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BS改編版《理智與情感》中電影風景的如畫風格

2016-04-15 08:08王童康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海景瑪麗安奧斯汀

王童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00)

PBS改編版《理智與情感》中電影風景的如畫風格

王童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00)

“風景如畫”的文學傳統在英國文學作品中由來已久,《理智與情感》一書的文字處處滲透出風景如畫的特點。PBS改編版的迷你劇也通過獨特的電影風景成功地還原原著“風景如畫”的文學特點,讓觀眾和達史伍德姐妹一起經歷她們的悲歡離合。

《理智與情感》;如畫美學;電影風景

改編自簡·奧斯汀小說的影視作品林林總總。2008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聯手公共廣播公司(PBS)為致敬奧斯汀重新拍攝的三集迷你劇版《理智與情感》就是一部優秀的翻拍作品。該作品不僅在情節設定和人物塑造上融入了編劇的思想,也出色地運用了影視藝術所特有的風景空鏡頭和人物融于景中的長鏡頭等拍攝技巧,結合音效以及演員們細膩的表演,用獨特的電影風景成功地還原原著“風景如畫”的文學特點,讓觀眾和達史伍德姐妹一起經歷她們的悲歡離合。

1.“風景如畫”與奧斯汀的原著

“風景如畫”的文學傳統在英國文學作品中由來已久,對于“風景如畫”(picturesque)一詞的正式探討始于18世紀末,最初用于自然景觀、花園、風景畫的描述與欣賞。威廉·吉爾平(William Gilpin)將“風景如畫”解釋為對于那種適合入畫的美景的描述。尤維達爾·普賴斯(Uvedale Price)和理查德·潘恩·奈特(Richard Payne Knight)繼續挖掘“風景如畫”一詞的含義,不僅創造出了一種影響后世的新審美,同時將picturesque一詞與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論述的“崇高”(sublime)和“美麗”(beautiful)加以區分。雖然吉爾平最初表示“風景如畫”并非美的新概念,而是審美的方法論;但隨著理論的發展,“風景如畫”被視為不同于“崇高”和“美麗”的另一種美,是二者的融合。19世紀美國風景設計師安德魯·杰克遜·唐寧(Andrew Jackson Downing)將“美麗”和“風景如畫”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區分,他認為“美麗”的景致具有以下特點:線條流暢、圓滑規則、平衡對稱、 完美舒暢??藙诘铝_蘭的風景畫是“美麗”的范本;而“風景如畫”則與“美麗”相去甚遠,其特點為:不規則、斷裂、粗糙險峻的形狀。英國風景畫家T·W·特納的畫多表現“風景如畫”的特征(Tatum 1957:44;Ross 1986:12;Glickman 1998:8;Turvey 2004:13)。

隨著吉爾平的《在白金漢郡斯托縣科巴漢姆子爵閣下的花園中的對話》等文章的發表和一系列評論家的熱議,至19世紀早期“風景如畫”已經成為文學美學的新風尚。奧斯汀雖深諳吉爾平的“如畫”審美之道,對它卻始終秉承一種批判態度?!独碇桥c情感》 中第十七章,愛德華、艾莉諾、瑪麗安三人對于風景的探討就頗有意趣。奧斯汀借愛德華之口批判了僵化的“如畫”美學有矯揉造作、本末倒置之嫌。18世紀初期的文學評論家已經開始用“風景如畫”一詞概括歷史事實和小說情節的特點,標志著該詞的研究范圍從風景肖像描述向歷史敘事和小說敘事的拓展(Ross 1986:44)。因此,盡管奧斯汀諷刺這種審美觀的牽強附會,但《理智與情感》一書中詼諧機智的人物對話、意料之外的情節發展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內心處處滲透出“風景如畫”的風格魅力。

2.“風景如畫”與電影風景

改編版的《理智與情感》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技巧,給觀眾呈現了一幅“如畫”的圖景。影片通過鏡頭語言與觀眾交流,實現主題的表現和情感的傳達。奧斯汀的語言流暢雋永,以人物對話、心理活動見長,景色描寫較少(Groenendyk 2000:10)。在影片中除了對于實物細節的捕捉、演員表情的特寫和行為對話的設定,電影風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影片通過風景鏡頭的功能性轉換和“如畫”與“美麗”的對比將故事娓娓道來。

