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新舊教材分析

2015-10-21 19:00周步遙呂娟杜星慧
新課程學習·下 2015年5期
關鍵詞:統計圖讀圖新教材

周步遙 呂娟 杜星慧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頒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并且取得一定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材為研究對象,對新舊地理教材中的圖像系統及活動系統分別進行比較,分析新教材的優點與不足,并對此提出教學建議,對教師明確新教材側重點并轉變教學方式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地理教材;改革;比較分析

隨著《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頒布,地理學科進行了新一輪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優點與不足,教師的教學方法怎樣轉變仍值得人們關注。為探討以上問題,本文將對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九年制義務教育教科書”(后文稱舊教材)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后文稱新教材)進行比較,分析二者在圖像系統、活動系統兩大系統上的差異,探索新教材的側重點。

一、地理圖像系統分析

彭曉風對圖像系統作了界定:地理圖像是指地理教材中所插入的視覺化呈現。本文將圖像系統定義為:地理教材中以視覺的形式呈現,直觀形象地表述地理信息的各圖畫的集合。圖像在地理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形象化,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起到語言文字難以表述的作用。根據楊向東對圖像系統的分類方法及本文所研究的教材內容將圖像系統分為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表格、漫畫、話框,對新舊教材圖像系統進行比較分析,詳見表1。

1.圖像數量多,類型豐富

經統計,舊教材中圖片數量為224幅,新教材圖片數量為217幅,二者圖片數量相差不大且數量多,對圖像的運用都很重視。同時,地圖、景觀圖、統計圖、示意圖、漫畫等多種多樣的圖像形式都在兩套教材中使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豐富多樣的圖像的直觀形象呈現更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新教材中還出現了充滿人文風格的藝術繪畫等,豐富了教材,體現了教材圖像的美育功能。

2.新舊教材各類型圖像比重存在的差異

新舊教材中地圖、地理景觀圖、示意圖比重均較大。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景觀圖數量顯著增多,由表1可知,在舊教材中地圖、景觀圖、示意圖分別占圖像總量的22%、37%及17%,在新教材中分別占19%、48%及10%。景觀圖直觀生動、真實性強,對于不能親眼感知真實地理景觀的學生來說,其功能作用和表達效果更強。

(1)新舊教材中漫畫比重均最小

但新教材的漫畫比重增加,在舊教材中漫畫占圖像總量的1%,在新教材中增加到了3%。漫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話框的數量由25幅減少到12幅,減少了一半。舊教材中話框的內容文字表述較為呆板生硬,實際上是對課文知識的補充,沒有增強趣味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積極性。新教材減少了話框數量,雖然話框的內容得到簡化,但趣味性仍然不強。

(2)統計圖數量少,比例低

新舊教材中統計圖所占比例均不高,在舊教材中統計圖占圖像總量的9%,在新教材中占10%。統計圖反映地理事物明確具體,科學性與實踐性強,使學生能較容易地從中得出所需的信息,能訓練學生分析圖表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統計圖的數量過少則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

(3)圖文結合,圖像、課文及活動三大系統整體性增強

多圖結合,隨圖設問,引導學生按步驟讀圖,引導學生揭示圖片的內在含義,學會尋找不同圖像之間的聯系,在過程中逐步讓學生學會讀圖、析圖的方法,以達到教學目的。圖像與文字敘述并重,采用圖文互補的方式來闡述地理知識,地理問題因有圖像而變得形象直觀,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圖像系統與其他兩大系統相互聯系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并實現教學目標,使三大系統的整體性增強。

二、地理活動系統分析

根據彭曉風對地理活動的分類方法及所研究的地理教材內容,將活動分為認知性活動、體驗性活動、操作性活動三個類型,對活動數量的統計得到表,詳見表2。

1.新教材活動化繁為簡,注重創造力、綜合性與興趣的培養

新教材中活動數量比舊教材少,新教材共有83題而舊教材設置了94題。但新教材簡化了活動系統,更注重活動效果。

第一章第一節“地理位置”所設置的活動,新教材活動數量比舊教材少,新教材將舊教材的前兩題合并成了一題,活動的目的是讀圖并比較我國與圖示幾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新教材采用一幅整體的世界地圖,而舊教材用的是割裂的國家簡圖,新教材更利于學生對各國的地理位置的把握且容易對世界形成整體概念。舊教材第3題要求學生根據前面活動的分析填表說明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與其相對應的新教材第2題要求學生寫介紹我國地理位置的小短文。寫小短文的綜合性遠遠強于填表,由此可見,新教材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創造及綜合能力。

