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探析

2015-12-23 01:25王翠萍
魅力中國 2015年17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

王翠萍

摘要: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基本板塊。為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有效的教學,注重發展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經驗。本文結合筆者實際的教學經驗,針對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展開了一番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有效 教學

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著明顯的重智輕德、輕興趣的現象,給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發展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語文學科對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語言文字實際應用的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等內在素養的發展,幫助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

一、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原則

主體性的原則。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發展。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和課堂參與的程度,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成長。

科學性的原則。小學生正處于人格初步形成的時期,好奇心旺盛,對道德意識和團隊行為的理解不深刻,因此,教師一定要確保使用科學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開展教學,保障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身心健康成長。

整體性的原則。素養教育要求我們要全面開發學生的綜合潛能,教師一定要注重同步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循序漸進的原則。核心素養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知識的積累,教師一定要注重務實學生的基礎,擺脫傳統教育思想帶來的功利心理,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水平。

尊重差異、面向全體的原則。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個體之間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的,身為教師,我們必須包容這種差異,鼓勵學生存在觀點上的不同,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

開放性的原則。新時期下,我們開展語文教學決不能就事論事,教師要積極使用開放性的活動和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吸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擴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語文文化,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途徑

1、實施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手段

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在于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課堂導入這一關鍵的環節,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茖W而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并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到接下來的學習中,還能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具體化,降低語文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這一篇課文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幾塊奇石的圖像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并且配合上一些漫畫形象進行對比,如將某塊像猴子的石頭與美猴王的圖像放在一起,將“仙人指路”和一位仙人的圖像放在一起等。通過讓學生這樣對比觀看,學生越來越覺得這些石頭真是奇妙,進而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接下來我再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石頭是從哪來的嗎?”讓學生進行猜想,最后再為學生揭示謎題,并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向學生展示黃山奇石的魅力。這樣,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導入,能夠將教材中簡單的“黑白知識”立體化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繼而引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想象力,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多媒體導入外,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應用操作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直接導入法、問題導入法等導入方法,豐富導入環節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啟發學生的思維,達到課堂導入的教學意義。

2、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師要擺脫掉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積極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良好文化素養的生成。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教師如果一味地使用傳統的教師講授的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的心理,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得不償失。教師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經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程度。

比如,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我在班上舉辦了一場“配音比賽”。我將著名小品《主角與配角》搬到課堂上來,將小品的聲音去掉,讓學生進行配音。學生可以自愿地參與到這場比賽中來,要根據“對手”同學的語言進行隨機應變,最終共同完成作品,然后在所有選手表演完成之后,由班上的學生一起投票選出最佳的配音表演。這樣,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作品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并且給予學生時間和場合進行大膽地想象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踴躍地參與到比賽當中,營造了活躍的活動氛圍,并且積極展示自身的才能和語言能力,使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又比如,我在班上舉辦了一場“講故事比賽”,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著名影片《鋼鐵俠》的一小段片段,引起學生的回憶和興趣,接下來,再次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魔幻城堡、海底世界、未來都市等充滿奇幻色彩的場景類圖片,接著對學生說道:“同學們,鋼鐵俠獲得了穿越時空的能力,你們覺得他會穿越去哪里呢?發揮你們的想象力,編織屬于你們自己的奇幻故事吧”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編故事,到達規定時間后由小組代表講出來,或者進行組合表演都可以。這樣,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形象讓學生進行想象力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很高,紛紛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開始了一場又一場奇妙的冒險。

3、加強寫作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寫作是體現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的寫作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教師一味地傳授給學生應試技巧使得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情感,寫作教學的質量令人擔憂。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我們必須加強寫作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從而使學生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比如,某一次,我從談話中了解到班上有個學生的公交卡不小心遺失在了路上,后來是有好心人撿到,根據卡上面的姓名和學校地址給他送了回來。在與學生聊到這個故事時,我看到學生的感悟頗深,對好心人表示出了很大的感激。然而我想到,這種情感終究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消散甚至遺忘。于是,我以此為起點,鼓勵學生回憶自己生活當中遇到的令人感動的事情,將其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這樣,通過對生活事件的文學性加工,學生的情感能夠保留地更加持久,并且逐漸養成留心生活、感謝生活的習慣,對寫生活的興趣也逐漸提升,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總結

小學語文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基礎課程,對學生后續的各課程學習會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使用實用性強、滿足時代特征的方式開展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楊巧云.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5,5(39).

[2]沈月.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5,20(18).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