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課視角下的語文閱讀分析概括題教學研究——以中小銜接敘事作品解題為例

2015-06-17 07:29張潤柳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題型解題微課

張潤柳 晏 宇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華融小學;廣東省廣州市南國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目標的要求,小學5~6年級學生應該能“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初中7~9年級學生應該能“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其中的“了解事件梗概”、“理解主要內容”等要求,都對學生對敘事性作品的閱讀概括能力做了明確的規定。在基礎教育階段5~9年級語文閱讀考試的試題設計中,也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目標意圖:敘事性作品閱讀分析概括題都會占有相當的比重,以考察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對文段內容的概括能力,既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也是評估教師閱讀教學效果的重點考察項目。對于小學高年段語文教師而言,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通過初步培育,掌握一定的閱讀解題能力,以便其升上初一之后,能更好適應初中語文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從而實現從小學到初中語文閱讀思維方法的遷移、拓展和提升,是小學高年段語文教師閱讀教學需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下文將就中小銜接敘事作品解題策略的教學為例,從微課視角,共同探討語文分析概括題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方法。

一、小升初常見閱讀概括題題型歸納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目標的要求,小學高年段5、6年級學生應能夠對一篇閱讀分析材料進行簡單概述、表達,而小升初的閱讀概括題也基本圍繞這一要求進行試題設計,其題型主要有六種類型,分別是“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概括”、“事件/小標題概括”、“要點概括”、“主旨概括”、“段意/層意概括”。(見下圖1)這些題型既體現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不同類型又能體現閱讀分析題的難易程度,試題設計者可以通過不同的題型設計,以判別、區分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的層次。

圖1 :小升初常見閱讀概括題題型

二、閱讀概括題解題中學生常見錯誤分析

筆者長期從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有較豐富的語文分析概括題教學實踐經驗。分析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在進行閱讀概括題的解題中,不同的題型,學生會出現不同的錯誤,見下表。

題型 常見錯誤分析1.審題不清:答案過于簡單,與“小標題概括”混淆。2.偏離中心:將細節當整體,偏離了題目的要求和全文的中一概句括話心3括.答, 整對題體事不,件 做全的 題:沒起隨有因意形和性整 較成體 大完混 。整淆的。概括思維,將資料細節當成概4.枝節過多:對概括的主要內容認識不清,添加了很多與主要內容無關的資料細節。

事件/1.事件辨別不清:將一件事當成兩件事寫,尤其是遇到“講故小標題 事2.混”類淆似事的件文的段主,要學動生作很,容將易次混要淆當,成把主故要事。單獨當一件事。概括3.混淆事件的人物,將其他人物當成主要人物。1.缺乏前因后果:答題過于簡單,句子之間關系孤立,缺乏前主段要意內概容括/因23..偏枝后離節果中過的心多聯::系答答。題題偏內離容中中心與,主與線主題無無關關的。細節過多,使得答案不夠簡潔。1.照抄原文:不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材料。要點概括2.答題不全面:只看見部分要點,忽視了全文的其他地方。3.回答過于籠統:脫離文章材料,答題主觀性強。1.概括語言不明確:分不清文章和自己的概括語言,兩者彼此摻雜,句子不通順。主旨概括2.個人主觀:以個人主觀體會代替作者在文本中的感受。3.照抄原文:照抄原文的句子,不會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歸納。4.偏離主旨:夸大意義,對文字材料的理解偏離作者的本意。

三、多樣化的概括題解題教學策略

針對目前學生答題中出現的概括答題內容不夠全面、用詞不夠準確、語句欠精煉,以及概括較為隨心所欲、缺乏整體系統的方法論指導等現象,筆者專門研究如何在日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閱讀中高效地獲取信息,加強語言概括與綜合運用能力,并且在小升初語文教學銜接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學會規范答題,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概括題解題能力及提高解題效率。

1.創設“事件概括口訣”,教會學生解題方法。筆者根據“一句話概括”和“事件/小標題概括”的思維特點,發展以往的概括策略中的“要素法”,獨創“事件概括口訣”,教導學生作為“一句話概括”和“事件/小標題概括”題型的解題方法:

在做“一句話”概括的時候,首先必須找出的兩個關鍵要素是人物和事件。在事件這個要素中,更重要的是包括事件當中的主要動作,所以應該寫成“事件/動作”。除了這兩個最重要的,還有時間、地點、“怎樣”等要素是我們概括時候經常用到的?!霸鯓印彼梢员磉_兩種意思,一種是“怎樣做”,一種是“做得怎樣”。為了方便同學們記憶,可以用一個口訣:“誰”“做什么”為主體,“時間”、“地點”在其次,怎樣做的不能忘?!笆录爬谠E”比起傳統的要素歸納法,優勢在于能夠突出人物行動在敘事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而顯得主次分明。

我們還可以根據已經熟悉的英文字母把這個公式簡稱為“4W+H”公式。

上述公式中,用“+”連接起來的部分,代表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括號表示的三個部分,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

2.教會學生掌握主旨概括方法。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是深人了解作品深層內涵的基本手段,也是閱讀文章必須實現的一個目的。因此,“文章主旨概括”自然也就成了檢測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著重教導學生從下述各方面掌握主旨概括的方法:文章的開頭、結尾、中間的過渡句都有可能表現作者的寫作目的,主人宮的語言、文章的抒情、議論、反復部分也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具體來說,寫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這個人或他所代表的一類人的品德、品質、特點、思想、精神等;寫事的文章,一般是說明某個道理(或問題);狀物的文章,一般是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會學生掌握段意或主要內容的概括方法。準確地概括段落大意,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對該段內的每句話和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能夠具體理解掌握,然后能夠抓住最主要的內容概括為段意;其次,要求學生明了文章各段之間是有一定順序的,能理清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關系,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并將已經廣為大家所用的方法:摘錄句段法、合并歸納法、題目擴展法、取主舍次法、提問整理法、要素串連法等,通過具體閱讀分析材料案例,讓學生在解題過程和講解中實踐掌握。

四、制作專題微課,提升學生閱讀技能

為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相應解題方法,除了在課堂教學、試卷講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有關閱讀題類型和解題方法融入其中,加以引導掌握外,筆者還精心設計相關講題,準備敘事作品素材,制成微課課件,供學生課后學習。其目的有二:一是學生更容易掌握理解,二是讓學生家長也可以在輔導學生做題中有徑可循。

例如,筆者制作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微課,從教學策略、教學流程兩大模塊入手,讓學生在生動的微課形式中,逐漸掌握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該微課具體內容如下:

1.教學策略。本課通過對“概括”這個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明白概括的三個關鍵詞——主要、簡明、完整。在復習記敘文四要素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筆者獨創概括的口訣及公式,并結合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掌握具體的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進而轉化為生活能力。

2.教學流程。

通過《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等系列語文分析概括題微課的教學,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實現了提升學生語文分析概括題解題能力的教學目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編.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語文[S].廣州:廣州教育出版社,2009.

[3]周遠瑞.讀寫相長——閱讀教學中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6):153-154.

[4]梁高英.如何指導學生概括課文大意[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1,(11):36-37.

[5]俞芬.怎樣概括課文主要內容[J].黑龍江教育(小學文選),2008,(1):37-38.

[6]邵迪青.順學而導——談如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1):37-38.

[7]亦非.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1999,(13):54-55.

猜你喜歡
題型解題微課
用“同樣多”解題
設而不求巧解題
離散型隨機變量??碱}型及解法
巧妙構造函數 破解三類題型
用“同樣多”解題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次函數中的常見題型
隨機抽樣題型“曬一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