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稟賦視角下泉州模式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2015-06-12 01:55劉玉生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
關鍵詞:稟賦泉州集群

□劉玉生

一、引言

泉州模式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并稱為我國改革開放后區域經濟發展的四種典型模式。泉州模式發軔于區域內的“晉江經驗”,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就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了“晉江經驗”對泉州區域的輻射影響①。泉州模式是復旦大學蘇東水教授1987年首先提出的②,此后學術界多有研究。綜觀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泉州模式的主要內容、特征可以概括為:僑鄉特色活力持續的民營經濟,各具資源稟賦全面開花的特色縣域經濟,立足優勢目光長遠的品牌戰略,順應潮流與時俱進的政策機制。泉州模式使泉州從改革開放前福建最為貧困的區域之一,發展為至今已連續14年位居福建經濟總量第一、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區域。泉州模式也使泉州成為品牌之都,截至2014年12月12日,泉州獲得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數量達136件,位居全國地級市的首位③。

泉州模式的形成,得益于泉州在改革開放后擁有的政策、社會、自然等各項資源稟賦,從而帶來了先發與成本的比較優勢。政策資源稟賦是泉州屬于我國最早開放的閩南金三角區域,使民營經濟能有先發優勢,加之泉州各級政府早期對民營經濟的寬容,后來對民營經濟的大力扶持,使得泉州民營經濟能率先發展;社會資源稟賦是泉州是著名僑鄉,海外僑親眾多,華僑最早將服裝加工引入到泉州尤其是晉江等地,與之同時帶來的是資金、技術與海外市場,為服裝業成為泉州當今的主導產業之一奠定了基礎;自然資源稟賦是交通、石材等自然資源,沿海交通便利使泉州成為出口產業基地,也使海外企業將鞋類代工放到泉州,為泉州制鞋業發展奠定基礎,甚至沿海交通便利曾使石獅成為早期走私之地,為一些民營企業帶來第一桶金,石材自然資源的豐富使泉州南安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材產業基地。而勞動力成本優勢使得泉州發展如虎添翼。

但是,任何資源稟賦都只是階段性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其他區域政策的放開使民營經濟在我國遍地開花,這使泉州模式原有的政策資源稟賦逐漸喪失;我國幾乎所有沿海城市都開放的狀況也使泉州海外交通便利的資源已難以形成競爭力,石材資源的逐漸枯竭使泉州石材業面臨困境;勞動力成本提高、國外市場的變化及競爭的加劇也使泉州的出口產業優勢不再。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泉州模式的轉型升級也勢在必然。實現泉州模式轉型升級必需重建其區域發展的資源稟賦,形成新的資源比較優勢。重建資源稟賦要立足泉州區域現有資源,從泉州區域現有資源中去挖掘和梳理,其中,名牌企業資源、產業集群資源以及新的政策資源,是重建資源稟賦,推動泉州模式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和途徑。

二、利用名牌企業引領民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當前,民營經濟占據泉州9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④。所以,必須堅持民營經濟在泉州模式轉型升級中的重要地位。而泉州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應該將民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放于重中之重。這就必須重視利用泉州現有名牌企業資源強化特色品牌經濟效應,將其轉化為引領泉州民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資源稟賦。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俄林與其老師赫克歇的要素稟賦理論認為,一國應依據本國的生產要素稟賦制定產業結構政策,因為比較優勢的根源在于該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一國應充分利用其所擁有的相對充裕的生產要素,生產此種要素密集型產品,增加本國優勢和福利。泉州民營經濟此前憑借低環保成本、低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等生產要素稟賦,主要生產中低端產品,并由此促進區域發展。但當今這些生產要素稟賦已基本枯竭,泉州民營經濟需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轉型升級到相對要素消耗少的中高端產品,以應對國際性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區域經濟的梯度推移和區域之間的競爭。而這種大規模轉型,如果是自身演變,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有領頭羊企業的引領,這個轉型過程則會縮短。在泉州,名牌企業就是這領頭羊。

