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改革

2016-02-04 09:02王江萍
黃河之聲 2016年14期
關鍵詞:概論傳統音樂

王江萍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改革

王江萍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本文針對目前高校本科音樂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中國傳統音樂概論》在教授過程中出現的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方式陳舊化、教學手段單一化等現象,指出進行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急迫性與重要性。提出本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希望與同行進行切磋、探討,以求提高《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水平,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傳統音樂;音樂教學;改革措施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是高校本科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本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了解與把握傳統音樂文化的精神與特質,加強歷史責任感。

但是,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太樂觀。究其原因,有學生、教師和學校以及大的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受社會各類綜藝節目、影視以及明星效應影響,青年學生是喜歡流行音樂的主流群體。就當代大學生而言,其年齡主要是“九五后”,相比“八零后”,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音樂意識淡薄,不了解、不關心、不喜愛。而教師方面,則經常因教學模式陳舊化、教學手段單一化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另就學校方面,實踐活動資金、教師培訓重視力度不夠,也是導致課程教學水平得不到明顯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針對以上現狀,本文就如何對《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一、教學內容實際化

目前,《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在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不一。主要有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袁靜芳主編的《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福建教育版社出版,王耀華主編的《中國傳統音樂概論》,還有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的《民族音樂概論》等。筆者認為,不論選用哪種教材,都必須要結合學生專業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比如所教授學生的專業是音樂表演,那么,教學內容則應側重民間歌曲、民間器樂與樂種,其次,還可以增加民間舞蹈、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的內容。而宗教音樂方面的內容,則應根據學生接受程度、理解能力等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刪減。如果所教授學生的專業是音樂學,則可以側重撰寫相關論文,研究相關課題,提高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水平。

二、教學課件數字化

近年來,高校授課教師大都在授課方式上采用了多媒體PPT課件結合傳統板書的形式,使得課程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尤其很好地解決了音樂類課程視聽困難的問題。鑒于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一直以來偏向理論化的特點,非常有必要配合傳統文字教材,制作研發一套適合學生的教學軟件。將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大量音樂作品依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編輯制作各類音視頻供學生使用。努力做到音樂數字化與傳統音響完美結合。

三、考試形式靈活化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的傳統考試是理論閉卷筆試的形式,其優點是能夠基本考察、了解到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但缺點是學生為應付考試死記硬背基本知識點,背完、考完就忘,甚至懶于復習背記,僥幸作弊。最終學無所獲。為了杜絕此種簡單單一、效果不佳的考試模式,我們可以嘗試改革考試形式。比如我們可以將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從以往傳統理論試卷形式變為實踐考察。具體可以在眾多經典傳統音樂作品中抽查學生表演情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對音樂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在基礎理論試卷的基礎上,補充關于中國傳統音樂相關內容的課題論文考察。通過一學年的學習,使學生既有實踐的廣度,又有理論的深度,能夠較為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學習方式實踐化

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老師,同樣,教學不是為了應付學生。大學生學習不是為了簡單了解、識記基礎知識點,而是為了學到發現并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為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學以致用,我們必須嘗試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在《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教學中,不斷拓展延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傳統音樂實踐能力,使學生變得真正從內心喜愛中國傳統音樂,進而才能很好地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歷史責任感。

為此,我們應該將傳統的學習方式注入一些活力,將以教師為主體的死氣沉沉的理論講授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課堂。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傳統音樂實踐活動。

(一)課堂實踐活動

結合《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各章節知識點,每涉及到諸如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舞蹈、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等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在課堂上安排唱、奏、舞等表演環節。根據學生專業的實際情況,大多數學生都是學習聲樂和器樂專業的,再加上民間歌曲是其它一切傳統音樂的基礎,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教唱學生大量的中國經典民歌上,教唱過程中,要盡量讓學生模仿各地方言,用方言來演唱民歌,細細品味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民族的民歌韻味,真正理解什么是中國傳統音樂的帶腔性、五聲性、即興性、變異性以及織體的單聲性和節奏的自由性等形態特征。這樣學習下來,既寓教于樂,又興趣濃厚,容易提高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增強,學生在唱、奏、舞等的表演體驗中,不自覺地就加深了對傳統音樂的感情。

(二)舞臺實踐活動

但是,囿于實踐場地的限制,教室畢竟不同于舞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非常有必要定期帶領、組織學生參與、舉辦《中國傳統音樂概論》教學實踐音樂會。在教師的課程、作品講解下,讓大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充分展示給

學校廣大師生,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又可以很好地將豐富的中國傳統音樂知識普及到學校各專業師生,可謂一舉兩得。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課程要想真正走出一條特色之路,除了教師、學生,還需要得到學校、社會的足夠重視和支持。在資金允許的前提下,我們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田野采風活動,走入中國傳統音樂的土壤——民間,通過采訪老藝人、收集歌譜、樂譜等一手資料,繼而進行地域性課題研究,深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情況,真正培養出喜愛中國傳統音樂、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懷。除此以外,還可以不定期地為大學生安排專家講座,開拓視野、開闊思路,為培養具有新時代民族風骨、民族精神的大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p>

[1] 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 蔡奉伶.淺論中國高校的傳統音樂教育.中國校外教育,2008,09.

[3] 江明淳.中國民族音樂.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 喬建中.中國經典民歌鑒賞指南.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5] 胡登跳.民族管弦樂法.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6] 袁靜芳.民族器樂.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概論傳統音樂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與人文情懷的結合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音樂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