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又一重要學術成果

2016-04-21 17:45沈婷婷杜正乾李忠明
企業導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評介繼承發展

沈婷婷 杜正乾 李忠明

摘 要:梳理中國氣象科技發展的歷史脈絡,傳播前輩科學家們的科學精神,對當今的氣象科學研究有著承上啟下的學術價值及現實意義。張靜教授新著《氣象科技史》在豐富翔實的歷史文獻基礎上,以人類對大氣現象的認識、利用和干預為線索,從氣象科技史的不同側面予以了全面的研究:既有天氣現象認識史、大氣光象認識史等通史性研究,又有如天氣預報發展史、物候學和氣候學發展史等專題性研究,并對中國歷代重要氣象人物和氣象典籍進行了勾稽和介紹,是近年來該領域不可多見的研究成果。該書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體例等方面都有所創獲。文章對該書研究內容、方法、體例方面作了評介,充分肯定了著者的學術觀點以及該書在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內的學術價值。

關鍵詞:氣象科技史;學術成果;繼承;發展;評介

張靜教授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學技術史的專業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氣象文化與氣象文獻研究,有著扎實科研水平和豐富的科研實踐,發表了一系列與氣象文化相關的文章(《方以智<物理小識>中的氣象學思想》等),參與了國務院重大古籍整理項目《中華大典·地學典·氣象分典》的編纂?!稓庀罂萍际贰罚ㄒ韵潞喎Q“張著”)是張靜教授多年來相關研究成果的結晶。張著勾勒了始于遠古,止于20世紀中期的世界氣象科技發展歷程。著者在豐富翔實的歷史文獻基礎上,以人類對大氣現象的認識、利用及干預為線索,從氣象科技史的不同側面予以了全面的研究:既有天氣現象認識史、大氣光象認識史等通史性研究,又有如天氣預報發展史、物候學和氣候學發展史、氣象儀器發展史等專題性研究,并對中國歷代重要氣象人物和氣象典籍進行了勾稽和介紹,傳播了前輩科學家們的科學精神。該書文獻豐富、考證嚴謹、結構完整,將氣象科技史的學術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一、南信大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的新成果

南京氣象學院(后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因“氣象”立校,以“氣象”強校。中國氣象史志研究會成立之初掛靠于該校,儼然該校是國內外氣象科技史研究重鎮。該校以王鵬飛教授、陳學溶教授等為首的氣象學家們于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氣象科技史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該校氣象科技史研究的傳統,發表了《王鵬飛氣象史文選》、《中國近現代氣象學界若干史跡》等氣象科技史著作。2010年該校成立了氣象人文研究院,之后該校的科技史碩士點也利用自身特長,突出科技史的氣象特色,該校的氣象科技史研究是傳承而又發展著的。張著是該校氣象科技史研究繼承與發展的成果,是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的又一重要學術成果。

二、謀篇布局的邏輯性與內容的完整性

張著是一部綜合性著作,內容涉及氣象通史和氣象專題史的諸多方面。該書結構合理,條理清晰。

(一)謀篇布局的邏輯性。認識是實踐的基礎。該著先是敘述從古至今人類對天氣現象(風、雨、雷、電等)、大氣光象(暈、虹、寶光、海市蜃樓等)認識的歷史過程,接著展開人類對天氣現象的利用與干預(風能的利用、人工降雨等)、天氣預報發展歷史進程的研究。只有在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在過程中總結規律并利用,才能預測未來天氣狀況,為生產與生活提供方便。例如,古人就是通過觀察云的顏色及其變化、風向與風速的變化等歸納天氣變化的規律和預報氣象的方法等。古人通過觀察動植物的變化,石頭、炭、琴弦等對大氣濕度的感知來預測晴雨。早期的天氣預報就說人們通過觀測天象、物象等變化的個體的經驗總結。這些經驗的總結都離不開對物候與氣候的觀察與認識,所以著者在天氣預報發展史的后一章內容中,補充闡述了物候學與氣候學的發展歷程,增強了該著的邏輯性。

