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農業縣經濟社會發展主導因素研究

2016-05-30 16:20張志波楊歌華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政策研究商水縣城鄉統籌

張志波 楊歌華

【摘要】本文使用文獻研究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糧食主產區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研究結果是必須堅持糧食生產的區域定位,采取措施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論文結論是:把固定資產投資、糧食種植面積、有效灌溉面積、建設用地審批和供應總量確定為政策切入點,以及其他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城鄉統籌;政策研究;商水縣

一、引言

從2004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開始,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持續解決“三農問題”,強化“工業反哺農業”,全國農業主產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此過程中,糧食主產區農業大縣在城鄉統籌發展中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保護耕地與建設發展占用耕地之間的矛盾難以破解,土地低效利用閑置浪費現象長期存在,補充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違法、違規建設占用耕地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等問題。作為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縣,有著強烈的發展愿望,可不可以主抓一些主導因素,制定一些配套政策,科學合理可持續的促進糧食主產區農業縣的城鄉統籌發展呢?本文以糧食主產區平原農業大縣商水縣為例進行研究,不僅對商水縣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其他糧食主產區也有借鑒意義。

二、評價體系的框架構建、數據來源、區域概況

(一)評價體系的框架構建

根據糧食主產區發展經濟政策的研究需要,按照公開性原則、充分性原則、關聯性原則、現勢性原則、可比性原則、方便性原則等,采用文獻研究與特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選擇了與糧食生產、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和諧緊密相關的一級指標13個、子指標38個指標(表1)。形成3個層面的數據:第1層以商水縣的數據為主線,第2層以商水縣隸屬的周口市下轄各糧食主產縣的數據作為檢驗,第3層以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省轄市的數據和全國糧食主產省份的數據作為展望,以上3個層次力圖逐漸接近經濟發展的最普遍規律。

(二)數據來源

按照上述三個層次的劃分,數據分別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5、2008、2011-2014年)、《河南統計年鑒》(2005、2008、2011-2014年)、《周口統計年鑒》(2001-2014年)。為了提高三個層次的可比性,調整統一了各層次中各項指標的統計口徑,并且以目標地區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作為檢核,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科學性、可靠性。三個層次的數據分別為:

1、商水縣數據。

2、周口市9縣市數據:周口市是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黃淮4市之一,下轄8縣1市1區,其中: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淮陽縣、鄲城縣、沈丘縣、鹿邑縣、太康縣、項城市等9縣(市)為糧食生產基地縣(市)。

3、全國糧食生產主產區13省數據: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個?。ㄗ灾螀^)農產品主產區(由于統計口徑不能與全國省級數據完全匹配,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商丘市、周口市、駐馬店市、信陽市等黃淮4市的數據最后全部舍去不用)。

(三)商水縣概況

商水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地處黃淮平原、中原腹地,位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黃淮海平原農業主產區內(“七區二十三帶”農產品主產區之一),中原經濟區以糧食生產核心區為重點的農業戰略格局之中。按照《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綱要(2012.1.14)》、《周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2015年)》,以及周口市、商水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商水縣的區域定位是:糧食生產核心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

對比商水縣與其他行政區的糧食、收入情況(表2),初步判定商水縣承擔著糧食生產核心區的任務,與其他糧食生產核心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比較,人均收入水平、人均生產總值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三、評價方法和結果

(一)評價方法

本文選擇主成分分析模型作為評價工具,計劃進行三次主成分分析:第1次使用商水縣2000-2013年指標;第2次使用周口市轄9縣市指標,作為對商水縣數據的檢核;第3次使用全國糧食主產區13個省份的指標作為展望。3個數據層次的分析過程都進行以下相同的步驟:

第一步計算得到相關系數并進行相關分析。

第二步進行相關關系的顯著性檢驗,用以甄別是真實的相關關系還是抽樣波動所致(采用提出假設、計算檢驗的統計量、對照給定的顯著性水平和自由度查t分布表得到臨界值等步驟,確定相關分析的結果)。

第三步消除“共線性”,用以提高主成分分析的穩定性(從相關系數大于0.85的指標中舍棄與其他指標相關系數較小的指標)。

第四步進行主成分分析運算(以滿足累計方差的比例大于85%、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大于等于1來確定主成分個數,同時結合碎石圖折線的走向來輔助判斷應抽取的個數)。

第五步解釋和命名主成分。

(二)相關程度分析結果

1、第1層次:商水縣2000-2013年經濟社會主要指標之間的主要相關關系

商水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耕地面積關系不協調,糧食產量與有效灌溉面積、鄉村人口關系不協調。說明商水縣糧食產量不夠穩定,受到氣候、政策影響較大,財政收入、人民收入沒有從耕地面積中獲得相應收益。

2、第2層次:周口市9縣市2000-2013年經濟社會主要指標之間的主要相關關系

周口9縣市沒有出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耕地面積關系不協調現象,糧食產量與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呈現高度正相關。說明樣本數量越多、范圍越大結果越合理。