名牌是對品牌知名度、市場占有率和消費者好感度的綜合。名牌企業資源稟賦是企業產品所獲得的產品質量認同與市場銷售的比較優勢。截至2014年底,泉州擁有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數量136件,擁有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736件、福建省著名商標997件。這些名牌基本都是民營企業獲得的。當前泉州模式轉型升級路徑之一,就是利用名牌民營企業,引領其他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強化特色品牌經濟效應,實現從資源到資源稟賦的轉化。名牌企業對泉州產業結構優化,實現產業提升的領軍作用之前就有先例,如泉州運動鞋業中的安踏。20世紀80年代末,一些海外鞋企將部分運動鞋貼牌代工投放到泉州晉江,為泉州制鞋業奠定了基礎。幾年后,是繼續從事代工還是發展自主品牌成為晉江鞋企的選擇。安踏公司當時還只是中等企業,但其決定走自主品牌之路。1999年安踏開始在央視體育頻道做品牌推廣,幾年之內成為泉州運動鞋的龍頭企業。此后安踏開始走上自主研發之路,2005年,安踏成立了我國第一家運動科學實驗室,自主從事產品的研發與創新。安踏的成功引領泉州其他運動鞋企業紛紛跟進。經過數年的發展,在近些年的中國運動鞋銷售排名榜中,前10名除李寧、雙星外,幾乎都是泉州的品牌:安踏、匹克、361°、特步、喬丹、鴻星爾克、德爾惠、貴人鳥等。安踏的示范效應帶動了泉州制鞋產業的轉型升級,其如圖1所示:

名牌企業是泉州寶貴的資源,在推動泉州模式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名牌企業要引領區域內其他民營企業強化特色品牌經濟效應,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從而轉化為資源稟賦。其路徑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從低成本投入向適度成本投入轉型。以前,泉州大多民營企業依賴的是低成本投入的競爭策略,以此形成比較優勢,但當前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優勢的衰退以及中西部同類產業的興起已經使泉州民營企業難以繼續該策略。放棄固有的低成本投入思維,不僅是成本壓力上升的被動之舉,還是轉型升級為中高端產品的內在要求。中高端產品面對的是多樣化市場需求,因此需要增加在研發、設計、技術與生產工藝方面的投入,而該類產品的非大批量化也會使單個商品成本提高。但這些投入能提高中高端產品的內在價值和附加價值,從而獲得中高端消費者的認可。較高成本的小批量多樣化產品才能滿足中高端市場對個性化、獨特性的要求。

第二,從同質化到差異化轉型。泉州民營企業發展初期大多從事簡單模仿的生產經營,產品的同質化突出,這除了企業實力難以自主創新在外,還因當時我國國民收入普遍不高,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是價格而非同質化。但隨著國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中高端消費者群體在不斷擴大,他們的消費傾向是商品的差異性而相對忽視商品的價格。同時隨著泉州民營企業的實力提升,有能力轉型進入做中高端市場,這就必需摒棄原有的產品同質化經營模式,轉型升級為個性特征突出的差異化經營模式。同質化的識別度低,難以產生附加值,而差異化能提高識別度,其消費群體為了實現其個性化、精英身份的認同感,愿意為具有“不完全替代性”的差異商品支付相對較高的價格,從而實現商品的高附加值,最終提高企業的邊際收益。

三、利用產業集群的集成資源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被稱為21世紀科學的復雜性科學理論認為,在今后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趨勢下,復雜性經濟系統的競爭力將遠超經濟個體的競爭力。產業集群就是一個典型的復雜性經濟系統。當今世界大多競爭力強的產業都采用產業集群方式。如美國硅谷的微電子業集群、加利福尼亞的娛樂業集群;德國的索林根刀具業集群、圖特林根外科器械業集群;而在意大利,產業集群提供了該國70%以上的制造業。產業集群化已經成為是當今世界領先產業的主要特征,這對于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泉州模式區別于其他區域模式的特征之一,是以縣域為主形成了產業集群的優勢地位。泉州目前有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15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3個。其中紡織服裝、制鞋等8個產業集群占據工業總產值的70%左右,泉州的名牌企業也基本集中在這些集群里,其中一些集群在國內占據優勢地位。如表1所示:

表1 泉州幾大產業集群占市場份額與產值

如果泉州產業集群能利用其作為一個復雜性經濟系統的集成優勢,就能將該資源轉化為資源稟賦,從而降低集群內企業的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提高規模效益,構建市場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的比較優勢,提高產業和集群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從而帶動泉州模式的轉型升級。而泉州產業集群要發揮集成優勢,就必需實現集群集成創新與集群產業鏈優化。

