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動物保護法立法技術中的三個問題

2015-06-09 00:59王濛
法制與經濟·下旬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法律制度立法

[摘要]動物保護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共識,各國已普遍將動物保護提高到法律層面。動物保護在我國已有越來越強的立法需求,但是具體應當怎樣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納入動物保護則有待于立法技術的提高。文章分析了動物保護立法技術中的三個問題:“動物”法律概念的界定、動物法律地位的法理探討、動物保護與傳統民法的銜接,力求為我國的動物保護立法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動物保護;立法;法律制度

促進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和諧發展是人類發展中的重要課題,其中動物保護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共識,各國已普遍將動物保護提高到法律層面。國外動物保護立法已有近百年歷史,動物保護法體系也趨于完善,法律實踐領域的效果也較為理想。我國的動物保護立法起步較晚,相關法律體系也不夠健全,法律實踐中的效果不夠明顯。動物保護在我國已有越來越強的立法需求,但是具體應當怎樣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納入動物保護則有待于立法技術的提高。

一、“動物”法律概念界定技術

在世界各國法律紛紛將動物納入保護范圍的背景下,動物保護法中的“動物”概念應當如何界定呢?大陸法系國家對動物的定義一般采取概括的方式,而英美法系國家多采取列舉的方法。但在這兩種方式中,有一點是相近的,那就是動物保護視野下的動物多有兩個特征:一是有脊椎;二是能感受痛苦。這兩點尤其是第二點為我們確定了動物保護的范圍,這一點應當是動物保護法學界的共識了。中國立法實踐的嘗試在這一方面也與各國立法模式接近?!吨腥A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第二條“本法所稱動物,包括各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軟體動物、昆蟲、腔腸動物等,但不包括微生物?!碑斎?,動物保護法的立法目的與反虐待動物法的立法目的還不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第三條中規定:“本法所稱動物,包括各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但不包括軟體動物、昆蟲、腔腸動物、微生物?!狈秶兴s小了,保護對象多是神經系統較發達,痛感較敏銳的動物。

二、動物法律地位探討

然而,目前法理上較難的問題在于,如何在傳統財產法范疇內尋得動物保護的空間及突破口?如何解決動物保護專門法與傳統民法的沖突,在民法、財產法的領域內為動物保護“正名”?首先,應當明確將動物納入民法特別是物權的調整范圍是有必要的。以傳統民法為代表的法理研究范式是“主-客”二分法,將世界截然劃分為主體、客體兩大塊,在其中,人必然是主體而不能是客體。而問題是我們如何將動物保護納入“主-客”范式中并為其尋得合理的安身立命之處。但是,在將其納入“主-客”范式時,無論是納入主體或是客體,都注定不是傳統民法意義上的主體或客體,而是一個法律上的特殊格。而作為特殊格,就有兩種選擇,或是將其視為特殊客體,或是將其視為特殊主體。

那么,動物能否作為特殊客體呢?將動物視為特殊客體,符合近來各國民法改革后部分動物保護條款的文義解釋。若采取將動物作為特殊客體進行保護的方法,其背后的理論支撐主要可以是動物福利論。動物福利論的基本觀點是承認人的主導地位,人應當人道地對待動物,人應當給予動物一定的福利,而這福利由于是人所給予的,因此動物并無基于權利的請求權。人作為自己行為規則的制定者,之所以給自己施加動物保護的法律義務,正在于人是萬物之靈,將此情感關懷延伸到非人的動物身上,正維護了人的尊嚴,符合人的身份地位。

然而筆者更感興趣的是,動物可否獲得一種法律上的特殊主體地位呢?法律上的主體資格,由三種能力組成: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能力。我們僅需考察動物是否具備以上三種能力即可為剛剛的問題做出回答。在這里筆者提出一個思路:能否將動物類比于無行為能力人,而將之視為不具人格權的無行為能力的權利主體?從這個假設出發,我們來考察這是否經得起三個能力的檢驗。

將動物擬制成無行為能力的權利主體,則權利能力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無行為能力人不也有權利能力嗎?權利能力指的是法律主體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資格,并不要求在實際生活中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行為能力。因此將動物解釋成無行為能力的權利主體,可以直接通過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兩個要件的檢驗。

事實上,責任能力才是三個能力中的要點。反對動物享有權利主體地位的論者所持的主要論據,就是當動物行為違法時,難以使其承擔法律責任。然而,為克服無行為能力人所引起的類似困境,我們設置了監護人、代理人制度。因此,這一制度同樣可以用于動物這一無行為能力的特殊權利主體。當動物做出違法行為時,其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一些可以由其代理人或監護人承擔,而一些則因其無行為能力,如兒童一樣無需承擔。

