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快樂體驗,讓數學生動起來

2015-10-21 20:00劉海霞齊紅蕾
中小學教育 2015年7期
關鍵詞:體驗性乘法分組

劉海霞 齊紅蕾

為了適應新時期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喜歡數學課,讓數學教學更加生動。運用詩一樣的語言,結合生活實踐,借助多媒體手段,引導學生互動,運用教學案例在數學課堂中發揮作用,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長期以來,數學教學還常常處于“教材有什么,我們就教什么”,有時候我們會把數學與生活的天然聯系分割開來,鮮活的數學變成了純粹的數學符號,成了游離于生活之外的另一個世界,這也是讓學生感覺數學枯燥無味的原因。

學生的思維是具體的、形象的,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是那么透徹,單一的接受式教學讓學生感覺數學學習是那樣的單調、呆板,毫無樂趣。我們要改變數學的教學方法,去適應學生的要求。要結合數學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去創設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創設更多讓學生感受和體驗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更近一步的理解。

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有效情境,引入課題,讓數學的表達“動”起來,在課堂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問題1:腦筋急轉彎:有兩對父子,卻只有3個人,為什么呢? 學生答:爺爺、爸爸、兒子。問題2:爺爺70歲了,爸爸40歲了。請用不等式表示他們的年齡大小。 學生答:爺爺年齡大,70>40。問題3:那么5年后,爺爺和爸爸的年齡誰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 學生答:爺爺年齡大,70+5>40+5。問題4:30年前,爺爺和爸爸的年齡誰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學生答:爺爺年齡大,70-30>40-30。問題5:x年前,爺爺和爸爸的年齡誰大?如何用不等式表示?學生答:爺爺年齡大,70-x>40-x。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設置,學生容易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比較得出結論:當不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正數或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不變。從而愉快地開始“不等式的性質”一節的學習。這樣的引入充分利用學生對不管多少年前還是多少年后爺爺的年齡總是大于爸爸的年齡這樣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理解不等式性質的本質,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在課堂教學中,多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之中去發展智力,提高數學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級上的重要內容,它是初中階段數學運算的重要基礎,其中包括的基本運算很多,如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在此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當然,直接告訴學生運算法則,然后死記硬背,也能讓學生開展計算,這樣的教學也容易簡單得多,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是暫時的、不持久的。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通過觀察一系列的式子,讓學生猜測其中可能包含怎樣的運算法則,然后再驗證學生所作的猜測。通過這些數學活動,學生對知識的產生有一個直觀、清醒的知識體驗過程,雖然我從沒讓學生默寫背誦過這些公式,這些公式卻在學生心里扎下了根。

三、創設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直觀的數學感受。

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搭建活動、操作的平臺。具體做法是:把數學問題設計成“動手操作題”。我在教學“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一課時,先設疑:同學們把準備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來,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對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有的學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學生拼出了內錯角,還有的學生拼出了同旁內角,這時就可以給出兩條直線平行的條件。這種方法會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

四、換位思考,體驗學生的思考方式,讓學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維的誤區,從而強化對正確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我在上《分組分解法因式分解》時,我想讓學生理解判斷正確分組的依據是產生新的公因式或能繼續用其他方法分解下去,但是學生的理解卻不是這樣。比如分解因式6k2+9km-6mn-4kn,我想教會學生此題的分組方法可以是一、二項一組,三、四項一組,或者一、四項一組,二、三項一組,但是此時有部分同學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一、三項一組,二、四項一組也行。我這時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這樣的分組方式不好,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板演了他們的做法,當要繼續往下分解時,學生卻發現不能分解了。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糾正了學生思維錯誤的同時,讓學生總結正確分組的依據,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就是牢靠的。

經過一年多的嘗試,我感受到了體驗教學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的好處。首先,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學生堅韌、不屈不撓的學習意志,對于我提出的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能較好地貫徹實施。其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我在講《整式乘法》的知識時,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用圖形知識來驗證整式乘法法則的猜想。從單項式乘以單項式開始,當我講到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時,讓學生考慮如何用圖形來驗證猜想。最后,學生的成績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通過在新教材中嘗試讓學生體驗性學習,我有了一定的收獲,在某種程度上更新了教學觀念,對于什么樣的知識需要學生體驗獲得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對學生進行體驗式教學時也要防止對接受式學習的全盤否定,有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講還需要接受式學習。另外,在體驗性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能力參與到體驗性學習中,能從中收獲成功、得到鼓勵,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猜你喜歡
體驗性乘法分組
算乘法
淺談小學數學的體驗性學習
我們一起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鞏固練習
把加法變成乘法
分組搭配
怎么分組
分組
體驗性學習,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
文化性比喻認知的非體驗性*——以時空異置為切入點的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