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款款設問導思來

2016-04-16 23:56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于勒課堂教學課堂

李 富

(武平縣城郊中學,福建武平364300)

?

語文課堂:款款設問導思來

李富

(武平縣城郊中學,福建武平364300)

師生問答是課堂教學中互動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在課堂上提出的好問題,可以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精彩,學生因此學得更加快樂。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以巧妙設置導入問題;也可針對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同文章重點、難點有著緊密聯系的問題,巧妙設問;還可在學生思維短路、疑惑不解時巧妙追問。教師在提問時,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借助“問”來提高課堂的效率,使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師生問答;導入問;統領問;隨堂追問

課堂教學是師生教學互動的過程,“而互動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師生問答”。[1]教師設計的“問”就是在教學中鋪設知識生成的平臺,在課堂教學中起引領啟迪的作用。一方面,教師的“問”體現其教學思想,是其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學生在“問”的引導下,積極思索,借助“問題”生成新的知識。

一、巧妙設計導入問,讓學生興趣盎然

一堂課要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往往與教師導入問題有密切關聯。

以筆者于2014年聽過的一節《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課時)》的閱讀指導課為例。剛上課,教師就很有激情地連問三遍“好”。

“同學們好!”

“九(4)班的同學們好!”

“我的九(4)班的同學們好!”

這三個“問好”盡管令人困惑,但學生的激情卻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了。而后教師再進一步追問學生:“這三種問好有何區別?你們喜歡哪種問好?為什么?”在學生們回答了上面的三個問題以后,教師進一步提出:“采用削減法,刪去《我的叔叔于勒》題目中的修飾語,可以有幾種變法?請同學們就改變后的題目和原題目對比,看看有怎樣的不同?!比绱艘粊?,學生能很自然地把這些問題同前面的三種“問好”聯系起來,進而理解題目的妙處。

在此過程中,教師很好地利用了本課課題的特點,設計了三種“問好”,與課題進行比較,一下把學生的熱情調動了起來,并直入課文內容的分析。再通過變換題目,比較感知,既讓學生明確,原題傳達一種親人的關系,同時也引出對莫泊桑的作品的深思,收效甚佳。

二、抓住重點統領問,讓學生提綱挈領

“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師課前備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敖淌裁础鄙婕耙还澱n的教學目標以及相關的教材駕馭與處理,“怎么教”是教師必須考慮的教法,如何使兩者在課堂上深度契合,讓后者為前者服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呢?為此,我們可以針對學生喜歡而且是文章重點、難點的問題,巧妙設計成“主問題”,統領全課,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參與文本,與文本對話。

如在執教《云南的歌會》時,筆者設計了“你們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嗎?為什么?”作為課堂的主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尋找他們的興趣點,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在教學《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時,將目標設定為學習課文的外貌描寫。教師集中精力,抓住課文的外貌描寫進行教學,并模仿練筆。教師可以在導入后提出主問題:“閱讀課文,劃出文中所有外貌描寫的詞句,想一想,本文的外貌描寫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請結合詞句說一說?!毕韧ㄟ^教師舉例分析,學生閱讀、尋找、試說,然后教師小結外貌描寫的方法,最后,布置學生練筆:觀察“彩頁三”聞一多先生的肖像,試用一段文字描寫。這樣的一節課能高效地完成預設目標,使學生學有所得。

從以上的教學實踐來看,“主問題”的設計應能凸現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對一堂課的展開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按螁栴}”應圍繞“主問題”展開,并為之服務?!爸鲉栴}”設計恰當巧妙,能讓學生在春風化雨的教學氛圍中獲取知識,完成認知,不露雕鑿的痕跡,水到渠成;同時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求知欲,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三、掌握隨堂巧妙追問,讓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思維短路、疑惑不解時精心設計追問,釋疑解難,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從而學得更加輕松。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研讀于勒寄來的第二封信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其中隱含的深層含義。教師設計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問題?”發現無人會回答后,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你是如何看待這封信的?于勒為什么要寫這第二封信?”若此時依然冷場,教師還可作如下提示:

“于勒叔叔能長途旅行,就不能寫信了嗎?”

