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學生人際交往的研究與干預

2016-01-15 03:50尤揚李翠君
關鍵詞:實驗班輔導分數

尤揚+李翠君

摘 要:初中生人際交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可能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本文測量北京市某中學2014級初一年級學生的人際交往焦慮水平,使用交往焦慮感量表(IAS),考察不同性別和是否為實驗班影響因素上的表現情況。試圖對測量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干預措施和對策建議,以期有效地解決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關鍵詞:人際交往;焦慮

一、研究問題

(一)測量北京某中學2014級初一年級學生的人際交往焦慮水平。

(二)使用交往焦慮感量表(IAS),考察不同性別和是否為實驗班影響因素上的表現情況。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被試:北京某中學2014級初一年級全體學生

被試分布情況:男同學250人,女同學326人,共576人。問卷回收率為100%,經篩查全部為有效問卷。

(二)研究工具

1.關于量表

選用Leary編制的交往焦慮感量表(IAS),該量表用于評定獨立于行為之外的主觀社交焦慮體驗的傾向。

交往焦慮感量表(IAS)含有15條自陳條目(如附件1所示),被試對這些條目按5級分制予以回答:A、與我一點也不相符;B、與我有一點相符;C、與我中等程度相符;D、與我非常相符;E、與我極其相符條目是根據下述兩個標準選出的:(1):涉及主觀焦慮(緊張和神經癥)或其反面(放松、安靜),但不設計具體的外在行為。(2):條目大量涉及意外的社交場合。量表經歷4個階段從最初的87條中選出現在的15條。其總分從15(社交焦慮程度最低)到75(社交焦慮程度最高)。

2.問卷評分標準:交往焦慮測評結果根據受測者測評分數分為1、2、3等級,當受測者分數15——29分為等級1;當受測者分數30——48分為等級2;當受測者分數49——75分為等級3。

3.關于等級

交往焦慮測評結果處于分數等級1,表明受測者所體驗的社交焦慮感較低,在一般的社交情境中,通常能夠應對自如。即使面對不太熟悉的人,也常常充滿自信,態度大方,極少有緊張拘束的感覺。

交往焦慮測評結果處于分數等級2,表明受測者所體驗到的社交焦慮感處于中等程度,有時受測者在某些事先不曾做好準備的社交情境中,會有一定的焦慮感出現,這屬于正常的防御心理。

交往焦慮測評結果處于分數等級3,表明受測者所體驗到的社交焦慮感較高。在一般的社交情境中,常常體驗到高度的緊張焦慮,有時伴有心跳加速的反應。

(三)信度分析

本次調查信度良好,Alpha=0.799,分半信度SB=0.864。

Alpha系數是內部一致性的函數,也是試題間相互關聯程度的函數,一組試題之間或許有相當的關聯性且是多維的。

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是常用信度檢驗方法之一。反映測驗項目內部一致性程度,即表示測驗測量相同內容或特質的程度。具體分析是在測驗后將測驗項目分成相等的兩組(兩半),通常采用奇偶分組方法,即將測驗題目按照序號的奇數和偶數分成兩半,然后計算兩項項目分之間的相關。相關越高表示信度高,或內部一致性程度高。

三、測量結果

(一)初一年級全體學生交往焦慮測評結果等級情況

交往焦慮測評結果處于分數等級1的同學為247人,占總體的42.9%;處于分數等級2的同學為310人,占總體的53.8%;處于分數等級3的同學為19人,占總體的3.3%。具體如表1所示:

從上面等級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我校初一年級學生整體來看交往焦慮水平較低,即表明我校初一年級學生人際關系良好的居多,說明他們與他人的相處能力較強,屬正常水平。

(二)人口特征在人際交往焦慮水平上的差異性檢驗

1.性別的差異性檢驗

因為性別只有兩個水平,因此,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初一年級學生的人際交往焦慮水平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實驗班與否的差異性檢驗

