討
加強教學班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