“有時間、有金錢去長途旅行,就沒有時間回來一下嗎?”

“菲利普夫婦看出這封信的問題了嗎?”

通過這些問題的指引,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他們把這第二封信當作福音書,每個星期天都去等待于勒叔叔的歸來。顯然他們被金錢蒙蔽了雙眼。

在討論第三個小問題時,教師進一步追問:“他們到底看懂了這封信沒有?有沒有反對意見的,可否從文中找出依據?”以此為引導,經過閱讀、討論后,學生明白:雖然于勒回來的希望很渺茫,卻仍然對這像撈到一根救命稻草那樣在每星期天鄭重地到海邊棧橋等待于勒叔叔的歸來。(基督教徒原來每星期天都要去做禮拜的。)他們生活在灰色生活中,對僅存的一個希望總是不肯放棄。一個原本無人回答的問題,在教師的及時補充和追問之下,學生體會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辛酸這個難點,順利達到了教學目標。

再如筆者執教《云南的歌會》,在解讀第二段歌手心理時,學生開始還無法體會歌女謙虛低調的特點,于是筆者引導學生留意、分析心理描寫所運用的標點符號,要求學生將原文的逗號改為冒號,體會其中的區別,如此一來,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歌女高興的心情和謙虛的品質。在此基礎上,筆者再進一步做出總結:“同學們看,沈從文先生不但很注意遣詞造句,連用標點都是很細心的?!?/p>

其實,在教學中,學生對文本的解讀產生疑難問題并不奇怪,關鍵是如何引導釋疑解難。我們只有找出學生產生“疑”和“難”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各個擊破。如果是因學生年齡、認知心理與水平的問題,可適當引導,用“拋磚引玉”的方式;如果是思路受阻,可“點石成金”,用關鍵的詞或問題點破夢中人。當然,解“疑”克“難”因人而異,但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應有助于學生解決問題,使教學活動煥發出它的活力和魅力。

正如黃愛華老師所說:“教師適時地用一個個問題,正確的追因,不對的追錯,膚淺的追根,窮追不舍,那么教學活動就會呈現出固有的深度與活力?!保?]

四、注意由淺入深問,讓學生循序漸進

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且是一門值得探究的藝術。在什么時候拋出設計好的問題,哪個問題先問哪個問題放在后面延伸,都得推敲。一般而言,教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主體確定其順序,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易而難,由淺到深,逐層推進。正如《禮記學記》所言:“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p>

例如,在教學《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課時,在速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寫作的時間、地點及核心人物以后,為了引導學生更明確文章的寫作順序,教師可先問學生:“本文依次出場人物是誰?”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板書;然后馬上跟進一個問題:“這些人物出場的標志性詞語是什么?”要求學生一邊說一邊劃出這些詞句:“第一個來到的”→“過了一會”→“接著”→“漸漸地,人越來越多”。此時提出第三個問題:“由此可見,本文的寫作順序是什么?”在前面的提問的基礎上,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就水到渠成,學生自然會明白這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

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很順利就能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當然,“問”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是要借助“問”來提高課堂的效率,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敖處煾哳l率發問對學生學習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保?]所以,我們還要避免“問”的幾個誤區:為了提問而提問,學生被當做道具;為了獲得隨聲附和的答案;學生不需思考,書上或資料書上有現成標準答案的;只有少數同學參與的;提問過多,問題瑣碎,繞彎子的;問題籠統不清,學生不知所措的;問題與學生認知水平、興趣特點不匹配的等等。[4]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黃愛華.智慧數學課——黃愛華教學思維的實踐策略[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3]Rosenshine,B.&Stevens,R.,Teaching functions.In M.C. Wittrock(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1986.

[4]趙希斌.魅力課堂:高效與有趣的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石修銀)

猜你喜歡
于勒課堂教學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我的叔叔于勒(縮寫)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別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