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小組合作的開展

2015-06-11 15:21王鋒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4期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王鋒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組建適合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同時,教師可以精選教學內容,建立動態共享資源庫,方便合作小組合作交流,教師要以人為本,讓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學生合作小組;動態共享資源庫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合作小組學習的開展,讓學生在合作小組中更好地發展自己,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每一次初中信息技術學習中獲得新的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

一、根據學生的能力組建適合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單憑教師的講解以及教師的個人訓練很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一堂課中獲得知識,提升信息技術能力。有些信息技術能力差的學生對教師的講解不是很理解,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在一堂課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因此,教師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保證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按照同組異質的原則以每組3~4人的形式分成合作小組,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在合作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當遇到本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組間互動以及師生互動。如在北師大七年級《修改文檔》的教學中,教師在講授完修改文檔的方法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在電腦上進行實際操作。當學生在操作中遇到問題或者找到更好的操作方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組內交流或者全班交流,這樣的學習方式會比單純的學生個人操作學習效果要好很多。

二、精選教學內容,建立動態共享資源庫,方便合作小組合作交流

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應該是實踐活動與教師的理論相結合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上要精講多練,引導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多操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選教學內容,建立動態共享資源庫。教師要與時俱進,盡快跟上信息技術教育的節拍,使信息技術更多地富有時代性的特點。教師要精選教學內容,摒棄與現代信息技術不相融合的地方,精選教學內容,建立動態共享資源庫,讓學生取長補短,建立師生資源共享,達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如在《快操作和查找、替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快操作和查找、替換的方法做成動態課件視頻,讓學生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調閱,方便讓學生進一步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操作。教師要建立師生共享資源,放在師生都能調閱的地方強化使用價值。教師指導學生在合作小組中共同探討,讓學生能夠在小組中共同提高計算機技能。

三、教師要以人為本,讓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

教師要設置合作小組的教學目標,以人為本,根據每一個人的特點和要求來制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色、接受習慣以及學習層次等綜合指標,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分層次的學習中靈活運用知識,掌握技能。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嘗試,讓學生在小組協作中互助,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總之,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趙春華.試論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策略.中科多媒體電子出版社,2012-03.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初中信息技術
探析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翻轉課堂的設計
基于任務驅動法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探析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