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淺探

2015-12-07 20:44邱桂英
教育教學論壇 2015年26期
關鍵詞:質疑創新精神培養

邱桂英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創新、實踐和理解能力的培養。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語言的積累和感悟,結合實踐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學科基礎。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領會能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散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大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現代教師的光榮歷史使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創新精神;培養;環境;情境;質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6-0242-02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創新、實踐和理解能力的培養。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語言的積累和感悟,結合實踐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學科基礎。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領會能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散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大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現代教師的光榮歷史使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營造寬松氛圍,創設創新環境

心理學認為:當雙方心理相融時,相互之間的交流感情、知識、觀點,容易被對方接納。但由于受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有的學生一見到老師就敬畏三分,上課靜靜地等待老師的講解,有了疑問也不敢提,更不會提出不同的見解與同學交流;即使有個別學生提出了與老師不同的看法,也往往會被老師論為“不規矩”、“無法無天”。在這種的環境下,學生以這樣的心態,肯定無法開放學習。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改變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創設富有情感的學習氛圍,以愛換愛,“蹲下來與學生交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與學生同求真理,共解疑難。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后進生,努力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充分調動所有激情進行課堂教學。如教學六年級上期《唯一的聽眾》,讓同學們先做充分的預習,并告訴學生這篇課文老師準備采用辯論會的形式來完成,請每位同學做好準備。之后,我拋出這樣的問題:孩子們,你們是怎樣評價老教授的?學生匯報:這是一位關心他人的老教授。然后,我要求同學們給老師一個機會,來評價這位老教授。經同學們許可后,我出示自己的觀點:這是一位不誠實的老教授。理由是:老教授明明不耳聾,卻向小伙子撒謊說自己耳聾。這難道不是一位不誠實的老教授嗎?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立即活躍了,大家一定都不同意老師的觀點。此刻,我順水推舟,請同學們自由探究,小組合作,根據自學提示找到充分的理由來反駁老師的觀點。學生經過認真讀、找、畫之后,各抒己見,高談闊論,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樣,我與學生之間沒有絲毫的師生關系,在民主、和諧、融洽的情境中學習課文內容,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注重情境探究,激發創新能力

動機是人們的活動朝著一定的目標的內在心理動力,可以激發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動機與人們的行為活動息息相關,創新的活動也需要創新的動機來激發。創新動機決定個人從事創新活動的期待,影響其從事相關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的激發。創設探究性問題在情境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并且為激發兒童的創新動機提高了契機。

1.在創設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好奇心是人們興趣的先導,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動力,保持著人類對新奇事物積極探索的傾向,對于人們的行為方式有著深刻的影響。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富有創新精神。愛因斯坦說過,他并沒有特別的天分,只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創設探究性情境的過程中,要注意提出相應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的《將相和》一文時,我向學生提出:廉頗與藺相如原先是和好的,后來為什么會不和好?最后他們為什么又會和好了呢?這樣容易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懸念,激發大家好奇心,引人入勝,漸漸著迷,入迷才會鉆得深入,鉆得深入才會有創新,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在創設情境總找出矛盾,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探求“是什么”的過程表現出了兒童的好奇心理,尋求“為什么”的過程則體現出了兒童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發展為求知欲,表現出了人們探究未知世界的意向和愿望,激勵人們去學習、實踐,認識事物,掌握規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創設情境中恰當的時間揭示矛盾,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在五年級教學《七律·長征》中有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我先用簡筆畫畫出了水拍云崖的畫面,讓學生體會這樣的情境——險驚,緊接著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看到的是一幅險驚的景象,為何在紅軍戰士的心中卻會有暖意涌出呢?學生此時就產生了尋找答案的欲望,大家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探求答案。在講到“更喜岷山千里雪”時,我讓同學們聯想影視劇中出現的畫面,提出問題:過雪山是紅軍長征中最艱難的一段歷程,為什么紅軍戰士看到了岷山的千里雪更喜呢?學生們在思考和討論之后體會出來:這是為了突出紅軍戰士在歷經艱辛之后面對前方勝利時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提出疑問,找出矛盾所在,可以有效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進而形成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三、鼓勵質疑問難,開發創新思維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培養創新精神,應始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創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以及師生的平等、學生的友好,給學生“安全感”、“自由感”,使他們敢問、愿問、愛問、善問。從而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迸發智慧的火花,以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敢于提出疑問。一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很簡單、膚淺,甚至可笑,但教師不能就此責備或諷刺,而要鼓勵和引導,初步養成良好的提問習慣。然后再慢慢地教給提問的方法:有的在題目上設疑,有的在關鍵處求疑,有的在難點處求疑,有的在重點處設疑等。只要學生圍繞教學的知識拓展范圍提出的具有一定價值的問題,教師都要大力地給予表揚和贊賞。這樣,就能大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學六年級上期的《懷念母親》一文,課堂上,老師拋磚引玉,層層深入,充分給學生提問的空間,學生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作者深愛他的母親,為什么從六歲離家在城里讀書,一直到讀大學二年級母親離世,幾乎沒回故鄉看望母親?以致于母親的面影在作者的記憶中是模糊不清的。當作者在德國留學時,每到夜深人靜時,為什么明明感覺凄涼了,又說這凄涼是甜蜜的?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同學們都圍繞自己發現和提出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各抒己見。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endprint

其次,教師要啟發學生求異思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閱讀,就是要求教師不能滿足于預設的、期待的答案,否則必定會忽視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在教學中,對于一個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地思考,要求他們不要人云亦云,不唯書本,不唯教師,要敢于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教學五年級下期的《草船借箭》一文時,就有學生在我要求他們對作品中人物進行評價的環節中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用草船“借”箭的辦法,就萬無一失嗎?假如第三天沒有大霧怎么辦?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后果不堪設想,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這些問題提得很好,“投一石能激起千層浪”,我趕緊讓學生思考,并要求他們在辯論中選擇辦法。問題一出學生就紛紛討論,在熱烈的辯議中進行辦法的排除、選擇、再排除,最終進一步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創新精神也在他們個性化的思考中閃耀。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育人為本,營造良好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創設創新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探究,敢于創新,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新一代優秀的祖國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岑國林.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淺探[J].數學月刊(小學版),2003,(05).

[2]林沉.教師角色榜樣與學生創新精神培養[D].福建師范大學,2003.

[3]張秋娟.小學英語教學與學生創新精神培養[J].消費導刊,2009,(10).

[4]韓仕龍.“動手做”與學生創新精神培養之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5).

[5]羅小根.小學開放性教學與學生創新精神培養[J].江西教育科研,2002,(08).

[6]白俊.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初探[J].物理教學探討,2009,(16).

[7]金福芝.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精神培養[J].云南教育,2000,(Z2).

[8]徐衛明.小學自然課堂教學中學生科學創新精神培養的研究[Z].科學教育的時間與探索,2012-08-01.

[9]肖世渠.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前提[Z].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2009-03-01.

[10]余愛容.實施課堂有效教學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Z].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2010-05-01.

[11]王竹林,閆炳隆.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探討[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00).endprint

猜你喜歡
質疑創新精神培養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大創項目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作用研究
和諧的課堂應充盈學生的聲音
淺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