電影藝術囊括視覺與聽覺兩種感官,因此電影風景可以從兩個維度為觀眾展現“風景如畫”的特點。在視覺維度上,畫面的構圖、色彩和光影的變化借鑒自繪畫藝術。電影風景包含“美麗”與“如畫”兩類。由于鏡頭無法表達本身具有無法表達性質的事物,對于“崇高”的景致,鏡頭和繪畫一樣無法捕捉(Harper 2010)。與繪畫亦同,鏡頭需要對無序雜亂的自然進行擇取、創造,因此鏡頭之下的自然亦不再是純粹的自然,而是具有某種文化烙印和凝視權力的景觀。以起到暗喻功能的風景為例,從小處說襯托活動,烘托人物,預示情節,從大處看則是一種文化傳統、權力意志的展現。因此對于極具功能性的景觀,下文將沿用景觀設計師唐寧的觀點,探討“美麗”與“風景如畫”兩種不同景致給觀眾帶來的不同感受。

電影風景的第二個維度是聲音,亦稱聽覺景觀(aural landscape)。電影的音效與電影畫面中的色彩、形狀和動感一樣,是電影風景的另一屬性,一種無形的屬性。聲音環境使各種聲音產生聯系,同時推動著電影敘事的發展(Harper 2010:19-20)。普賴斯認為聲音也可以具有“風景如畫”的特點(Ross 1986:16)。因此電影風景可以從多種感官展現“風景如畫”。

杰克遜將電影風景在電影敘事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分為四類:地點、空間、景觀和暗喻。同一幀風景影像的畫面可能同時起到一種或者多種作用(Lukinbeal 2005)。所以《理智與情感》中通過大量景觀的空鏡頭進行場景的轉化與銜接,既交代了故事發生地點的轉換,表現了景色的優美,也作為意象對情節的推動和人物狀態的理解與闡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文將以杰克遜的觀點為標準,對影片中的電影風景進行詳細分析。

3.《理智與情感》中的電影風景

構圖上直接呈現特納式的“風景如畫”的畫面、單純呈現風景的空鏡頭亦有很多。其中農舍旁的海景是最典型的例子。海景的長鏡頭第一次出現在第一集,達史伍德母女依依不舍又無可奈何地離開諾蘭德莊園,驅車前往新家巴頓莊園的農舍。馬車在山間小路上疾馳而過,觀眾耳邊回蕩著急促的馬車聲、馬鳴聲和交響樂聲。一家人前途未卜的忐忑、背井離鄉的失落直擊內心。鏡頭從記錄透過車窗所看到的外部風景轉向艾莉諾的面部特寫,短笛和鋼琴的合奏襯托出她的悲傷;凄婉的長笛聲好似她內心對愛德華難言難決的思念。天色將暗,畫面追隨馬車轉向山谷,煙如織,傷心碧。吊镲的滾奏加入背景音樂如同風聲,更襯托出即將見到新家的母女渴望、期盼又忐忑的復雜心情。隨著滾奏結束后的一聲敲擊,畫面恰到好處地從搖曳的樹林轉向洶涌的大海,長短鏡頭切換,海景第一次出現,色調陰郁,風雨交加。風聲、海聲和陰冷的色調襯托出農舍的破敗,也為之后一家人的沮喪進行鋪墊,更突出了艾莉諾的成熟、理性和堅強。

第二次出現海景的長鏡頭仍是在第一集,達史伍德母女在新家安頓好后的清晨,薄暮冥冥,海天一色。輕快的背景音樂和富有生機動感的畫面交代了地點和時間,也預示著達史伍德母女將展開新的生活。第二集開始時出現的海景畫面,在構圖上與此相似,作用也異曲同工。是夜朗月疏星,浪花輕柔地涌上海灘。鏡頭拉遠,好似浪花依偎著山谷而山谷環抱著農舍,靜謐安詳,引人入夢。第三集瑪麗安大病初愈,姐妹兩從克利夫蘭的莊園回家時的海景空鏡頭帶給觀眾很強烈的地域感。朝陽下的海景也預示著新的開始和希望。海景在整部作品中以相似的構圖不同的色彩和基調重復出現,即作為轉景,也作為意象,重復中蘊涵變化。其電影風景本身的“風景如畫”給觀眾帶來一種美的享受,其前后呼應的形式為作品的敘事增添了“風景如畫”的色彩。