(一)產業集群的集成創新

以前泉州產業集群的發展,是依靠勞動力與低價格產品的規模外延增長為主。發達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歷程表明,從生產要素導向向創新導向的轉型是必然選擇。創新是以市場為導向,包括發現機會、開發、商業化的系列活動,是嵌入在市場環境與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非線性過程。當前創新的系統性與復雜性,使單個企業進行創新的難度加大,這就使合作創新成為趨勢。產業集群具有的柔性組織結構、網絡擴散效應、成果共享等特點,使產業集群成為合作創新最有效載體。所以,如果泉州產業集群采用合作創新的最有效方式--集成創新,就能將集體資源轉化為資源稟賦,使區域產業具有難以被其他競爭者模仿的競爭優勢。

有效進行泉州產業集群的集成創新,首先是調配集群企業的集成創新運作過程,這體現為龍頭企業確立集群創新目標,向其他企業提供合作創新知識與信息,并調配創新資源援助其他企業,其他企業增加與龍頭企業的集成創新信息的溝通交流,分擔合作創新任務,樹立合作共贏的正和博弈觀,而政府與協會等組織則是負責建立利益分配與協調機制,并解決集成創新中的爭端;其次是合作創新機制的確立。創新各方共同建立公平合理的合作機制,明確具體的合作模式與合作程序,約定創新成果歸屬,規定利益分配方案;再次是集成創新工具的建立。創新工具一般是指包括硬件與軟件系統在內的創新平臺,該平臺既可由龍頭企業牽頭建立,也可由參與方協商共同建立。此外,在集成創新中要注意人才、技術與知識的集成。

(二)集群產業鏈優化

產業鏈豐富與完善程度決定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以泉州石獅的童裝產業集群為例,20世紀90年代,因先發優勢,石獅童裝曾經占據80%的全國市場份額。當時石獅雖有童裝企業3千余家,但多是一個企業幾乎從事所有制衣環節,這使企業同質化嚴重。為搶奪微薄利潤,企業普遍低價競爭,從而使石獅童裝市場份額逐年下降,2007年更是下降到5%左右。其后在泉州運動鞋產業鏈完善的示范影響下,石獅童裝業開始了產業鏈分工之路,大量原先從事成衣制作的企業轉型到輔料領域。截至2012年,石獅童裝企業總數雖然減少到300家左右,但市場占有率卻回升到約30%,由此讓石獅童裝企業對產業鏈有了新認識,如石獅某童裝企業老板所說“并不是每家企業都適合做品牌”⑤。石獅童裝產業發展如圖所示:

泉州晉江的運動鞋產業集群,被稱為“有著全球最完善的運動鞋產業鏈”⑥,企業分布于產業鏈各個環節。在終端產品出現全國最多的名牌企業后,專注于產業鏈某一環節的企業也有了發展。如拉鏈環節,僅晉江拉鏈年產值就達50億元,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授予“中國拉鏈之都”稱號,其中潯興拉鏈已成為世界拉鏈業的龍頭企業。產業鏈完善給產業集群內企業帶來了每一環節的成本的降低,如安踏一年鞋帶采購超過5000萬條,從產業集群內鞋帶廠家采購每條就能節約幾厘錢,這種產業鏈分工給泉州晉江運動鞋產業集群帶來了競爭力。所以,要發揮產業集群的集成優勢,就必需優化集群產業鏈,包括橫向方面的優化與縱向方面的優化。產業鏈橫向優化是指深化產業鏈組織內部的分工,促使企業往產業鏈條均衡分布,從整體上實現產業鏈條從低技術含量向高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產業鏈縱向優化是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縱向延伸,從單一的生產產業鏈,向包括原材料供應、設計研發、加工制造、營銷、售后服務等綜合環節延伸,使之確立產業一體化優勢,這樣,就能逐步占據全球產業價值鏈分工中相對有利的位置。

