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尖瓣置換術后巨大左心房合并附壁血栓心外膜主動電極永久起搏1 例

2015-07-11 02:54李康丁燕生周菁賀鵬康宋波董士勇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5年11期
關鍵詞:心外膜起搏器皮下

李康 丁燕生 周菁 賀鵬康 宋波 董士勇

1 臨床資料

患者 男,52 歲,山西農民,主因“心悸10 年,陣發頭暈黑矇10 個月”入院。10 年前診斷“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重度狹窄”,經胸骨正中開胸行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及左心房取栓術,術后長期口服華法林,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未達標(1.8 左右)。10 個月前開始出現陣發頭暈、偶有黑矇,Holter 檢查提示持續心房顫動伴長間歇,心率30 ~160 次/min,最長間歇6.5 s。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左心房顯著擴大伴巨大附壁血栓。外院擬植入永久單腔起搏器,先后于雙側鎖骨下靜脈穿刺并分離皮下組織制作皮下囊袋,植入右心室起搏電極,但多部位起搏均失敗,放棄起搏器植入手術。后轉診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查體:二尖瓣面容,胸部正中可見縱行長約10 cm 陳舊手術瘢痕,雙側鎖骨下可見兩處橫行長約4 cm 陳舊手術瘢痕;雙肺呼吸音清晰,未聞及明顯啰音,心界向兩側明顯擴大,聽診心率46 次/min,心律絕對不齊,P2>A2,心尖區可聞及機械瓣開閉音;腹部平坦,觸診肝右側肋下可及2 cm,劍突下可及3 cm,質韌如鼻尖;雙下肢無水腫。經胸超聲心動圖:左心房顯著擴大(8.3 cm ×11.3 cm ×12.6 cm),伴巨大附壁血栓(6.4 cm×4.7 cm),左心室射血分數49%(圖1)。診斷: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后,左心房擴大,左心房附壁血栓,永久心房顫動伴長間歇,NYHA 心功能Ⅱ級。

圖1 經胸超聲心動圖的心尖四腔切面可見左心房顯著擴大,左心房內6.4 cm ×4.7 cm附壁血栓

治療:患者手術前3 d停用華法林,改為足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至手術當日停用,手術當日INR 降至1.5。施行全身麻醉成功后,于上腹正中、劍突下方做長約6 cm 縱切口,逐層分離皮下組織、肌肉組織、瘢痕組織,使用電刀止血,直至暴露搏動的心臟,小心分離心外膜的脂肪組織,并避開瘢痕組織,使用圣猶達Myopore 511212 心外膜起搏主動電極導線,頭端垂直緊密貼靠于暴露的右心室膈面,握住電極導線和FasTac 植入工具,推進起搏電極導線的螺旋頭端接觸心外膜,按順時針方向旋轉FasTac 植入工具以及電極導線2.25 圈,使電極導線頭端旋入右心室心肌。測試心室起搏閾值1.0 V,心室感知10.2 mV,電極阻抗330 Ω,參數滿意。從FasTac 植入工具釋放電極導線。在右側乳頭內側做長約4 cm 的橫切口,鈍性分離皮下組織至胸肌前筋膜,做4 cm ×5 cm 皮下囊袋,使用擴張鞘在上腹正中縱切口與右胸皮下囊袋之間做皮下隧道,將電極導線通過皮下隧道送入囊袋內,并與起搏脈沖發生器(圣猶達5156,VVI 單腔起搏器)連接,將起搏脈沖發生器和電極導線固定并埋植入囊袋。徹底止血,逐層關胸并縫合傷口。術畢患者平臥24 h 后下地活動。手術后第3 天,起搏器程控測試:起搏閾值0.75 V,心室感知15 mV,電極阻抗380 Ω,參數滿意。設置起搏器基礎起搏頻率60 次/min,起搏輸出電壓2.5 V,脈寬0.4 ms,心室感知2.0 mV。拍攝X 線胸片正側位(圖2)和起搏心電圖(圖3)。手術后當日開始恢復口服華法林,遞增劑量至術后1 周INR 2.5,順利出院。

患者手術后3 個月復診,起搏器程控測試:起搏閾值1.25 V,心室感知9.2 mV,電極阻抗298 Ω,各項參數均滿意,心室起搏占69%。

圖2 患者植入起搏器后X 線胸片正側位,可見心外膜起搏主動電極導線的頭端螺旋固定于心室肌,電極導線通過皮下隧道與右胸的起搏脈沖發生器相連

圖3 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磁頻心電圖,VVI 起搏下QRS 呈左束支傳導阻滯

