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檢測

2016-05-20 11:55沙丹戴梅林文濤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4期
關鍵詞:上呼吸道感染耐藥性

沙丹++戴梅++林文濤

【摘要】 目的 研究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分布情況, 并進行耐藥性分析。方法 回顧分析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362株葡萄球菌中MRS的分離率及耐藥性。結果 362株葡萄球菌中MRS 171株, 分離率為47.24%, MRS對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頭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性高于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結論 MRS是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重要病原菌, 且對常用抗生素呈多重耐藥性, 依照藥敏試驗使用抗生素是抗感染治療有效的關鍵。

【關鍵詞】 上呼吸道感染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藥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distribution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 in children with repeate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to make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separation rate and drug resistance of MRS in 362 children with repeate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171 MRS strains in 362 staphylococcus strains, with the separation rate as 47.24%. Drug resistance of MRS to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 (CNS) was higher than levofloxacin, oxacillin, clindamycin, azithromycin, cefepime, and piperacillin/tazobactam. Conclusion As an impor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of repeated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t shows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for common antibiotics. Implement of antibiotics in accordance with drug sensitive test is the key for effectiv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Key words】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Drug resistance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幼兒常見病, 發病率達20%左右, 以2~6 歲為最常見, 以后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由于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尚未統一, 各地有不同的診斷標準, 但一般認為每月患感冒或氣管炎1~3次以上或1年內患肺炎2~3次以上可定為反復呼吸道感染[1]。反復呼吸道感染形成的因素較為復雜, 幼兒免疫功能比較低下易致細菌感染或是幼兒反復發作的重要原因, 若治療不當會導致哮喘、心肌炎、腎炎等病, 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與身體健康, 成為眾多幼兒家長關心的社會問題之一。本文主要針對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MRS進行系統性檢測, 回顧分析其耐藥性, 旨在對臨床治療患兒提供幫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門診或住院的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共1080例, 其中男657例, 女423例, 男女比為1.55∶1, 年齡1.7~7.6歲, 平均年齡(3.8±1.6)歲;所有患兒生活方式及體重分布無特殊性。

1. 2 診斷標準 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胡亞美等[2]主編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具體標準為:0~2歲上呼吸道感染7次/年;3~5歲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6~12歲上呼吸道感染5次/年, 且上呼吸道感染兩次之間至少間隔7 d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次數不夠, 可加下呼吸道感染, 反之不可;須觀察1年或以上。

1. 3 研究方法 對來本院就診的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患兒, 取咽拭子進行細菌培養, 對可疑致病菌經過轉種及純培養, 轉種菌株于法國梅里埃API生化鑒定及藥敏試驗反應板上, 于37℃環境培養18~24 h后, 經過儀器自動判讀得出細菌鑒定及藥敏實驗結果, 對其中培養結果陽性者中分離出的葡萄球菌進行耐甲氧西林方法檢測, 結果中剔除半個月內兩次檢測結果相同的患兒, 統計分析其耐藥特性。

1. 4 MRS測定方法 采用常用紙片擴散法結合瓊脂篩選法進行:從非選擇瓊脂平皿上挑取少許單個菌落至無菌生理鹽水調至濃度0.5 McFarland, 具體操作同常規紙片法藥敏試驗。指示紙片為1 μg/片苯唑西林紙片, 將待檢菌株接種于非選擇性平板, 于35℃培養24 h, 當指示菌為MRS時, 抑菌圈直徑判定結果, 當抑菌圈直徑≥13 mm為敏感(S)、11~12 mm為中介(I)、10 mm為耐藥(R);當CNS時, 則:S≥18 mm、16 mm

1. 5 數據處理 對所有原始結果均采用WHONET4.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

在分離所得的362株葡萄球菌中MRS 171株, 分離率為47.24%, 其余191株為CNS, MRS對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頭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藥性高于CNS。見表1。

3 討論

葡萄球菌是臨床上常見的毒性較強的致病菌, 自從20世紀40年代青霉素問世以來, 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較大程度的控制, 但隨著青霉素的廣泛使用, 有些葡萄球菌產生青霉素酶, 能水解β-內酰胺環, 表現為對青霉素的耐藥??茖W家研究出一種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 即甲氧西林(methicillin)。1959年應用于臨床后曾有效地控制了葡萄球菌產酶株的感染, 可英國的Jevons就首次發現了MRS, MRS從發現至今感染幾乎遍及全球[3, 4], 已成為院內和社區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為此, 適時檢測患者感染菌種及其耐藥性顯得意義明確。

