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地水環境存在問題及其保護措施

2016-05-14 12:19孫光宇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標準體系濕地

孫光宇

摘 要:濕地是我國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濕地水環境保護多年來一直是濕地治理的重點,從當前濕地水環境的情況來看,航運、灌溉、水產等事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濕地的水環境問題,同時土地貧瘠以及水土流失也不利于城市濕地環境發展。本文首先對濕地水環境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對應的保護對策。

關鍵詞:濕地;水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發展濕地水環境的基礎是擁有先進的管理技術,建立完善的濕地水環境保護標準能夠指導環保工作的落實與開展。但是實際上我國在水環境保護方面的建設標準還不夠完善,管理工作滯后問題嚴重,這不僅影響了濕地水環境與修復技術的發展,而且也不流于濕地開發產業的規范化、現代化。所以我國相關部門必須要盡快出臺切實有效的濕地水環境保準,強化技術指導,實現濕地治理與濕地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進行。

一、濕地水環境概述

水環境不是單一的只與水有關的水體,從環境水利學科看,它是與水、水生生物和污染等有關的綜合體。水環境是傳輸、儲存和提供水資源的水體;是水生生物生存、繁衍的棲息地;是納入的水、陸、大氣污染物組成的系統,具有易破壞、易污染的特點。濕地的定義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定義通常把濕地視為生態交錯帶,是陸地和水域之間的過渡區域。廣義的定義是《濕地公約》中提出的,即: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 m的水域,同時,還包括鄰接濕地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位于濕地范圍內的島嶼或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 m的海水水體,這也是在國際上比較公認、我國也廣泛接受的定義。按此定義,河流、水庫、湖泊都是濕地。因此,從事水利的工作者在濕地保護方面的義務是責無旁貸的。

二、現階段濕地水環境存在問題分析

由于人為因素和一些自然因素,濕地面臨著種種問題,嚴重的威脅著濕地生態系統。

1.河流一方面在航運、灌溉、發電、行洪、水產養殖和旅游等國民經濟各方面給人類帶來好處,而另一方面也時常發生洪水災害給人類造成嚴重災難。中國洪水災害頻繁,有100多萬km2土地遭受洪澇威脅,其中暴雨洪災占第一位。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區,以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最為嚴重。1998年長江、松花江發生了大洪水。其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水災害嚴重。洪水災害不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且還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因暴雨洪水造成的水土流失都會引起大量土壤及其養分的流失,導致土地貧瘠和水流中泥沙含量的增加,還導致河流功能衰減、湖泊萎縮、耕地沙化等嚴重后果。此外,洪澇災害還會加劇土壤鹽堿化的發展。

2.水污染是一種人為制造的水患,受污染的水通過多種方式作用于人體和環境,其造成的災害影響范圍大、歷時長,而其危害往往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后才表現出來,容易使人對其失去警覺,而且水污染會加重水資源的短缺。水污染已成為不亞于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

三、解決當前濕地水環境污染的對策

1.加強標準前期研究,建立標準與科研、生產相協調機制

跟蹤濕地水環境保護技術迅速發展的現狀,加強濕地水環境保護標準化前期基礎研究,掌握技術發展趨勢,做好前期技術準備,為提高標準的制修訂效率和適用性打下良好基礎。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涉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相關標準化機構的作用。增強標準與科研、生產的協調和配套,明確標準各利益相關主體的責權利,優化標準的制修訂程序,促進標準與科研的協調發展,提高標準的先進性和適用性,使標準成為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

2.加強高素質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經費投入

適應我國加入W T O以及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需要,在穩定原有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同時,大力培養具有很好的外語表達能力、較高的專業技術素質和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具備國際標準化知識的標準化專門人才。在主要依靠標準化專業隊伍的基礎上,發揮專家和生產技術骨干的作用。對計劃安排的標準制修訂項目,要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保障標準制修訂項目的進度和質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調動全社會投資標準化的積極性,為標準體系實施提供經費保證。

3.有重點地建立濕地保護區

濕地保護工程是保護濕地的有力舉措和重要保證,要從我國濕地的實際出發,根據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保護和恢復并舉、全面保護和示范優先等原則,在全面規劃全國濕地保護、恢復、合理利用、社區建設、生態旅游建設、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等的基礎上,對一些重要濕地,尤其是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重要濕地及其濕地功能區進行重點保護建設,在一些典型和急需的濕地區域優先安排保護、治理和恢復示范項目,特別是要加強對生態功能的保護和恢復。加快《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的組織實施,確保濕地保護目標任務的落實和如期完成。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搶救性保護,在濕地生態脆弱地區搶救性地建立一批自然保護區,擴大濕地保護面積,積極開展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示范,抓好一批重點示范工程,以指導全面的濕地保護建設。各地要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工程建設,把濕地保護納入本地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濕地保護,創造優美的水生態環境。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城市濕地水環境治理需要管理部分、當地政府以及基礎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水環境治理是一項必須要長期堅持的工作,治理內容繁多,技術難度大。因此管理人員要靈活運用管理模式,積極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真正將水環境治理工作落實下去。政府與人民群眾也需要積極配合濕地水環境治理工作,將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實現我國濕地保護的法制化、規劃化。

參考文獻:

[1]李曉華,馬吉明,李貴寶,詹衛華.濕地水環境存在問題及其保護措施研究[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04:50-53.

[2]詹衛華,李曉華,李貴寶,王學東.濕地水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研究[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8,02:14-19.

[3]楊冬琴,劉燕,劉波.大山包濕地水環境問題探索[J].思想戰線,2010,S1:247-249.

猜你喜歡
標準體系濕地
關于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的探討
基于遙感數據的黃河口濕地變化研究
建設濕地園林工程研究
對張掖濕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河北省旅游標準體系建立研究
煙草標準管理體系的現狀分析與應用研究
加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認證審核流程探析
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研究
面向標準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標準化信息系統研究
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