因為是否為實驗班只有兩個水平,因此,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初一年級學生的人際交往焦慮水平在是否為實驗班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實驗班同學的人際焦慮水平平均值低于非實驗班同學。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實驗班的同學學習成績相對較好,從小受到師長喜愛和表揚的對象,這很可能使他們出現驕傲情緒,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自我為中心會影響他們與其他人的交往.過度的自我為中心甚至會導致人際關系惡劣,久而久之會給同學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及焦慮的情感體驗。另外,實驗班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競爭意識很強,可能由此產生嫉妒等影響與同學交往的負面情緒,這也會增加部分實驗班同學的人際交往焦慮水平。因此,實驗班同學的人際交往焦慮水平與非實驗班同學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四、測量結果分析討論

我校初一年級學生人際焦慮水平較低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一、家庭因素

1.家長的理解和包容

心理學家舒茨認為兒童與父母雙親的交往關系會直接影響到兒童長大后的社會行為。如果兒童與雙親交往少,會出現低社會行為,如傾向內部言語,與他人保持距離,不愿參加群體活動等;如兒童對雙親的過分依賴則會形成高社會行為,如總是尋求接觸,要求給予注意等?,F在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與父母一起生活在一起,而父母對于子女多數采取包容的態度,因此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在學校很容易把對父母的依戀關系轉移到與同伴關系上,而為了使這種依戀關系穩固,需要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不斷地調整。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較好的人際關系,人際焦慮水平處于較低狀態。

2.家庭中的民主關系

心理學家舒茨認為父母雙親對于子女的是否采取民主的教養方式,將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父母如果過分控制子女,則易于形成轉制式行為方式,如兒童傾向于控制他人,易獨斷獨行,這十分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父母雙親對兒童既有要求又給他們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種自主權,會使兒童形成民主式的行為方式。因此為他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了前提和基礎。

3.家長的愛的情感給予

心理學家舒茨認為如果兒童在小時候得不到雙親的愛,經常面對冷淡和訓斥,長大后會出現低個人行為,如表面友好但情感距離大,常常擔心不受歡迎,不備喜愛,從而避免有親切關系,這不利于兒童長大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兒童生活在溺愛環境中,長大后會出現高個人行為,如強烈尋求愛,希望與人建立親密的情緒聯系;如果兒童能獲得適當的關心、愛護,就會形成理想的個人行為,長大后既不會受寵若驚,也沒有愛的缺失感,能恰當地對待自己。

4.家長的肯定和接納

當今社會的中學生都是在家庭的肯定和接納中長大的,這種被肯定和接納感會遷移到他們與其他人交往中。在愛與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大多數與人交往時候會表現的坦然大方,因此他們很少有人與他人交往時會感到緊張和焦慮。研究結果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城鄉差異,與農村青少年的父母相比,城市青少年的父母對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溫暖與理解[2]。

5.獨生子女自信心較強

當今的初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肯定中長大的,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自卑心理作用很小。雖然有點同學會表現出任性等特點,但是他們會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到人際交往的技巧,并作以適時的調整。而對于非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自卑心理表現的較為嚴重,容易產生人際交往焦慮。

二、自身因素

1.所處特殊階段——青春期

這一年齡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或者正在步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心理很強,并且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叛逆心理使得他們很容易與父母發生看法上的不一致,從而導致矛盾和爭吵,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傾述的對象。

2.所處生活環境——大城市

城市的孩子自信心強于農村孩子,這是他們的人際交往中的低焦慮強有力的保證。缺乏自信心極易導致人際交往焦慮情緒的出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交往障礙。

三、學校因素

1.尋求同伴認同

人與人交往過程中十分渴求同伴認同,很多學生為了尋求同伴的認同,而隱藏和改變很多不適合與他人良好交往的行為習慣。

2.團結合作的教育

當今社會團結合作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視學生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政治、體育和心理教育中滲透著這方面的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們的交往十分有利。

以上這些原因都十分有利于初中生人際交往的發展,因此我校初一年級的學生在人際交往焦慮水平上表現較低,這與他們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

