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2015-08-15 00:54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創設意識情境

馬 慧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初等教育學院,山東 濟南250000)

1 關于數學問題意識的現狀及成因

調查發現: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提出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少。這雖受到年齡特征的制約,但更多是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學生不敢提問題、不愿提問題。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忙于做筆記,上課紀律很好,但能提出問題的學生很少,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學生少之又少。我國的數學教育由于長期存在重數學結果,輕數學過程;重標準答案,輕智力開發;重書本知識,輕實踐活動等現象。與國外比較,我國強調對數學課本上現成題目的解答,對學生數學問題發現與提出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因而,從小學生到研究生大都不善于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陶行知先生曾用“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生動簡練地概括問題意識的作用。

為什么學生不會發現問題,缺乏問題意識呢?看看我們以前的教學,聽,成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課堂上不斷提醒學生:“注意聽?!奔议L也囑咐學生:“上課要注意聽講?!睂W生的操行評語上常有這樣的話:“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苯處煹哪托摹耙龑А逼淠康脑谟谧寣W生說出標準答案……,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方法機械、呆板,難以適應現代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被塑造成教師心目中的“乖學生”。學生的創新思維火花往往就在這種“引導”中漸漸熄滅。

問題意識不是天生的,問題意識的增強和提高需要培養和激發。事實上,絕大部分學生的問題意識都處在潛在而缺乏動態表現的狀態。大多數學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成了關鍵。

2 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 改變教師傳統觀念,營造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

一直以來,課堂上的提問是教師才有的“特權”。教師問,學生答,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提問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的,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失去了提問的權利,也失去了質疑的、思考的機會,最終失去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問題意識越來越淡薄,主要有以下表現:一是主動提問的學生越來越少;二是提出問題的數量越來越少;三是所提問題質量不高,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時較為被動,上課跟著教材,老師的思路走,下課作業仿照例題做,這樣做的結果只是進行重復性思維,學生會做現成的題,但是不會提問題,碰到開放性的問題束手無策。這種狀況歸根結底是一個教育觀念問題,是學生觀的反映。優秀學生的標準不是聽話、懂事,考試成績好。21世紀的教育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敢想敢問、勇于創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的觀念滯后也表明教師對數學教學的本質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教師應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學生問題意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大膽思考,提問,動腦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能不斷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產生一種要求掌握新知識的欲望。

2.2 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依賴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手段呈現問題情境,制造學生的認知沖突,誘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2.2.1 創設生活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用”中“問”

在抽象的數學學習材料背后我們總能找到它與生活的聯系,我們在創設情境時,先要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把握兩者之間的聯系,再來尋找一個合適的、有價值的、生活性的問題情境。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初步認識到在實際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這對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2.2 創設懸念式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疑”中“問”

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認知矛盾運動的過程,新的數學知識是學生已學知識的不斷擴展、提升。教師應準確把握學生認知沖突的臨界點,創設障礙,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以舊引新,創設新奇的懸念式情境,適時把新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打破學生暫時的認識平衡,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障礙,從而誘發產生揭秘的問題意識,展示數學知識非凡的魅力。

2.2.3 創設活動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動”中“問”

雖然數學知識以規范化、結論化、靜態的形式在書本上呈現,但它卻蘊含著深刻的思維和豐富的內涵,這給學生的學習又增添了難度。此時,教師通過創設活動性的問題情境,將簡單、靜止、抽象的學習材料,設計成為豐富、生動、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形象支撐,這也是學生誘發問題意識的重要載體。

2.3 拓展學生提問空間,讓學生會問、善問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除了要讓學生敢問、想問,還要讓學生會問。教師應當教給學生一些提問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給學生造就萌發問題的機會,產生問題的空間,去品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學生表達與交流更具開放性,更有利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指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善問”。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边@就是說,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由潛在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是前提,會學才是目的。要使學生認識到不會問就不會學習,會問是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教師要注意言傳身教,指導學生向教材質疑,向課本提問的方法。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反思常規解法,捕捉“問的契機”,不但敢問,會問,而且善問。經過這樣的長期訓練,在老師的熏陶下,學生所提的問題自然不會表面化,膚淺化。

2.4 采取鼓勵的評價機制,注重保護和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

老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即使學生提出或回答的問題是幼稚的荒謬的或錯誤的,教師也不應諷刺和壓制他們。教學中做到不只是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更要注意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評價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及探索創新的過程。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

2.5 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學習方法指導,為問題意識的培養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

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即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搜集、分析相關信息和資料;教師應對合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如提出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和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這樣做不僅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而且對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學方法上,提倡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交流和應用,獲得數學知識,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創造的樂趣的同時,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由此獲得的是知識的精髓而不是其皮毛。這種方法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這種模擬科學研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都要堅持和追求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對“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是衡量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一把標尺。作為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1]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呂傳漢,汪秉彝.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教學研究[M].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3]姚本先.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5,10.

猜你喜歡
創設意識情境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護患情境會話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