3、第3層次:全國13省2000-2013年經濟社會主要指標之間的主要相關關系

全國13省沒有出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耕地面積關系不協調現象,糧食產量與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呈現高度正相關。說明樣本數量越多、范圍越大結果越合理。

(三)主成分分析結果

商水縣14年、周口市9縣市的數據、全國糧食主產區13省的數據分別進行第1、2、3次主成分分析(表3)。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一)結論

1、商水縣14年數據反映商水縣最顯著的特征依次是:固定資產投資和糧食種植面積、建設用地審批和供應總量、有效灌溉面積。同時,商水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耕地面積關系不協調,糧食產量與有效灌溉面積、鄉村人口關系不協調。該分析結論與商水縣“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現狀完全吻合。

2、周口市9縣市的數據反映出的最顯著特征依次是:GDP和糧食產量、耕地面積和初中生師比、普通高中生師比和農機總動力。與糧食生產核心區縣級層面的普遍特征基本吻合。

3、全國糧食主產區13省的數據反映出的最顯著特征依次是:第一產業GDP和城市建設用地、農機總動力、總人口和教育水平、耕地面積、非稅收入和職業高中生師比、糧食產量和等外公路??梢娚鲜鲋笜朔从沉思Z食生產核心區省級層面的普遍特征。

4、商水縣必須堅持糧食生產核心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區域定位,同時努力縮小與其他糧食生產核心區人均收入水平、人均生產總值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走基于耕地保護視角的城鄉統籌發展之路。最有效率的政策切入點依次為“固定資產投資和糧食種植面積”、“建設用地審批和供應總量”、“有效灌溉面積”三個方面。其發展的初級階段應該是周口9縣市的普遍特征,其發展的高級階段應該是具備全國糧食主產區在省級層面上的特征。

(二)政策建議

商水縣發展的近期目標、遠期目標應該是分別達到周口市9縣市、全國糧食主產區13個省的基本數據特征。具體政策建議是加大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力度努力實現占補平衡有余,加大建設用地審批和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包括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承接鄉村勞動力的轉移,實現耕地保護背景下的城鄉統籌發展。

1、在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方面,堅持糧食生產這個大局不動搖,實行“堵疏結合”。一方面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切實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積極爭取“千萬畝良田”、“沃土”工程等涉農投資,不斷提高農田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嚴厲打擊非法占用、破壞耕地和基本農田的行為;另一方面,積極鼓勵節約集約用地,加大市場對土地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場手段,促進工業結構轉型,切實提高土地一級市場的征地率、供地率、產出率,摸清土地二級市場的底數,盤活存量的低效、閑置建設土地,減輕土地一級市場壓力,切實減少違法違規用地的發生。

2、在城鄉統籌發展方面,努力爭取稅收、財政、土地、金融、戶籍等改革政策。如轉移支付資金可以用于補償糧食主產區各項事業的發展,使糧食生產核心區與非核心區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持平;再如扶助、培育糧食主產區縣域農業特色經濟政策,爭取上級信貸政策和吸引外資,以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產業集群化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就地消化和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切實減少糧食生產核心區城鄉收入差距;還如探索和試點土地綜合整治、農用地流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等新政策,統籌提高城鄉收入水平。

3、在政府職能轉化和社會和諧方面,構建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嚴格的績效考核機制,切實保障失地農民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如積極探索留地安置、作價入股等農民擁護的多種安置方式,保障其長遠利益。如加強政務公開和政策宣傳,政府行政行為必須于法有據、程序正當、規范操作,促使基層人民代表大會對基層政府行使有效監督,同時暢通信訪復議訴訟申訴等渠道,主動糾正不合規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4、建議從兩個方面研究糧食增產,合理界定各職能部門的責任。一是如何提升農業技術提高耕地單產,用有限的耕地持續穩定的打出更多的糧食,這個問題主要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二是如何明確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改革對糧食主產區黨政干部的考核任用體系,加大對基層政府代理違約的問責力度,并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保護足夠數量的耕地,并不斷提高耕地質量,這個問題主要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參考文獻

[1]余紀云.當前困擾土地管理與利用的五大悖論[C].今日淮海(國土???,2013(2):14.

[2]張劍,安海忠.社會研究方法[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3]蔣和平,崔凱.我國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測算及發展水平評價[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6):646-651.

[4]李小勝,陳珍珍.如何正確應用SPSS軟件做主成分分析[J].統計研究,2010(8):105-108.

[5]賈俊平.統計學基礎(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政策研究商水縣城鄉統籌
商水縣
河南省商水縣第一高級中學
商水縣
商水縣種糧大戶情況調查
城鄉統籌視角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論述評
城鄉統籌視角:我國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優化研究
淺談我國農民工住房問題及解決措施
江蘇城鄉二元結構現狀及實現城鄉統籌的政策建議
高校辦公室精細化管理內涵、特征及價值
保育員隊伍建設的政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