風景通常會和欣賞者保持一種距離感,和觀者之間存在一種無形卻又無法逾越的障礙(Harper 2010:36)。但不同于克勞德式的美麗風景或者特納的“風景如畫”,電影風景可以通過鏡頭的移動將觀眾帶入風景中?!独碇桥c情感》中電影風景運用了這種藝術技巧,使觀眾和角色一起走進風景,走近人物內心。第三集中,瑪麗安在了解威洛比其人后來到克利夫蘭的莊園做客。天色陰沉,鏡頭跟隨瑪麗安在園中修剪整齊的參天大樹中穿行,鋼琴的獨奏作為背景,烘托出憂郁的氛圍;雷聲大作,希臘雕像的特寫切入鏡頭,交代場景的轉換?,旣惏才芟蛳ED神殿避雨,管樂低沉的合奏加入背景,結合如注的雨聲,使氛圍更加壓抑,色調更加低沉;鏡頭特寫瑪麗安跑動的雙腳,弦樂的合奏已加入背景,壓抑又急切。觀眾隨著瑪麗安一路疾行,從花園到神殿到林間;音樂風景的層次也層層疊加,從鋼琴的獨奏到琴聲與管樂的和鳴,再到琴管弦齊奏,仿佛暴雨將至前愈漸劇烈的雷聲,緊緊地壓迫著觀眾的神經,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飄搖和緊張感?,旣惏才艿缴狡律系膬煽么髽溟g,回憶起與威洛比的種種。樹間瑪麗安仰起頭,迎接雨水的洗禮。畫面色調灰暗,雖不平衡,卻給觀眾一種莊嚴的美感。背景音樂中一種不知名的樂器襯托著弦樂的合奏,營造出迷蒙空靈的感覺。這組風景,仿佛一場儀式,祭奠瑪麗安心中對威洛比最后的情愫。短短幾分鐘,場景視角發生多次轉換,人物情緒亦曲折回環。沒有語言的推動,沒有情節的鋪張,單純的鏡頭語言給觀眾講述了一段愛情的結束,“風景如畫”。

結束語

電視劇版本的《理智與情感》運用大量電影風景在藝術形式和故事敘事上展現出原作“風景如畫”的特點。通過畫面風景和音樂風景帶給觀眾美的享受,同時通過“風景如畫”的修辭手法向觀眾傳達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成長和故事的主題。這部作品滲透了當代人的價值觀,滿足了觀眾的懷舊情結,也讓18世紀的文學作品在鏡頭前、熒幕后煥發出新的生機。

Glickman, S. 1998. Picturesque and the Sublime: A Poetic of the Canadian Landscape [M]. Montreal: Mc 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Groenendyk, L. 2000.The Importance of Vision:“Persuasion” and the Picturesque [J].RhetoricSocietyQuarterly(1).

Harper, G & J. Rayner. 2010.CinemaandLandscape:Film,NationandCulturalGeograph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ukinbeal, C. 2005. Cinematic Landscapes [J].JournalofCulturalGeography(1).

Ross, A. 1986.TheImprintofthePicturesqueonNineteenthCenturyBritishFiction[M]. Waterloo: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Tatum, B. 1951. The Beautiful and the Picturesque [J].AmericanQuarterly(1).

Turvey, G. 2004. Panoramas, Parades and the Picturesque: the Aesthetics of British Actuality Films, 1895-1901 [J].FilmHistory(16).

2016-07-10

猜你喜歡
海景瑪麗安奧斯汀
節選自簡·奧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太平洋海景住宅
動物狂歡節
莎拉邦德
修拉的海景繪畫(下)
兩百年后,依然奧斯汀
簡·奧斯汀,為什么兩百年后我們依然愛她
簡評馬進良海景成就
修拉的海景繪畫(上)
黑人歌唱家的尊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