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心理異常原因探析

2016-01-15 13:14張雪蓮
關鍵詞:因素心理健康家庭

張雪蓮

摘要:從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方面,分析了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說明了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是社會、家庭、學校和小學生自身等諸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我們從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小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于生理、心理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心理問題的“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現實,反映了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必須關注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這些因素,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個體因素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在原因

個體因素是指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們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在原因。

(一)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小學生的某些心理問題的形成,與遺傳因素有直接聯系。研究表明:多動癥兒童與遺傳素質有關,同卵雙生子同病率為85.7%,異卵雙生子為33.3%。遺傳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還受個體神經系統類型的特點的影響。例如,高級神經活動強而不平衡的典型膽汁質的學生,容易形成沖動、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礙;高級神經活動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質的學生,容易發生孤獨、焦慮、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

(二)生理因素

1.生理疾病或機能障礙

兒童時期曾經患過的某些傳染性疾病,如腦炎、腦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會對腦神經組織造成嚴重傷害,從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礙。某些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如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調,也會引起小學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異常。如甲狀腺素缺少會導致智力遲鈍、記憶減退、語言遲緩、情緒淡薄等心理障礙(如克汀?。?,而分泌量過多也會導致神經過敏、情緒激動等癥狀(如甲亢)。

2.身體發育

首先,身體發育影響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身體發育良好的小學生,在與他人展開社會交往時往往容易獲得積極的評價,從而獲得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而身體發育不良,甚至出現異常的小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可能更多地獲得有意或無意的負面評價,從而產生消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再次,身體發育還會影響兒童個性的發展。個子矮小、協調性差、體質相對較弱的小學生,傾向于表現出膽怯、消極和焦慮的個性。而身體健壯、精力充沛的小學生,則往往表現出喜歡自我表現、富有創造性、健談等人格特征。此外,體質強健的兒童,父母往往會給其更多的獨立空間,因此更容易形成樂觀開朗、生氣勃勃的個性特征。

(三)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的實質是心理的功能狀態,而決定心理功能狀態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活動的內部機制。所以,小學生的各項心理素質的發展水平和內部機制的完善程度也是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心理發展的矛盾與沖突

心理發展中的矛盾與沖突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在某些情況下,有些矛盾還是心理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當心理矛盾與沖突過于激烈或持久,以至于主體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無法協調和處理,就可能產生心理困擾,導致某些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對于小學生來說,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有: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心理過程發展不協調的矛盾,個性心理結構發展不完整的矛盾,自我發展與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小學生的心理狀態,是我們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關注的問題。

2.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是需求不遂的結果,是導致心理壓力、引起消極情緒體驗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遭受挫折后可能引起多種反應,從效果上看,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反應包括繼續努力、調整期望值、改變目標、升華行為等;消極的反應包括攻擊行為、退化行為、退縮行為、固執行為等。消極的挫折反應常會成為某些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小學生由于心理素質尚不健全,自我調節能力低,耐挫力差,在挫折之下易出現各種身心障礙。

3.不良個性

目前,小學生中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幼兒時期較長時間的獨處,會使孩子缺乏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入學后有一些孩子自我封閉、孤僻、不合群,缺乏自信心等漸漸顯露并愈發明顯。還有一些學生過分爭強好勝,虛榮心、妒忌心較強,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這些都對他們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多子女家庭及農村的留守兒童等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不良個性都會導致入學后的不適應,從而影響心理健康。

二、家庭環境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環境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的影響在減弱,但是兒童時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響卻是一生都無法消除的。家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較大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結構

家庭結構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結構,家庭結構的穩定狀況對小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離婚問題是當代兒童面臨的最嚴重、最復雜的精神健康危機問題。兒童心理學家李·索克說:“對于孩子來說,父母離婚帶來的創傷僅次于死亡?!鄙钤陔x婚家庭的兒童將面臨著學業、情感及社會的諸多困難與障礙。在我國,有許多研究證實了家庭結構異常對學生行為問題的影響。王玉鳳等20-23發現:在不同家庭類型中以單親家庭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最高(19.4%),差異顯著。張玲玲發現家庭結構健全和諧的家庭,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諧、經常爭吵、以及單親家庭,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明顯不利,使兒童產生軀體疾病、心理障礙比例較高。

(二)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即指家庭的環境氣氛和情調。武麗杰等研究表明兒童行為與家庭環境有密切關系,和諧的家庭氣氛是促進兒童行為發育的有利條件。徐勇等的研究證明:小學生行為問題的發生與其家庭環境的親密度顯著相關。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小學生活潑、開朗、誠實、謙遜、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強;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圍則會使孩子膽怯、自私、嫉妒、孤獨、

懶惰、行為放任、不講禮貌。

(三)家庭關系

家庭關系主要由父母之間的關系(夫妻關系)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親子關系)構成。家庭不和與心理疾病、行為障礙之間的關系,無論是流行病學調查還是臨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證實。Richman和Barron調查發現,父母經常爭吵、親子關系差、家庭婚姻狀況不良等與兒童行為顯著相關。緊張的家庭關系會給小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成為心理創傷的背景,從而使小學生的性格帶有一系列消極特點。

(四)教養方式

在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上,國內外許多研究都得出一致的結論,認為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難以適應社會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發子女產生神經癥的危險因素之一。劉坤等研究結果顯示:小學生行為問題的發生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在行為問題學生中教育方式為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況均顯著低于無行為問題學生。

(五)家長的榜樣

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除了通過“言傳”,即口頭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身教”,即通過兒童模仿的心理機制發生作用。模仿是小學生心理的一個顯著特點,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正是按照榜樣來檢驗和調整自我意識和行為傾向的。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和麥克唐納通過實驗證明,兒童社會行為的成熟模式的學習受兒童可引的榜樣的影響多于強化方面的影響,換言之,兒童更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說什么。因此,作為家庭中權威人物的家長能夠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榜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方式與心理健康。