有論者反駁以監護、代理制度解決問題的方法,認為“由于動物缺乏理性,也無法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動物與人之間也不可能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沒有理解作為基礎,即使為動物設立了這樣的監護制度,也無法真正代表被監護或者被代理的動物的利益,不能做到對動物的真實意思的表達?!蹦敲?,嬰兒作為非常典型的無行為能力人,不也與其監護人在事實上其實也無法溝通嗎?嚴格說來,嬰兒與監護人之間又何嘗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呢?誰能真正探知嬰兒的意思表示呢?所以,這一反駁實際上是較為薄弱的。

既然要將動物納入民法特別是物權范疇內加以保護,那么傳統民法特別是物權則需要被改造??上驳氖?,隨著時代的發展,物權法在這方面已漸漸呈現進步的趨勢。先占原則的改造就是一個例子。傳統物權法中,先占原則是一項重要的物權取得原則,它是指先占人以支配和管領之意思,先于他人占有無主物從而取得該物所有權的法律制度。如果按照先占原則,被棄養的無主動物被人依法定程序占有后,原主即使想要回,所有權也已歸新主所有。對野生動物的狩獵權也是先占原則的體現。狩獵后取得的動物,所有權人對其處分沒有任何限制。但是,《俄羅斯民法典》第231條中規定了“動物呼喚主人”規則,即在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無人照管動物的新主后,原主又出現的,如能證明動物對其依戀,原主有權要求歸還。在這里,動物不再是簡單的“物”了,法律考慮到它的情感,即“依戀”,這不是很顯見的進步嗎?而德國法上,所有權的取得也要受到特別法的限制,不能隨意獵殺、捕捉野生動物,對無主動物也不能隨意取得?!兜聡穹ǖ洹返?51條還規定:治愈受害動物以回復動物原狀為必要,不以動物自身的經濟價額為治愈費用的限額。這即是考慮了動物的生命價值而不止于市場價值。事實上,近代以來的私法社會化大潮有助于私法中的動物保護借勢。當出現動物虐待時,法律允許第三方介入,這就改變了傳統財產法的排他性,權利本位的私法出現了社會化傾向。

三、民法視野下的動物保護立法模式

在立法模式上,又要怎樣取舍呢?事實上,在民法動物保護方面,筆者區分出了兩種模式:俄羅斯模式與德奧模式。俄羅斯民法典中規定:“對動物適用關于財產的一般規則,但以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未有不同規定為限?!倍聡穹ǖ涞?0條a規定:“動物不是物。它們由特別法加以保護。除另有其他規定外,對動物準用有關物的規定?!逼涞?03條第2項又規定:“動物的所有人在行使其權限時,應遵從關于動物保護的特別規定?!眾W地利民法典285a條規定:“動物不是物,它們受特別法的保護。關于動物的規定僅于無特別規定的情形適用于物?!笨梢钥闯?,動物民法保護的俄羅斯模式是以財產法調整為原則,特別法為例外。而德奧模式是以特別法調整為原則,財產法為例外。這兩種模式孰優孰劣?

事實上,俄羅斯模式真正將動物保護納入了民法調整范圍,首先先將動物視為民法上的客體,這樣,動物在民法上的地位得到了一個正當的“名分”,而又再以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的方法使動物成為特殊的客體而得到保護,這樣又取得了動物保護的實際效果。而如果按德奧模式的思路,會造成動物法律地位的缺失。德奧的民法事實上已經將動物剔除出調整范圍而歸于特別法,而特別法是不講究法律格的。那么,動物到底是什么?這在法理上講不清楚,仍然會造成民法與動物保護法在實際適用中的矛盾。在我國大陸法系思維仍根深蒂固的國情下,盡管我們不愿意,動物的法律格問題還是要考慮的,否則其他部門法仍然會對“無根”的動物保護法排斥。所以筆者認為,以俄羅斯的模式將動物確立為民法上的特殊客體,再以特別法規制之,不失為動物保護立法在當下的良策。

參考文獻

[1]孫江.動物福利立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孫江,何力,黃政.動物保護法概論[M].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常紀文,Gil Michaels(美).動物保護法與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與各界爭鋒[M].中國環境出版社2010年版.

[4]馬燕,彭元宜.動物資源的物權法保護[J].法學雜志,2008年第3期.

[5]劉蓀悅,姜文超.我國動物保護立法的現實困境與對策意見[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12期.

[6]鼓勵保護而非利用[N].中國環境報,法制周刊2014-03-05.

[作者簡介]王濛(1991-),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檢察院干部,研究方向:檢察學。

猜你喜歡
法律制度立法
我國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性質的立法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論參與式民主理論發展及其意義
論“土十條”對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影響
試論我國證人拒絕作證權制度的構建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網絡版權運營中的風險防控
我國生態補償法律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