四、將新政策資源轉化為資源稟賦

政策資源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基于讓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思路,賦予一些地區政策優惠,使其先行發展,為后續跟進地區提供示范。如泉州將閩南金三角區域的開放政策資源轉化為資源稟賦,使泉州的民營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近年來國家為推動泉州先行先試發展,再給予泉州許多政策支持,如2012年批準泉州成為第三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2014年發改委批復了《福建省泉州莆田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2014年在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確定中德展開“工業4.0”合作的背景下,中國工程院把泉州作為“工業4.0”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范例,組織院士、專家編制了《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及2020行動計劃》,此后,工信部等部委、福建省政府也相繼給予泉州落實“工業4.0”相關的政策扶持。

并非所有政策資源都能成為資源稟賦,只有恰當利用才能獲得比較優勢。如果不恰當利用,雖然也許會有眼前利益,但對持久發展反而會有負面影響,例如產生政策依賴,從而喪失提升自身能力的動力。如廣東湛江地區,沒有將開放地區的政策資源轉化為資源稟賦,而只是“利用政策”進行走私獲取眼前利益。又如全球最大的光伏民營企業尚德,從誕生之日起就依賴優惠政策生存,每當產業市場行情不好,就會有政府補貼和政策扶持。尚德本應依據市場變化進行轉型升級,但因其形成了政策依賴,而不注重提升市場競爭力,最終走向破產。這樣的事情在泉州也屢有出現,如泉州的一些出口型企業,在出口產業建立初期,國家賦予它們出口退稅與貸款扶持等政策優惠,目的是扶持實力不強的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企業本應該把政策資源轉化為資源稟賦,提升自身競爭力,但有些企業卻形成政策依賴,一遇到出口困境,就習慣性的消極期待政府支持,而不是積極提升產品競爭力以適應市場要求。

政策資源對任何地區和行業只能刺激一時,無法保持長久作用。當前,國家政策優惠已從沿海向內陸地區轉移,即使泉州當前獲得的政策優惠實際上已不具有特殊性,而是具有短暫性與實驗性。要實現泉州模式的轉型升級,必需迅捷且恰當地用好這些政策資源,使其轉化為資源稟賦而獲得比較優勢。

(一)恰當利用好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政策,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綜合改革

與溫州金改是探索民間資本的規范化和陽光化、珠三角金改是探索融入國際化金融之路不同的是,泉州金改是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思路。推動轉型升級已成為泉州企業的當務之急,但“轉型單靠企業自身力量遠遠不夠。要靠兩大引擎:一是科技創新,一是金融支撐”7P23,原泉州副市長付朝陽這樣指出。恰當利用泉州金改政策,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資金重點投向實體經濟而非虛擬經濟。當前泉州模式的轉型升級實際是以實體經濟為核心。2012年,泉州工業總產值則占福建省的30%,而從銀行獲得的各類貸款僅占全省的16.6%,泉州金改目標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如果金改帶來的是大量資金投入虛擬經濟領域,就會使實體經濟難以獲得結構調整與創新方面的投入,這樣轉型升級也就難以進行,所以,泉州金改須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避免資本脫實向虛;

二是資金重點投向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同全國一樣,民營中小企業出現融資難,一直是困擾泉州實體經濟的難題。與少量大企業和優質企業被銀行追著放貸不同,“目前,在全市12.5萬中小微企業中,與銀行產生信貸關系的不足25%”7P23。所以,泉州金改關鍵一點就是要探索突破現有體制的金融創新,使資金便捷便宜的進入中小企業;

三是資金重點投向轉型升級環節。泉州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涉及到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與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都需要資金的支持。泉州金改應克服新興產業“可抵押資產不多、信用積累不足”的問題,構建包括政策性、商業性和互助性在內的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加大對其貸款力度,助其在新技術上突破,在關鍵技術上超越。對傳統產業,泉州金改應該引導資金投向產業鏈高端環節和關鍵環節,對其中產能過剩產品、低端產品的外延式擴張,加以金融貸款的限制。

(二)恰當利用好“工業4.0”的支持政策,促進民營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

“工業4.0”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德國的國家戰略之一,旨在保持其制造業在世界的領先優勢。當前,泉州制造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受到發達國家對高端制造業技術擴散的逐漸收緊、低端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雙重擠壓。因此,進入“工業4.0”的智能制造,是推動泉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劑良方,是促進民營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的良機。要恰當利用好所獲得的落實“工業4.0”的支持政策,就要避免出現冒進與盲進的情形。

