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成瓦礫亦詩材

2015-10-21 19:26賀堅
無線音樂·教育前沿 2015年5期
關鍵詞:蘇軾

賀堅

摘 要:嘉祐簽判鳳翔和熙寧通判杭州,是蘇軾詩歌創作歷程中的兩個重要時期。筆者認為:與鳳翔時期相比,倅杭時期的蘇軾詩歌,題材內容更為豐富、語言特色更加鮮明、藝術手法日趨精進,在整個蘇詩創作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試圖就倅杭時期蘇軾絕句創作題材內容的日益豐富,作出一個較為恰當的總體評價。

關鍵詞:蘇軾;絕句;倅杭詩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5-077-02

宋人絕句的一大創獲,就是在題材內容上對唐人的開拓與突破,絕句不僅可以用來反映重大的社會題材,更可以抒寫日常生活的小情趣。在絕句從“唐音”變為“宋調”的演進歷程中,蘇軾為絕句題材內容的擴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事不可入詩,在詩歌取材上較前人有更大的開拓:“陶成瓦礫亦詩材”。從鳳翔到杭州,蘇軾絕句的創作歷程,正體現出宋絕句題材內容日益多樣化的演進歷程。

蘇軾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在鳳翔任內作詩一百三十六首,蘇詩獨特的藝術風格基本形成。治平三年(1066)返蜀服父喪,無詩傳世。熙寧二年(1069)還朝至熙寧四年(1071)四月在朝作詩十九首;七月出京赴杭州任,十一月抵揚州,作詩三十七首;共五十六首。熙寧二年至熙寧四年蘇軾作詩很少,且藝術風格上屬于鳳翔詩到杭州詩的過渡階段,故仍將此期間詩作歸為鳳翔詩一類。熙寧四年(1071)十一月至熙寧七年(1074)九月,蘇軾在杭州任內作詩三百二十首,其詩歌豪放風格更加成熟,藝術水平較之鳳翔詩作有很大提高。今擬從題材內容方面分析蘇軾從鳳翔到杭州詩歌創作的演進歷程。

蘇軾簽判鳳翔時期絕句題材內容主要集中于政治諷喻和詠物寫景兩類。其任鳳翔簽判時期,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極為關心,從其積極為民請命的態度,即可見一斑。但由于初入仕途和社會,從政經驗和社會經驗均不足,難以在絕句這樣短小精干的詩歌形式中準確反映現實政治生活。因此,蘇詩這個時期以政治為題材的絕句大部分是以懷古詠史的方式進行政治諷喻。如《驪山三絕句》、《讀<開元天寶遺事>三首》等。蘇軾鳳翔政治諷喻絕句的成就在于其較強的現實意義,詩歌的藝術技巧并沒有太大的突破。另鳳翔雖然地處西北偏僻,山水環境不是那么的明秀,但蘇軾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鳳翔時期創作的《次韻子由岐下詩》是蘇軾現存最早分章寫景絕句,以尺幅小景的方式對所居之地的景物做了細膩的描摹,試看幾首:

東鄰多白楊,夜作雨聲急。窗下獨無眠,秋蟲見燈入。(《短橋》卷三,第135頁)

不及梨英軟,應慚梅萼紅。西園有千葉,淡佇更纖濃。(《李》卷三,第137頁)

這組詠物寫景五絕活潑動人,清新明麗,紀昀評價為:“五絕分章,模山范水,如畫家之有尺幅小景”。

蘇軾倅杭時期絕句的創作尤其能表現蘇軾非凡的藝術天才,其絕句的題材內容非常豐富,除延續鳳翔時期的政治諷喻、寫景詠物之外,更將酬唱贈答、品評書畫引入到絕句之中,且在藝術水平上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

一、政治諷喻

蘇軾熙寧倅杭時期創作的政治諷喻絕句有一個新的特點:即不是從抽象的政治觀念出發,而是在考察了大政治背景之下民眾的實際生活和地方的政治現狀后,從實際出發批判新法的不當之處。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山村五絕》。試看其中兩首:

煙雨濛濛雞犬聲,有生何處不安生。但令黃犢無人佩,布谷何勞也勸耕。(卷九,第438頁)

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卷九,第438頁)

此兩首絕句的共同之處是在先行敘寫山村中安寧和諧、優美如畫的風景之后,筆鋒頓轉,以諷刺諧謔的筆法寫出鹽法、青苗助役法擾民的言外之意。在創作這組絕句時蘇軾并未選取著名的歷史典故作為諷刺的鋪墊,而是截取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場景作為諷喻的對象,反而由于其表達效果的欲擒故縱、耐人尋味,使得詩歌批判的力度更為深刻。

二、詠物寫景

蘇軾倅杭時期的寫景詠物絕句在內容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備受后人稱贊。試看二首: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兑狗何骱褰^》其四(卷七,第353頁)

