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教學轉型為中心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2016-03-19 16:58龔雄飛
今日教育 2016年2期
關鍵詞:學本研修轉型

龔雄飛

自2012年重慶市實施“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以來,沙坪壩區按照全市的統一部署,始終堅守“學本”立場,全面推進以教學轉型為中心的課程改革,加快促進了區域教育現代化進程。本文將從學本課堂理念的系統設計、學本課程資源的區域開發、學本課堂行動的本土創新三個方面,介紹沙坪壩區推進學本課堂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一、學本課堂理念的系統設計:

從模式構建到標準制定

何謂學本教學?為什么要提出學本教學?如何實施學本教學?這是沙坪壩區實施“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首先必須回答的一系列問題。

(一)學本教學的理念確認

“卓越”即“卓而不同,越而勝己”,是一個描繪理想的詞語。所謂“卓越課堂”其實是對理想課堂的追求。我們認為,“卓越課堂=過程的優化+結果的優質化?!?/p>

沙坪壩區“學本式卓越課堂”,簡稱“學本課堂”或“學本教學”?!皩W本”不同于指向教育對象的“生本”,而是更進一步指向了教育對象的學習實踐活動。用佐藤學的話說,“學習是學生人權的中心內容,是希望的火種”?!皩W本教學”的價值追求就是學生學習權的普遍實現?!白吭秸n堂”雖千姿百態,但“學本”乃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根本立足點。經過廣泛深入探討,全區上下達成共識:學本教學的構建,要將師生關系重新定位為“平等、尊重、信任、民主”的關系,彰顯教學的四大特征(即主體性、生命性、互動性、生成性),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

(二)學本教學的模式建構

模式是理念與行動之間的“橋梁”。沒有模式,如同搞建筑沒有“施工圖”,再好的理念也是空中樓閣。學本教學的基本模式是“先學后教,互助展評”,根據學校、學科、學段、課型乃至學情的不同,可以創生百花齊放的程序變式,實施和而不同的教學程序。只要能體現“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學本教學四項基本原則,呈現“當堂自學、同伴助學、活動展學、互動評學、教師導學”等五種基本課堂形態即可。學本教學堅守“以學習為本,以發展為本”的價值取向,致力于追求開放包容、以校為本、師生自為的區域教學文化。區域內各學科、各中小學積極主動地開展了教學模式建構行動。既體現了區域學本教學價值取向,又彰顯出學校的文化個性。

(三)學本教學的標準研制

我們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學本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區域學本教學評價指導標準按照“通用標準+學科標準”架構組織研制?!巴ㄓ脴藴省笔呛w中小學各學科的基本標準,由“四維三學”構成?!八木S”指目標、過程、效果和特色四個維度,“三學”指自學、互學、展學三種基本學習形式。

從整體的分值分配來看,“過程”維度屬于“重中之重”(占60分)?!叭龑W”缺一不可:自學是前提,互學是主體,展學是提升,是跨越。我們給展學的賦分最高(占30分,相當于自學、互學賦分之和),因其最具綜合發展價值,需要大力倡導。圍繞著學生的“三學”,給教師教的行為設置了若干相應的評價標準,引導教師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在通用標準的統領下,組織研制了24個學科標準,實現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所有學科的全覆蓋,成為國內少有的系統化、本土化新課堂評價標準。并逐步實現課堂評價標準的校本化。

二、學本課程資源的區域開發:

從規劃引領到系統重建

從來就沒有脫離教學內容而孤立存在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學轉型必然是連同教學內容調整和變革一起進行的。從“最大限度實現學生學習權”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們十分強調課程對于學生學習的適切性,提出了“學本課程”。

(一)課程體系的科學規劃

“學本課程”就是指滿足學生需要、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其在內容選擇上順應學生的興趣,注重與學生生活世界及內心世界的聯系,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實施路徑上尊重學生知識建構和情意發展的規律,將學生學會、會學與樂學熔為一爐。

為了推進課程學本化,我們啟動了中小學課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舉行了為期近兩個學期的中小學課程建設主題高級研修班,對象幾乎涵蓋全區中小學所有校級干部和中層干部。區教委出臺了《沙坪壩區中小學課程建設指導意見》。隨后,會同高校課程專家對全區所有中小學編制的學校課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進行了點對點論證、指導。2015年1月起,各中小學的課程建設開始正式實施。