(二)內容的完整性。該著在天氣現象認識史和大氣光象認識史中,詳細敘述了每種現象的觀察認識史,每種現象的認識史都包括觀察、記錄、命名、分類和現象成因的探討。在每一章節的編寫中,著者都全面完整的闡述了中西方的各自發展歷程。

人類最初的氣象觀測以目測為主,隨著觀測的深入,氣象觀測儀器逐一誕生。由于古代和中世紀的氣象理論比較零散且主觀,著者在書中第3章給我們列舉了科技革命之后,在氣象儀器的發明和廣泛使用之后的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大氣認識理論?,F代意義上的天氣預報也是源于氣象觀測工具的發明。著者另辟一章,敘述了氣象觀測與氣象儀器設備的發展史,補充了前幾章中氣象儀器部分的內容,使得該著的內容更具完整性。

三、文獻征引多途

該著匯集和綜合了大量珍貴的文獻,參考文獻有古籍、國人的研究著作、論文還有國外氣象文獻等。古籍包含了歷代史書、歷代文人文集、還有歷代農書、歷書等;研究著作、論文有氣象史志、氣象學家文選、出土文物研究(如甲骨卜辭)等;國外的氣象文獻不僅有氣象研究專著,還有氣象年報等。多方面的資料使得該著資料輯錄翔實,文獻征引多途,體現出該著內容的嚴謹與豐富。如:古人對海市蜃樓的觀察與認識。著者指出,古人所記的蜃景中,海市居多。引用了《晉書·天文志》中:“凡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北夷之氣如牛羊群畜穹廬,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睂J序讟堑拿枋鲇涊d。舉例了元末楊瑀的《觀海市記》中:“春夏見,秋冬少見。大霧之后,天晴見,天陰不見。微風見,無風不見,大風不見。風微急,其見也速而巧。風微緩,其見也遲而拙?!睂J序讟乾F象出現的季節,以及其出現的氣象條件,并提出海市蜃樓與風速有關的敘述。此外,張著介紹了西方人對海市蜃樓的記載,如英人合信說撰的《博物新編》中的“空中船像”。文獻的引用,分別引自三種不同文獻的記載,不同朝代甚至不同國家,體現了該著旁征博引,文獻取用多途的特點。

研讀之后,筆者認為,張著如果能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涉及,將會帶給讀者更多的啟迪。

第一,該著在梳理中國氣象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對西方氣象科技的發展作了整理,雖未在章節中對中西方的氣象科技發展作比較研究,但讀者在閱讀時也能感受到二者的不同。如若著者開辟章節,系統整體的討論二者的不同,并對二者不同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會讓讀者更清晰明了地了解到二者的不同。正如洪世年教授說的那樣,“所謂史者,不論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基本具有兩個部分,其一為史實,歷史事件與史事述評,其二為對史情的發生、演變與影響的分析?!钡诙?,該著的編寫是源于科技史研究生課程的開設,學生在做研究或寫作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怎樣搜集資料這個難題,如若著者在書的附錄中可以跟讀者分享搜集資料的經驗與心得,該書則更具教材意義。

綜上所述,該著是我國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又一重要學術成果,該著視角獨特、立足史料、考證嚴謹,系統地探討了氣象科技的發展歷程,也傳播了歷代氣象學家的科學精神,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與學術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靜.方以智《物理小識》中的氣象學思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2] 《氣象分典》編纂委員會. 中華大典·地學典·氣象分典[M].重慶:重慶出版集團,2014.

[3] 張靜.氣象科技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4] 王鵬飛. 王鵬飛氣象史文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

[5] 房玄齡等. 晉書[M].北京: 中華書局,1974:335.

猜你喜歡
評介繼承發展
《抽象藝術》評介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文藝美學如何可能》評介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淺談杜審言、杜甫的祖孫關系:推崇、繼承、發展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戰爭論〉詮釋》評介
《寶島歸清記》評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