讀此詩,仿佛與蘇軾一起泛舟西湖,夜涼如水,暗香浮動,清茶一盞,相對脈脈,遠離了燈火燦爛的古寺,惟有明滅的湖光,照著這柔柔菰蒲,亭亭的荷花。白日紛亂復雜的心緒,漸漸塵埃落定,只愿沉醉于這一片溫柔水鄉之中。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读露呷胀亲頃褰^》其二(卷七,第340頁)

放生的魚鱉在水中追逐游人,無所畏懼,而無主的荷花卻處處隨意盛開,不管人為的景色還是自然的饋贈,都體現了一種其樂融融的氣氛。以水為枕,躺在隨意漂流的小舟之中,水中青山的倒影仿佛在仰視著自己,小舟輕輕隨水流搖動,仰望夜空,仿佛是月亮在徘徊不定。此詩明媚可人又富理趣。

三、贈答酬唱

在倅杭時期的絕句創作中,蘇軾進一步擴大了絕句的功能,將絕句作為交際的工具,與親朋好友酬唱贈答。

臥聞鐃鼓送歸艎,夢里匆匆共一觴。試問別來愁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逗蜕蛄⒅魟e二首》其二,卷八,第397頁)

此詩為餞別太守沈立調任而作。首聯運用感傷鋪敘的陳述,點出送別主題,有著人生恨別的深切體驗;后聯采用暗喻的手法,將離愁之沉重描寫成煙波浩渺的春江水,正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惆悵沙河十里春,一番花老一番新。小樓依舊斜陽里,不見樓中垂手人?!稇蛸洝罚ň戆?,第395頁)

此詩纏綿婉轉,恰似蘇軾在杭州所作的婉約小詞。春天總是令閨中人惆悵的,花開花落幾度春,小樓依舊斜陽中,只是樓中舞蹈的佳人已不知去向。雖然不知道這首贈別詩是為誰而作,但這纏綿的情思卻是穿越古今,讓我們今日還深有共鳴。

四、品評書法

蘇軾在品評書法時,將自然規律和為人道德融入書論之中,使蘇軾的論書法絕句擁有了道學和理學的深刻內涵。

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读隙馍蠊P跡》其一(卷十一,第542頁)

一紙行書兩絕詩,遂良須鬢已如絲。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读隙馍蠊P跡》其二(卷十一,第542頁)

第一首詩中,蘇軾用“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兩個典故開篇,意在教導柳氏二外甥只有每天勤加練習,學習積禿筆成山、讀書破萬卷的精神,才能領略到書法的精髓。

第二首詩,蘇軾先舉褚遂良典故,意在說明書法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之術。紙上寥寥數行,似乎一揮即就,實質上若不是日日苦思苦練,直到兩鬢蒼蒼之時,是達不到得心應手的境界的。

從上述分析對比中可見,蘇軾倅杭時期的絕句創作體現出宋代絕句題材內容廣、構思新巧、技藝精工的特點,不愧為蘇軾絕句創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

莫礪鋒先生在《飲食題材的詩意提升:從陶淵明到蘇軾》一文中有言:“我認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飲食題材是在陶淵明筆下初露曙光,到宋代則如日中天,而蘇軾在這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尤其值得重視。雖然蘇軾之后善于吟詠飲食主題的詩人代不乏人,但就題材開拓的廣度和詩境提升的高度而言,蘇詩取得的成就是后人難以逾越的。當我們在探索古代詩歌在題材走向上的發展脈絡時,當我們評價蘇軾對古典詩學的特殊貢獻時,飲食類的主題是一個獨特的重要視角?!逼鋵?,不僅是飲食題材,在古典詩歌日常生活題材開拓的廣度和詩境提升的高度上,蘇詩取得的成就也是后人難以逾越的。

參考文獻:

[1] 南朝·劉勰撰.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譯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 宋·蘇軾.仇池筆記[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3] 宋·蘇軾.東坡志林[M].北京:中華書局,2007.

[4] 宋·蘇軾.東坡樂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 宋·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宋·蘇軾撰,鄒同慶等著.蘇軾詞編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

[7] 宋·朱弁.風月堂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8.

[8] 宋·費袞.梁溪漫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8.

[10] 宋·周密.武林舊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1] 宋·吳自牧.夢梁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12] 近人·丁傳靖輯.宋人軼事匯編[Z] . 北京:中華書局,1981.

[13] 傅璇琮等.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4] 林語堂.蘇東坡傳[M].西安:山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5] 胡云翼.宋詩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0.

[16] 錢鐘書.宋詩選注[Z].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7] 莫礪鋒.飲食題材的詩意提升:從陶淵明到蘇軾[J].文學遺產,2010(2).

[18] 王水照.論蘇軾創作的發展階段[J].社會科學戰線,1984(5).

[19] 王水照.蘇軾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J].文學遺產,1989(5).

[20] 王水照.走進“蘇?!薄K軾研究的幾點反思[J].文學評論,1999(3).

猜你喜歡
蘇軾
“蘇說蘇軾”蘇軾與圓照
從善如流
題西林壁
蘇軾錯改菊花詩
但愿人長久
蘇軾吟詩赴宴
蘇軾愚鈍讀書法
蘇軾愚鈍讀書法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