五、干預措施及對策建議

(一)干預措施

1.團體心理輔導

本研究首先對篩查出的19位人際交往焦慮水平較高(人際交往焦慮水平為等級3)的同學進行團體輔導(附件2),該輔導方案是在13級初一學生團體輔導干預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實際修改而成。目的是使這些學生在團體心理輔導的環境中感受與人交往的樂趣,降低他們的人際交往焦慮情緒。

經過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手段之后,再次測量這些學生的人際交往焦慮水平,對于焦慮水平仍然較高的同學進行個別咨詢。

2.個別咨詢

本研究將個別咨詢作為團體心理輔導手段的補充,目的在于彌補團體心理輔導的局限,以達到干預的良好效果。

(二)對策建議

1.確立正確的交往觀念,開放自我主動交往

向別人敞開心扉的同時,別人也會相應地向你敞開心扉。想了解別人,最后先讓別人了解你自己,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在人際關系、人際交往的建立與維護中,對于任何交往的人,都應首先接納,喜愛他們,保持在人際交往中的主動地位。所以說如果中學生要想贏得別人,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必須交往的主動者,主動交往,爭取處于主動地位。

2.養成良好的交往品質

多項研究表明,中學生所能接納的特質主要有:真誠、寬容、信任等。交往需要有愛,友愛需要真誠。

3.克服交往心理障礙

中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常出現如下交往心理障礙,第一,羞怯由于一些學生害羞,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礙了與同學、老師的交往??朔π?,重要的是要解除思想包袱,樹立牢固的信心,肯定自己的長處。應當鼓足勇氣,敢于說第一句話,逐漸學會主動與老師和同學溝通。第二,自卑,自卑的主要表現就是缺乏自信??朔员案械牡谝徊绞且獙W會全面客觀地分析自己,增強自信。此外,要努力塑造良好的性格,擺脫他人對自己的成見,尋找新的環境重新表現自己。第三,封閉,封閉是一種有意無意地把自己限制在最小交往圈的狀態,習慣于封閉自己的學生,往往遇事固執己見,對人處處設防,難于與人交往。因此,要正確分析和認識自我。不把自己看得過高,也不要把別人貶得過低,將自己放在同學群體的恰當位置上,積極感覺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讓自己從封閉中開放起來。

4.不隨意遷怒于他人

除非是原則問題,不要爭得面紅耳赤。一般來說,不要為一些小事勃然大怒,甚至翻臉,要表現出有氣量,有涵養。動不動就生氣的人,會失去朋友。如果有人招惹了你,你很想發脾氣,那么請嘗試一下"滯后5秒鐘原則"。即:原地踱踱步,數數衣扣或做深呼吸等,緩解5秒鐘后再回應對方。你會發現自己對這件事的處理可能完全是另一種方式。

5.不要口無遮攔

人際交往中,說話之前,要考慮一下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口無遮攔,想說什么說什么。除非是親密的朋友,否則最好不要對個人的衛生狀況妄加評論。如某人的肩膀上有頭屑,或口中很難聞,或拉鏈沒系好等等。許多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尤其對于女性,年齡更是個人秘密,不愿被人提及。

6.學會欣賞和贊美他人

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是有自己的缺點,如果抓住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對方的長處,那么在與對方交流和交往中是缺乏肯定和接納,一個不能真正接納他人的人很難在交往中被他人接納。換個角度看待人和事物,你會發現另一片天空。

7.真誠和信任。"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帶上你的微笑,帶著真心、誠心、善心、愛心、關心、平常心、寬容心等積極心態與人交往,你會感覺到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不足應有所認識,并善于聽從別人的勸告與幫助,勇于承認和改正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你對別人的真誠會為你贏得更多的信任。同時,如果你信任別人,別人則會更加信任你。

參考文獻

1. 樊富珉.心理咨詢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2

2. 張文新.心理發展與教育[J].1997.3

3. 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實驗班輔導分數
基于語料庫的詞塊教學對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登鸛雀樓
十二星座家長怎樣輔導作業
“自然態”科技創新輔導之無心插柳
與天才班的人談戀愛
高校大類招生模式按實驗班/基地班招生
生涯規劃團體輔導課程開展研究
一種快速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難點,分數更上一步
超常發揮的“幸運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