(六)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父母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狀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養高,會用自己的知識和強烈的求知欲去影響和教育子女,培養他們頑強的進取精神。王玉鳳等20-23對2432名學齡兒童的調查發現,父母文化水平與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呈負相關,父母受教育程度愈高,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愈低,反之,父母受教育程度愈低,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愈高。就心理素質而言,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是行為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態,父母的心理障礙也會毫無例外地影響到孩子的心靈,很難說心理不健康的父母會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三、學校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導因素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和系統性的特點而具有無可代替的主導作用,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極大。

(一)校風與班風

良好的校風對師生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種凝聚力,可以增強小學生的集體意識,恰當地履行義務和行使權利。在這種風氣下,小學生的心理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健康發展。班集體是小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單位,同時也是小學生完成社會化過程的重要條件。班級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將會對學生產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極影響。在小學中,部分學生在班級中地位偏低,長期受忽視或排斥,容易形成嚴重的自卑心理、敵對情緒和逃避傾向,可能導致交往障礙及同學關系緊張等。在一些班級中存在不健康的小群體和嚴重的欺負行為,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很可能使部分學生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導致進一步的混亂。而到最后,不論是欺負人的學生還是被欺負的學生,都會形成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如蠻橫、霸道、怯懦、虛偽等。

(二)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包括學校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物質環境包括教室衛生、校園的自然環境、教學設施、衛生設施等,是學校教育工作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在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中,全校師生相互尊重、理解,相互關心和愛護,反對體罰、諷刺、打架和罵人,這種和諧的積極環境必然會使其中的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最直接的促進作用。

(三)教學內容和方法

當前我國多數學校的教學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某種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心理壓力。調查表明,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學習焦慮,害怕上學,擔心考試,產生一系列軀體和心理疾病,如頭痛、失眠、神經衰弱、食欲不振、焦慮、抑郁等現象。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孩子們是憑形狀、色彩、聲音和一般感覺而思考事物的;假使有人想強迫他們憑借其他方法來思考事物,那么他便是無理地、有害的脅迫著孩子的天性?!边@段話恰當地概括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隨著素質教育的真正貫徹落實,改進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這將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教師素質

教師的素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他們的才能、個性、教學藝術、教育方法都深深地影響著小學生。素質較高的教師懂得學生的心理,不會經常在全班學生面前嚴厲地批評或諷刺學生,而是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誘,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從而形成積極的人格特征。一些小學教師自的心理不夠健康,如過于情緒化,對學生的態度極易受自己情緒的影響,缺乏應有的自制力,這種消極的和不穩定的情緒常常是造成部分小學生某些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的原因。

(四)師生關系

小學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尤其是在低年級學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長在內的其他人所無法比擬的。正因為如此,師生關系的優劣對小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明顯而深遠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使小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對學校生活感到愉快,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然而,由于少數教師在教育觀念上落后,導致教育行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這就會對學生的健康發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響。

四、社會環境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誘發因素

(一)社會政治、經濟生活

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狀況是決定一個人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基礎。當前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由于社會競爭加劇、收入差距拉大、社會變革頻繁、不穩定因素增多(如下崗、離異)、生活壓力增大等原因,加上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社會治安、就業現狀、社會保障等問題,造成人們精神壓力更大,挫折感增多,不平衡心態比較普遍,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安全感水平下降,這一切都增加了人們的焦慮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人的情緒會對小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導致其情緒不穩定、迷惘焦慮。甚至有極少數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對自己未來的升學、就業、擇業前途感到了悲觀無望。

(二)大眾傳媒

大眾傳媒在現代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伴隨著網絡、電視成長起來的小學生來說,上網、看電視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除了正面、積極的作用外,傳媒中一些暴力、色情、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內容的傳播、渲染,對兒童的心理行為和價值觀的發展也會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引起模仿或成為罪錯的直接誘因。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沉溺于網吧、迷戀于網上游戲或在聊天室里跨越時空的“談心”,出現了“網絡綜合癥”這一新的身心障礙,已成為引人注目的社會現象。

(三)社區環境

社區環境中的建筑物、道路、空氣、光線、音響、綠化等因素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作用。比如城市中的高樓林立、雜亂無章、空氣污染、色彩單一等“非人格化的環境”因素,對人的感覺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刺激,使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心情容易煩躁。此外,在社區環境方面,由于人口密集而導致的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人際沖突加劇、生活壓力過大等問題,可能成為誘發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刺激源。

總之,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是家庭、學校、社會和小學生自身等諸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在諸因素中,對小學生心理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環境與學校教育,二者在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只要我們從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入手,因材施教、及時教育,就能有效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建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4(6):70-72.

[2]田云蘭.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8):39-40.

[3]張向葵.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2.

[4]周燕.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環境因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18(2):21.

[5]王玉鳳.北京城區2432名學齡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報告:學校行為問題與家庭環境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8,

[6]張玲玲.小學生心理衛生調查分析[J].中國校醫,2002,16(5):554.

[7]武麗杰.影響10~12歲學齡兒童行為的家庭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6):605-606.

[8]徐勇,楊魯靜.影響兒童行為問題的家庭環境因素[J].中國學校衛生,2003,24(1):7-9.

[9]蘇林雁.家庭因素對兒童行為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1,(5):26-27.

[10]陳家麟.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初探[J].揚州師院學報(社科版),1992,(4):95-97.

猜你喜歡
因素心理健康家庭
家庭“煮”夫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戀練有詞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