第一章第一節“行政區劃”所設置的活動,新教材活動題量比舊教材題量少,但新教材對學生學習產生的效果更好。舊教材用嚴肅的語言讓學生通過“找”來熟悉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及分布,而新教材更注重圖文結合,提供給學生簡單易學地記住省級行政區簡稱及分布的方法。例如“找鄰居,沿線路,按方位,順口溜”這樣的活動,更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2.問題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思維的過渡與深入

第二章第三節“長江的開發與治理”部分(舊教材為第二章第三節“長江的開發”部分)所設置的活動,舊教材用到大量的文字描述,最后讓學生根據描述發表自己的觀點,看似在啟發學生運用材料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實際上這種方式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難度過大,問題沒有層次性和梯度性,在實際教學中較難實施。新教材則簡化了活動的難度,文字部分簡短并附有長江干流各河段示意圖,直觀簡潔?;顒酉茸寣W生填入長江經過的省級行政區,再根據示意圖分析長江上游與中下游面臨的環境問題之間是否有聯系性,最后針對長江不同河段的問題談談看法。問題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思維的過渡與深入,此為新教材的進步。

3.新舊教材均注重培養認知能力,新教材側重于培養讀圖及閱讀能力

舊教材認知性活動占總活動的60%,新教材占68%,均超過了活動總數的一半,說明新舊教材均注重培養認知能力。新教材中讀圖思考類與閱讀思考類活動比例都增加,而問題思考類活動比例減少,舊教材中讀圖思考類活動、閱讀思考類活動及問題思考類活動分別占活動總數的24%、9%及28%,新教材中三者分別占37%、14%及17%,說明新教材側重于培養讀圖及閱讀能力。舊教材中問題分析類活動所占比例最大,而此年齡段的學生抽象思維及綜合概括能力較弱,讓學生運用抽象思維進行問題分析,難度過大,活動實施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教材在課文系統采用圖像能增強教材直觀性,在活動系統采用圖像能培養學生的用圖能力,因此較多地采用圖像和閱讀材料則避免了舊教材出現的問題。

4.新教材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以及情感培養仍然不夠重視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的一個弊病就是過于重視學生認知和理論知識,而輕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并且輕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操作性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將所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于實際,體驗性活動能讓學生在直接感知過程中培養自身情感。舊教材中操作性活動占活動總量的24%,新教材中操作性活動占活動總量的占20%,比例略有下降;老教材中體驗性活動占活動總量的16%,新教材中體驗性活動占活動總量的占12%,比例略有下降。由此可見,八年級地理新教材在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以及情感培養方面所做的努力還不夠。

三、結論及建議

1.結論

圖像系統設置方面,舊教材的優點在于圖文結合,隨圖設問,圖像各具特色且與其他系統相互配合;圖像系統數量豐富,類型多樣,地圖、景觀圖、示意圖比重較大。但統計圖比例過低,畫框設計仍較傳統。新教材傳承了舊教材優點,并且增加了景觀圖比例,從而增加了教材的現實性與直觀性。

活動系統設置方面,新教材的優點在于讀圖思考類活動增加,問題設置簡潔化,具有層次性和梯度性,對學生的啟發性增強。缺點在于與舊教材一樣過于重視認知能力發展,而輕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2.建議

教材編制時,圖像系統中應適當增加統計圖的數量和比例,畫框設計的語言應增強生動性及趣味性?;顒酉到y中應該多設置操作性與體驗性活動,問題的設置不要過于嚴肅與學術化,而應多考慮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感性認知。

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啟發學生,激發學生好奇心。充分運用教材圖文結合以及景觀圖數量多的特點,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呈現圖像,指導學生學會看圖,避免干癟的講述,通過景觀圖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現象與地理環境,通過示意圖學習抽象的地理規律及原理,通過統計圖學會提取地理信息及分析地理問題。及時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合作、相互探討。在授課過程中,尤其是進行綜合性活動時,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價值,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彭曉風.中學地理教材圖像系統設計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2]楊向東.中學地理新教材圖像系統分類與實踐應用研究:人教版初中地理為例[D].山西師范大學,2006.

[3]張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若干問題商榷[J].教學與管理,2009(19).

[4]劉宏光.淺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體現[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10).

[5]李永治.評人教版義務教育地理教材的新特點[J].許昌師專學報,1996(4).

編輯 段麗君

猜你喜歡
統計圖讀圖新教材
地理新教材封面圖像解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讓“統計圖圖表”背后的數學文化熠熠生輝
挺立于課本之中的“樹”
讀圖
讀圖
讀圖
讀圖
如何選擇統計圖
與統計圖有關的判斷和說理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