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中學教改有效性研究

2015-07-04 01:24楊子彬
雙語學習·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新時期有效性研究

楊子彬

【摘 要】隨著我國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新時期中學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實施,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使得中學教育已經逐步由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從而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新時期中學教改的根本目標是以學生為根本,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地位,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需要,尊重個體差異,使得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情情懷。

【關鍵詞】新時期;中學教改;有效性;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真正實現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教師更加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進行思考。在深化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對于教學改革的理解和實踐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教學改革流于形式,有效性得不到真正的發揮。本文就對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提高中學教學改革有效性的措施。

一、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初中學校教師沒有很好的理解教學改革

如今,很多學校的教師都嚴重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不能很好的理解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性,他們大部分都是只追求教育改革的表面形式,不注重對實驗教學;他們大多都重視講授法,認為實驗教學不重要,認為理論教學比實驗教學重要的多,從而忽視中學教學的實驗教學。還有的學校在數量上就遠遠沒有達到實驗數量的標準,甚至有的學校一個實驗也不讓學生做,不讓學生親身實踐,從而使得學生只學習到了理論,根本沒有實踐動手能力;還有的學校雖然讓學生接觸實驗,但也只是走走形式,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最終使得初中生不能很好的了解自然中的現象,不能把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現象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二)教師自身素質水平不高,不能很好的安排課堂教學進程

由于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已經適應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再加上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并不高,他們對于新時期教學改革的認識不夠,研究不足,從而導致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性根本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有的教師認為自己是教師,自己知識、能力都比較強,覺得學生就應該聽自己的,自己就是課堂的主體,自己說什么,學生就必須做什么,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根本不能理解教學改革的有效性,他們從備課、講課、以及給同學們講解,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所有的內容一股腦兒的講給學生,不管學生能否能夠接受,也不管學生是否能夠消化,這樣的情況,就使得學生根本不能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很好的培養自己的探究式與創造性思維。

(三)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與討論

中學許多課程都是需要學生合作學習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他們進行思考和討論。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很好的挖掘教材內容并且結合實際,選擇一些有價值的課題讓學生合作進行學習,這樣就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很好的安排課堂教學進程,教師就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了講解上面,使得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不能很好的把握課堂知識。

二、新時期提高中學教學改革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都能夠做課堂的主人。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性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學生都喜歡學習,都敢于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見解,敢于展示自己,從而積極的進行交流與討論,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教師要善于觀察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總結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全面發展。

(二)學校和教師要及時的轉變傳統觀念

如今社會發展越來越需要創新型、綜合型人才,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的注重理論忽略了實際,所以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為此,學校和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觀念,積極探索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的性,并且真正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應該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講解,讓學生既能夠感受到生活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道理,又能喜歡上學習,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現象和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景

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所以,中學教師要根據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標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找出有利于初中生理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要以實際現象為鋪墊,做到實際生活中能夠說明理論知識的例子,通過給學生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去查資料,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從而共同合作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學習的枯燥問題。

(四)教師要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是為了很好的解決傳統教育教學的弊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從而喜歡上學習。教師要善于挖掘實際生活中富有價值、具有爭議性,并且有實際意義的課題,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在這種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討論,相互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實現共同提高。豐富、有趣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所以,教師應該多設置一些合作學習的課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還有就是要多進行一些實踐性教學,比如:實驗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盡可能多的加入實驗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從而讓學生真正的愛上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中學教學改革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平時,要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性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真正落實教學改革,不能使其流于形式,從而確保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仕春;肖壽忠;新時期小學教改有效性之理性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13期.

[2]蔡罡;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學教學課堂教育有效性的方法【J】;中學生教理化(學研版);2012年第11期.

[3]許耀輝;新時期提高中學德育有效性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劉振林;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3年第01期.

[5]尹瑞松;對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年第08期.

猜你喜歡
新時期有效性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