(二)國家課程的學本設計

國家課程只有通過教師這個橋梁和中介加以處理之后,才能轉化為實施層面的課程。而教師對國家課程的傳統處理方式是通過教案、習題編制來實現的,極容易形成“教本”思維。我們通過學本資源的聯合開發,把傳統的“教案”轉換為“學案”,以此助力教師備課的轉型。

學案重在學習問題的設計——把課堂學習過程設計成指向問題解決的一連串活動。研發團隊堅持“功能導學化、導學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思維品質化”原則,分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導學問題、課堂檢測”四個部分,組織開發、逐年修改并免費提供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等9個學科的導學資源——“導學精要”,將其作為學生課堂學習支持系統的重要文本載體。

在“導學精要”的編制過程中,強調突出“重難點”和“主問題”,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有余地。通過組織開展“專家講座”“課題研究”“主題研修”“送訓下?!薄艾F場診斷”“導學精要設計大賽”等系列活動,探索運用策略。部分學校還開發了符合學校校情和學生實際的課堂導學資源。

另一方面,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引導中小學引進外地課改實驗項目。2013年底,指導高灘巖小學率先引進“自主識字”實驗項目。隨后,逐步在沙坪壩小學、森林實驗小學、新橋小學、大學城一小等一大批小學推廣。這些學校一年級80%學生識字量達到2000以上。此后,“數學文化”“公民教育”等優質課程也先后在沙坪壩區域性推進,不僅豐富和優化了國家課程,更增強了學校干部教師課程建設的意識、能力與自信。

(三)校本課程的學本開發

在國內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中,基于學校特色打造、校長個人情趣和教師特長發揮的考量較多,而如何滿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要的考量較少,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性和參與性尤顯不足。因此,校本課程建設必須轉換視角。

我們在指導學校制定和落實課程建設三年規劃過程中,始終堅持學本立場,以過程評價促深度課改,把關注學生興趣、滿足學生需要和豐富學生學習經歷擺在首位,將著眼點和落腳點鎖定于學生的學,鼓勵學校構建多樣化、可選擇、樂參與、廣收獲的校本課程體系。2015年10月,區教委會同區教師進修學院以片區為單位組織開展了學校課程建設展示評價活動。各片區先后開設會場,所有校長對本校階段性課程建設進展情況進行現場報告。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院相關人員逐一點評診斷,提出改進意見。目前,全區所有中小學正行走在基于學本立場的校本課程建設路上。樹人景瑞小學的“蘭韻課程”、高灘巖小學的“七彩課程”、71中的“和美課程”、鳳鳴山中學的“藝體課程”等,都在校本特色中凸顯出了學本意蘊,在區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學本課堂行動的本土創新:

從研修轉型到區域推進

有了新的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范式,是否就能自然生成新的課堂文化呢?在我看來,學本課堂五年行動計劃實質是一場以教學轉型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而研修轉型是教學轉型的前提,全員練兵是行為轉化的條件,評估導向是系統變革的指針。

(一)研修文化的轉型與重構

我們與學本課堂行動計劃同步啟動了研修文化重構活動,目的是以教學轉型促進教研轉型,以教研轉型引領教學轉型,在二者的良性互動中深度推動區域課程改革。

研修轉型就是要構建“研修行一體化”的區域研修文化。這用顧泠沅先生的話來說,教師一方面“聽了未必接受”,另一方面“接受了未必會用”,專業人員所具有的知識大多是緘默(不能解釋)的、個體化的,而且嵌入于情境活動之中才能學會。只有“研修行一體化”才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我們以問題為導向的研修文化重構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推進研修內容從“研教”向“研學”轉型,從過去重點研究“教師怎么教”轉向重點研究“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導”。二是推進研修方式從“單研”向“群研”過渡,將全區86所中小學組成13個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校際共同體,并在其下組建各類教師研修共同體,促進教師在同伴互助中加速成長。三是推進研修方法從“經驗”向“實證”轉型,以市級課題“區域構建學本式卓越課堂的實踐研究”為龍頭,下設區級31個規劃課題、16個專項課題、1000多個成長課題,引導教師探索自學、互學、展學操作技術。四是推進研修手段從“傳統”向“現代”發展,為教研員人手配備一臺數字攝像機,鼓勵運用攝像等媒體技術,以視頻案例為載體進行“微格分析”,為教師行為改進提供更直觀、更鮮活和更專業的教育引領。五是推進研修機制從“規范”向“創新”發展,積極創建新的研修機制,持續強化干部教師的改革創新意識。六是推進研修成效從“求知”向“篤行”延伸,以“行為改進”為聚焦點,推行體驗式、活動式、拓展式培訓,三年來共利用寒假、暑假開辦130多個修班,培訓人員達萬余人次。

