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大學生公民意識的養成為視角的法律教育的調查與思考

2015-06-09 17:14孫蕾
法制與經濟·下旬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公民意識法律

[摘要]“90后”大學生的公民意識程度,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法治的建設和發展,然而,當前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還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從大學生的公民意識現狀研究入手,全面分析大學生公民意識狀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充分發揮法律教育對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公民意識;法律教育

雖然學界對公民意識到底具有怎樣的政治、文化、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屬性,還沒有統一的理解和界定,但普遍認為:公民意識作為現代化的一種思想產物,它界定了公民的某些內在認識,明確了公民個體之間、個體和社會之間、個體和國家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公民正確認自身義務權利、立場等,被認為是公民個體對于自己的國家主人的地位、承擔義務、享有權利的自覺意識。公民意識養成的視角下的法律教育問題可以理解為在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在法律語境下培養社會成員與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公民意識并使之成為合格公民的教育實踐過程。培養現代公民意識是我國當下社會轉型的客觀要求,正如美國學者阿力克斯·英格爾斯說過:“一個國家只有當它的人民是現代人,它的國民從心理和行為轉變為現代公民的人格,它的現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都獲得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性,這樣的國家才可真正被稱為現代化國家?!雹俑叩仍盒W鳛榕囵B大學生公民意識的主陣地,教學內容和方法仍存在一些問題,對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研究和重視程度較西方發達國家來說還是相對落后的。90后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頻頻發生的一些大學生惡性事件凸顯了我國公民意識教育的脆弱現狀,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和培養有待改進和完善。

一、問卷調查

(一)問卷實施

江蘇昆山位于我國百強縣之首,是上海經濟圈中一個重要的新興工商城市,近年來積極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市民,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學生的整體法律素養和現代公民意識是城市精神的關鍵要素。為切實把握大學生目前的公民意識現狀,進一步增強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筆者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問卷始于2015年4月,先后在江蘇昆山硅湖職業技術學院、登云職業技術學院、托普職業技術學院進行。為確保調查抽樣分布合理,數據準確,分別在學生公寓、圖書館、教學樓、和校園發放調查問卷800份,收回問卷780份,篩選之后獲得有效問卷776份。

(二)問卷統計

通過對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信息數據顯示男女生比例為57:43;1-3年級分布率為40:37:23;理科與文科專業比例為44:56;家庭居住城鎮農村比例為51:49;黨團群比例為6:88:6。

二、問題分析

(一)對公民意識具有一定的認知,但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對待具體問題分析不夠深入

統計顯示:“公民意識內涵”回答的正確率為75%;在“作為公民了解自身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回答中,“非常了解”的僅占23.6%;在“法律在個人生活和社會關系中的重要性”的回答中,認為“非常重要”的僅為50%;在“你會通過何種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回答中,選擇“打官司”的僅占15%;在“你贊成網絡投票題目‘正常行駛的車輛撞死違規橫穿馬路的行人白撞的觀點嗎?”,53%的學生贊成。從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出,“90后”大學生對公民、公民意識相關概念基本掌握,但對作為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不夠明確。他們雖然有維權意識,但不知道該如何運用正當程序維護自己的權利,重實體法而輕程序法。網絡發言者多表現出個人偏見或情感宣泄,缺乏現代公民的公正和理性評價。

(二)政治關注度缺乏,參與意識薄弱

調查發現,表示“經常介關注國內外時政要聞”的大學生占45%,其中大部分為黨員;表示“很關注每年召開的‘兩會”的大學生占36%,其中大部分為黨員;“同學之間談論最多的話題”依次是“情感生活”、“學業就業”、“娛樂時尚”、“時事政治”;從數據結果來看,大學生黨員的政治敏感度相對較高。大學生雖然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所了解,但因缺少實踐,學生應對實際問題的心理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教育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的政治行為,導致學生的參政議政意識較薄,實踐能力不強。而公民參與意識和能力越來越多成為公民資格的一個重要維度,在實踐上,培養參與型公民已經成為世界公民教育目標的共同指向。

(三)法律意識增強,但法律信仰度較低,對司法公正缺乏信心

問卷顯示,在回答“當你過馬路遇到紅燈,路上沒有交警的情況下你會怎么做”,49%的大學生選擇了“和別人一樣走過去”;在回答“乘坐出租車,司機拒載,你將如何處理”一題時,選擇“立刻撥打電話投訴”的僅有19%。在回答“您是否對公、檢、法的司法正義有信心?”,21%的學生選擇“沒有信心”;回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嗎?”選擇“不太平等”的占79%。由于當前我國法律機制還不夠健全,部分公民的合法權益沒能得到有效的維護,未能體現整個社會基本價值的評判標準,由此導致了一些人對法律的不信任。

(四)是非榮辱取向正確,但與己無關的比例居高不下

調查顯示,56%的大學生表示“不會在公共場所吸煙”;80%的大學生表示“會對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箱”;有82%的大學生表示“乘公交時會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82%的大學生在公交上看見小偷偷東西,會馬上“提醒乘客”或“捉拿小偷”或“撥打報警電話”;但也不能忽略其余的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了“觀望“、“不愿多管閑事”和“無所謂”,我們發現大學生在參與公眾生活時顧慮很多,轉型期社會的價值觀多元化劇烈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利己主義、個人本位、金錢萬能等口號讓一些人迷茫,“五四”以來青年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主人翁責任感、崇高理想和開拓精神弱化,出現“個人自掃門前雪”,不關心公共事物,社會責任感淡化,社會參與度低,缺乏公德,當“槍手”、考試作弊、逃課、破壞公共設施……忘記了真正的人才首先應該是一個合格的公民。