第一,避免一擁而上的冒進。

進入“工業4.0”是泉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但是,不顧實際情況,一擁而上進入智能制造,會造成冒進風險。因為當前泉州企業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采用智能化技術的更是屈指可數,即使在德國,“工業4.0”也是在西門子與菲尼克斯公司試點,在機械和設備制造產業先試先行。所以泉州制造業進入“工業4.0”不能冒進,必須進行科學規劃,選擇試點產業與企業,有條件的其他企業再逐步跟進。在產業方面,如中國工程院周濟院長在泉州考察所指,泉州可率先在機械制造產業進入“工業4.0”,為此泉州當前確定了紡織鞋服機械、數控機床及機器人、建材機械等三個主攻方向。在企業方面,應選擇重點產業中有條件的2-3家企業作為典型,其他產業各選擇一家骨干企業,開展“工業4.0”示范,如黑金剛公司建立制鞋智能化生產過程示范,瑜鼎公司建立機器人水暖拋磨柔性生產線示范,力達公司建立餐具自動化生產線示范。

第二,避免不分具體情況的盲進。

“工業4.0”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集成化等多個領域,需要謹慎進入,而當前泉州出現了盲進“工業4.0”的傾向。

表現一是重硬件而輕軟件,即一些企業重視對硬件設備的投入,卻相對忽視軟件系統的建設與管理,使智能制造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泉州先創電子生產中雖然已經使用進口數控加工設備,但由于軟件系統原因,原本也可實現自動化的產品裝配過程一直未能實現;

表現二是重物質輕人才,即一些企業重視對智能制造的固定設備投入,忽視對人力資源的培育,如泉州晉工機械,雖然引進了簡易數控系統,但人才短板使其進一步升級無法實現;

表現三是重局部輕整體,即一些企業重視智能制造的關鍵環節,卻忽視了其他環節技術的全面配套,經常出現某環節的非智能化而延誤整體智能制造效能,如泉州南方路機的設計與制造裝備之間缺乏信息交互,使得產品智能化水平一直難以提升。

五、結論

泉州模式轉型升級是勢所必然。實現泉州模式轉型升級,除了努力使品牌企業資源、產業集群資源、新的政策資源轉化為資源稟賦,獲取新的比較優勢,以推進民營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推進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推進實體經濟創新發展,還必須重視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傳承地域文化發展文化產業。在提升泉州城市綜合競爭力方面,應致力于增強中心城市集聚力、擴大中心城市規模、打造中心城區商務中心;充分利用泉州的沿海優勢,實施港口興城戰略、泉臺合作戰略,積極打造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對臺合作示范區;實施環境塑市戰略,著力打造開放、文明、和諧發展的城市品牌。在傳承地域文化發展文化產業方面,首先要做好挖掘、傳承和保護工作,對泉州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地挖掘和開發,堅持在挖掘中保護,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好文化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文化產業,做大文化產業規模、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把文化產業打造為新興的支柱產業;再次是要緊緊把握泉州被評為“東亞文化之都”、成為國家戰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心城市之一的戰略機遇,以建設“海絲”文化與“東亞文化之都”為重點,不斷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軟實力。

注釋:

①習近平:《研究借鑒晉江經驗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人民日報》2002年8月20日。

②蘇東水:《試論“泉州模式”的經濟特點及其意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

③郭雅瑩:《泉州再添12件中國馳名商標》,《泉州晚報》2014年12月12日。

④本報記者:《制造業新秩序,“倒逼”產業集群升級》,《泉州商報》2013年1月14日。

⑤溫文清:《石獅打造兒童產業升級版》,《泉州晚報》2014年6月24日。

⑥劉文艷:《鞋業:“鏈”之美冠全球》,《泉州晚報》2012年12月25日。

⑦賀海峰:《為什么是泉州》,《決策》2013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稟賦泉州集群
泉州
論泉州北管的“雜揉性”
鎮館之寶
——泉州宋船
講故事的稟賦——梅卓長、短篇小說合論
和你一起成長——寫在福師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慶之際
海上小型無人機集群的反制裝備需求與應對之策研究
一種無人機集群發射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設計
Python與Spark集群在收費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機器人
基于稟賦壓力系統分析的水資源承載與分區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