2 討論

根據該患者臨床情況:(1)有永久心房顫動和心動過緩相關癥狀,有必要植入永久單腔起搏器;(2)外院經雙側鎖骨下靜脈穿刺植入右心室起搏電極,行右心室心內膜起搏均失敗;(3)心臟解剖異常和有心外科開胸手術史??紤]以下兩種解決方案:(1)心內科經左側鎖骨下靜脈穿刺,于冠狀靜脈竇植入左心室永久起搏電極,起搏脈沖發生器埋植于鎖骨下皮下囊袋??赡艹霈F的問題是:心臟明顯擴大轉位,冠狀靜脈竇起搏電極到位可能有困難,經冠狀靜脈竇起搏左心室通常閾值偏高、感知不良。(2)心外科開胸放置心外膜起搏主動電極導線,經皮下隧道與起搏脈沖發生器相連,起搏脈沖發生器埋置于胸壁皮下或腹壁皮下??赡艹霈F的問題是:患者10 年前開胸行二尖瓣置換術,再次開胸面臨粘連、出血等風險;心外膜的脂肪組織、瘢痕組織可能造成起搏主動電極導線的頭端不能緊密與心肌接觸。另外,無論心內科介入還是心外科手術,巨大左心房血栓均存在很大的血栓栓塞風險,如同時進行左心房血栓取栓手術須體外循環。經過與患者本人和家屬充分溝通后,家屬決定接受小切口開胸經心外膜起搏手術。

關于開胸入徑的選擇:(1)經上腹劍突下開胸,暴露心臟膈面,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入徑。將心外膜起搏主動電極導線固定于右心室膈面心外膜,手術創傷小又能穩妥固定電極,此切口易于向上延長,必要時可以部分劈開胸骨,擴大顯露范圍。(2)經左側胸部開胸,暴露左心室心外膜,將心外膜起搏主動電極導線固定于左心室心外膜。由于是二次開胸,此路徑粘連和出血會較嚴重。經心內科、心外科討論后決定,先經上腹劍突下開胸,如右心室膈面心外膜起搏不良,則再向上延展手術切口,嘗試于室間隔、左心室心外膜起搏。

目前認為應用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的適應證包括:(1)擬行心外科手術的患者,術后需要安裝永久起搏器,可考慮在外科手術同期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2)患者有右心系統的異常,導致不能可靠地植入和固定心房或心室心內膜電極;(3)兒童隨年齡增長,易發生心內膜電極移位,血栓形成及上腔靜脈栓塞等并發癥;(4)因起搏器相關感染拔除電極后三尖瓣感染仍難以控制,或三尖瓣損毀,或行三尖瓣置換術后;(5)需行心臟同步化治療的患者,左心室電極不能經冠狀靜脈植入,或植入位置不理想;(6)室間隔缺損或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右心形成的血栓有可能反常栓塞進入體循環。

心外膜電極分為主動電極和被動電極。本例患者使用的是主動電極。心外膜起搏電極植入部位應選擇狀況良好、無瘢痕、無脂肪覆蓋的裸露心肌部位,并避開血管。心外膜起搏電極導線要保證位置固定可靠,保持電極導線與心外膜心肌密切接觸,避免移位。通常心外膜起搏的閾值偏高,一般要求低于1.5 V,P 波振幅感知大于2.0 mV,R 波振幅感知大于4.0 mV,阻抗為常規范圍。由于電極植入心外膜,心肌局部可產生炎癥反應,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術后起搏閾值逐漸升高。

本例患者緩慢心律失常,既往有開胸行二尖瓣機械瓣置換手術史,在外院經雙側鎖骨下靜脈穿刺入徑植入起搏電極未成功,存在二次開胸、長期抗凝、心臟顯著擴大、巨大左心房附壁血栓等臨床情況,病情復雜,劍突下小切口開胸行心外膜永久起搏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心外膜起搏器皮下
心外膜與心臟修復再生
超聲心動圖測量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價值及其與心房顫動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
奧曲肽持續皮下泵入給藥在惡性腸梗阻姑息性治療中的作用
心外膜脂肪組織與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
起搏器置入術術中預防感染的護理體會
永久起搏器的五個常見誤區
永久起搏器的五個常見誤區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與心外膜脂肪組織的相關性分析
鋸齒狀縫線皮下埋置面部提升術臨床應用(附140例)
會陰側切皮下美容縫合法在會陰側切口縫合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