三、成因歸納

(一)社會因素

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原因,君權觀念、特權思想以及民間安貧樂道、逆來順受的處世態度始終存在。我國學校長期以來對公民教育問題重視程度不夠,公民教育的概念在我國教育研究中較少被提及,還沒有建立起正式的、具有相對規模的公民教育課程。在我國,公民教育更多的表現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由于缺乏具體實施環節方案,在“應試教育”模式的慣性下,公民意識培養也往往流于形式。

作為教育主體的父母、教師和各級領導到干部基本上都是經驗型的傳統社會主義文化的受眾,大多在政治價值觀念方面缺少現代化的理念。教育主體的自身的現代化缺失使得他們難以應對現代政治教育的需求。

(二)教育因素

目前高校里面向全體學生的有關公民意識的教育內容僅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以部分內容展示,且總課時在院校授課計劃中多打折扣,大班授課缺少氛圍,效果不顯著。大學生是一個在知、情、意、行等方面有著較高水準的年輕受眾群體,開展公民意識教育必須提供相應的融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較為系統的、科學的公民意識教育內容。還要注重從多角度、多層面整合這些內容??恐v大道理、思想灌輸的簡單方法,缺少啟發性機制和具體的操作程序,不關注受眾的微觀心理、情感和認知方式、行為方式,使之被動的接受“權威”不利于公民意識的培養。

法律教育的價值在于倡導法治精神,其核心是以樹立法律權威、培植法律信仰,培養具有良好法律素質的公民為社會做貢獻。目前大學法律教育不到位,教學內容局限于法律條文學理說教,缺乏實務操作,教學目的忽視傳承法律背后的精神價值,較少進行獨立人格方面的啟發教育,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變遷和互聯網發展的需要。

四、對策方案

(一)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轉向為公民教育

我國的政治教育目標從“培養革命者和革命接班人”到“培養四有新人”,如今傳統的政治內涵無法涵蓋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政治教育理論內涵缺乏,其實際效果被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所削弱,空洞的說教反而讓學生反感。那么以民主與法治為本質特征的新型社會要求傳統的政治教育必將被現代化公民教育所融合。

(二)堅持內容與過程統一、知行合一

當我們需要對某個公共話題進行批判思考,進而采取有效的行動時,就必須對這個問題的源起、性質、解決方案以及可能導致的后果等有充分知識儲備,所以基本知識和認知過程是教學環節不可分割的關聯要素,教師不能只介紹知識而忽略學生的認知體驗?!秾W會生存》中曾做過這樣的表述:“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按照這個樣子發展,它就不是真正的民主教育?!雹垡龑Р⑹箤W生最終認同以國家主人的身份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維護和實現自身的根本利益,履行個人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與責任,是學校公民教育的價值取向。

公民意識的養成不單單是對其自身法律賦予的權利的了解,也包括了公民突破對個體自身水平的限制,積極參與社會化管理活動的過程。公民教育需要重視實踐環節。以參與互動、感受體驗為主要特征的活動課程和學生社團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實現公民的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覺地把自己融入到現實社會的管理活動中。我們在教學改革的框架下,應創造條件讓學生充分參與校內外的管理實踐,以激勵公民意識。

(三)法律教育領域下的公民意識培養需改進教學方法

公民意識培養是大學生法律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公民意識的重要手段和基礎。依法治國體現出的內在自覺、自由理性、普遍效力依賴主動的、信守法律精神的公民意識。我們需要通過公民意識在社會成員中的傳播,使得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成為公民內心確信的信仰和追求。其內容包括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義務責任意識、程序意識等。

在講授“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時,要讓學生理解“有限政府”的深刻內涵,從而更科學理性的認知政府的運作方式和政黨觀念,培養大學生們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對現代民主政治的興趣。

市場經濟歸根結底是“法治經濟”,也是“權益經濟”。在當前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講授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權利義務責任意識。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要幫助學生走出“法律無能”或“法律萬能”的誤區,在講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勞動合同法》時,引導學生體會這些針對特殊群體的特別立法價值———通過立法追求實質平等,以國家強制力給弱者保護,理解社會公正的意義。

課堂內應積極開展專題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模擬法庭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拓展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

(四)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公民教育網絡

公民教育內容涉及法律、經濟、道德、環境、國際社會等諸多領域,它是一個功能概念,應貫穿于學校教育的所有活動或過程之中,而不是僅僅等同于學校教育中的某些學科或某些活動,學校對待公民教育要有全局意識。學校必須建設自己的高水平教學團隊,提供機會對教育者隊伍進行培養,加強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鼓勵雙師,引進具有豐富法律工作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進入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力所能及地使高校公民的教育面向社會、服務地方,在與社會各機構相互交流的同時更好地檢驗自身的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美]阿歷克斯·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心理·思想·態度·行為[M].殷陸君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美]哈羅德·J·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M].賀衛方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孫蕾,江蘇昆山硅湖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教師,法學專業碩士學位。

猜你喜歡
公民意識法律
論公民美育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讓人死亡的法律
十二公民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