MRS耐藥特點表現為不均一耐藥性或廣譜耐藥性[5, 6]。本次回顧分析發現, MRS中, 一部分對甲氧西林高度耐藥, 部分卻表現為敏感, 但是, 研究中作者同樣發現, 少數MRS菌株體外藥敏結果敏感但在患兒體內使用無反應, 這一現象值得臨床關注, 提示臨床醫生在治療該類患兒時, 若依據藥敏結果治療無效, 應該適時更換其他敏感抗生素;其次, MRS廣譜耐藥性, 也是本次分析的要點, 其主要表現在MRS除對甲氧西林耐藥外, 對其他所有與甲氧西林相同結構的β-內酰胺類和頭孢類抗生素均耐藥, MRS通過改變抗生素作用靶位, 產生修飾酶, 降低膜通透性產生大量對氨基苯甲酸(PABA)等不同機制, 對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氟喹喏酮類、磺胺類、利福平均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 唯對萬古霉素敏感, 這一現象, 給臨床治療MRS導致的感染帶來挑戰。與CNS相比, MRS的耐藥更廣泛, 其對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均有較高耐藥性, 這一結果與文獻資料相近[7, 8]。研究認為, MRS的耐藥機理與染色質介導有關, 同時與細菌本身產生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關系密切, 后者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親和力很低, 因而很少或不被β-內酰胺類藥物結合。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存在的情況下, 細菌仍能生長, 故而出現耐藥性。MRS對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已經表現出100%的耐藥性, 提示臨床醫生應該避免經驗性使用該類藥物。

MRS的感染已經成為臨床棘手的治療難題之一[9, 10], 由于細菌產生的PBPs可以隨著環境改變而出現性質改變導致MRS對幾乎所有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 同時, 還可能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多種抗菌藥物表現出耐藥性, 因此, 針對該類患者治療, 一般原則為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 切忌經驗性用藥。

綜上所述, MRS感染已經成為越來越常見的臨床現狀, 預防MRS成為每個臨床醫生面臨的艱巨任務, 為此, 作者建議:合理使用抗生素, 杜絕濫用抗生素的行為, 濫用抗生素的行為對MRS菌株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應該嚴格制止;針對特殊患者(如燒傷患者、ICU患者), 宜盡早進行細菌培養, 以便發現MRS菌株后及早控制并隔離治療。

參考文獻

[1]俞懿. 血液腫瘤患兒院內感染的研究進展. 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 2007, 12(3):137-138.

[2]胡亞美, 江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2201-2208.

[3]吳霞, 俞蕙. 兒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臨床研究進展.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2, 27(4):312-315.

[4]張淑敏, 朱熠, 陳旭, 等.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感染特點及耐藥特性.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3):601-602.

[5]李建寧, 曹龍翎.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院內感染和耐藥性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22(14):196-197.

[6]趙德軍, 胡昭宇, 曹雁, 等. 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藥性研究.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4, 31(8):835-836.

[7]宋志香, 胡鳳軍, 薛文英.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學及耐藥性研究.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0, 27(2):137-138.

[8]李瑞珍, 羅小平, 馬新瑜, 等.小兒感染性疾病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的耐藥性及藥物假敏感性分析.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06, 8(3):245-246.

[9]黃賀梅, 韓忠敏, 魏永鴿. 2011-2014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現代預防醫學, 2015, 21(5):157-158.

[10]鄭港森, 黃朝陽, 張加勤. 臨床分離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調查與耐藥性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22):201-205.

[收稿日期:2015-12-29]

猜你喜歡
上呼吸道感染耐藥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體感染情況及耐藥性分析
黃連素對耐多黏菌素大腸桿菌的耐藥性逆轉和mcr-1基因消減作用
關于“耐藥性”,你知道多少
臨床用藥不得不說的抗生素耐藥性
喜炎平注射液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分析
舒適護理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霧化治療中的效果評價
熱毒寧與喜炎平注射液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兒科上呼吸道感染的處方用藥研究
當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增強
亞急性甲狀腺炎誤診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