(二)評估機制的創新與優化

區域推進學本課堂行動,離不開評估機制保駕護航。區域層面以學校專項工作評估和區級教學質量監測為突破口,做到“雙管齊下”,規范并引導中小學的學本課堂建設行動。

學校專項工作評估由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牽頭、區教育督導評估中心具體負責。一是注重過程評價。學期初制發評估方案,評價內容分解到區教委每月下發的重點工作之中(每月一次推進會、每月幾項重點工作、每月一場“學本課堂大講堂”,體現思想引領與難點突破結合的工作特點),采用實地查看、網絡評價等方式,通過專題評估與資源網向各共同體和學校及時反饋情況。二是注重結果評價。對全區13個校際共同體、26所中學、54所小學進行結果評價,把評價分數與等級、特色與問題編印成全區“學本課堂”評估報告,將其反饋到每一所學校,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考核內容。既注重過程評價的反饋矯正,又強化結果評價的激勵導向,讓評價產生強大的驅動功能。

教學質量監測緊密結合學本課堂建設需要,在監測的內容與方式上力求創新。從2014年開始,區域教學質量監測對象為學校自行上報的某個年級的若干學習小組,監測形式分紙筆測試和綜合能力測試。其中,綜合能力測試成績由小組成員在自學、互學、展學三大板塊的表現予以確定。監測結果納入對學校以及校際共同體的綜合評價考核范疇。與此同時,我們還引導中小學結合自身實際,著眼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建立并完善校本教學質量監測體系。

(三)學本課堂的歷練與展評

在《沙坪壩區中小學“學本式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中,我們設計了“3+2”推進步驟,即前3年轉型升級,全面達標;后2年鞏固提高,再上臺階。我們注重校際差異,把學本課堂分為規范課堂、高效課堂、精品課堂三個層次,前三年100%達到“規范課堂”標準,后兩年60%達到“高效課堂”標準、20%達到“精品課堂”標準。

這樣的目標如何實現?關鍵是教師的全員行動和專業發展。我們認為,教師參與任何一次孤立的研修活動所獲得的發展,遠沒有親身參與一場“真刀真槍”的教育教學改革更加有效。為此,我們構建了區域教師發展運行機制,采取了過硬的策略: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第一年“樹樣板”,舉行優質課競賽;后兩年“補短板”,舉行過關課展評,過關課展評考核不合格,則下崗接受培訓再考核。按照三年整體計劃:2013年為全區各學科的優質課比賽;2014年為語數外三科之外的各門學科教師“學本課堂”課堂展評過關考核;2015年為語數外三門學科的教師“學本課堂”的展評過關考核。

2013年9月至12月舉行的“學本課堂”優質課競賽活動,在沙區教育史上創造了時間跨度最長、參賽學科最齊、參與學校最全、參加人次最多、觀課頻率最高五個“最”。2014年9月至12月舉行的 “學本課堂”過關課展評考核活動,共有1317名教師參加,區教委隨機抽取35%的教師(約471名教師)參加了共計36個科次的區級現場過關課展評考核。上學期針對語、數、外學科的公開課展評活動,全區近2500名符合要求的教師報名參加了“大練兵”。我們隨機抽取的從小學到高中270多名教師正在或即將在13個場地參加區級展評課。

自實施“學本式卓越課堂”行動計劃以來,沙坪壩區連年保持重慶市區縣教育綜合考評第一;2013年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區(縣)評估認定;高考重點本科上線2013、2014連續兩年以30%的增幅攀升,2015年再增長5個百分點;2015年在全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67節課獲市級特等獎,占比20.2%;105節獲市級一等獎,占比11.6%。特別是學生在課堂上煥發出的生命活力,更加堅定了我們推進學本課堂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新時期,我們將堅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核心,不斷探索區域推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新途徑和新策略,真正將學本理念落實到課程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不斷促進學校課程自主建設,全面提升干部教師課程能力,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充分發展。

作者系重慶市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

猜你喜歡
學本研修轉型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轉型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整體·聯系·學本
淺談“學本”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觀B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