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與超越

2016-05-30 00:12王引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超越跨界融合

王引

【摘要】:近幾年來,藝術圈里廣泛流傳了一個詞匯——跨界(Trans-boundary),其實不止是在藝術圈,在很多的行業里都有跨界的出現。而在藝術界里,跨界這個詞不單單是指形式上的跨界,更多的是一種藝術的思維,是一個藝術家在大的藝術范疇內,對各種藝術形式的學習和了解,跨界的風靡,是當代藝術的趨勢,也是對藝術家的新的挑戰。源于當下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更多的信息渠道導致當下的藝術作品受眾有了更高的眼光,更具批判意識的欣賞觀念,正是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促使藝術家更為廣泛的產生跨界的念頭,但是在我看來,跨界并不是一個新興的詞匯,早在藝術誕生初期,跨界就已經伴隨著藝術的產生而產生,因為就藝術本身的特質來說,任何的藝術形式都是可以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然后在融合的基礎上碰撞出新的藝術火花,造就更高層次的藝術作品。

【關鍵詞】:跨界;融合;超越

雖然跨界這一詞匯近幾年才開始在藝術圈內廣泛流傳,似乎跨界本身就成為了一種藝術的形式??缃邕@一說法,看似潮流所向,但是其實早在藝術誕生的時候,就無時無刻的存在著。當然,這一說法,是在將各種藝術形式以單個的獨立的體系為前提下成立的,而在我看來,藝術形式從來就沒有完全隔離分割的明確界限。因此,跨界其實更多的代表著一種多方位看待藝術,用廣闊發散的想法進行藝術的構建和創作的思維模式。如果我們這樣定位跨界,那么,跨界就不是一個才出現的新詞匯,只不過在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跨界越發的顯示出藝術所具有的融合和包容性,也更多的被藝術家重視和利用起來。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跨界思維的藝術家們,都是在內心渴望著一種對單一藝術形式上的突破和改變,而跨界不止是可以改變思維的模式,更多的是利用多種藝術形式所特有的優勢增加自己藝術作品要表現的力度與強度,從而達到最好的表現手法。從最早的藝術發源時期,原始藝術時期,如果說還沒有出現明確的跨界藝術,我認為只是因為當時原始社會中的藝術意識還僅僅停留在生存的需求上,并沒有真正上升為一種表現美,表現思想,美化生活壞境的層面。而從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出現,到陶器上第一個繪畫作品的誕生,就已經在向我們展示初次的跨界活動,而事實證明,有了繪畫圖飾的陶器,更讓人感到愉悅,初具可被欣賞的藝術功能,而不再只是作為一種單純的盛具。而在之后的藝術長河中,各種藝術形式諸如繪畫、雕塑、手作、音樂、戲曲等等之間的跨界活動層出不窮,所以,我對于跨界產生的時期認識,是在藝術起源之時,只是在最近的幾年,跨界這個詞匯越來越被各行各業提及,這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發展趨勢,代表了社會各種大穿插、大融合的新局勢。

作為一名油畫專業的學生,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來說,我必然是更為關注與油畫相關的一些跨界的活動。而油畫涉及到的跨界活動,除了單純的另外一些繪畫形式如水彩、水墨、粉彩等等外,還有同雕塑、新媒體之間的跨界,下面我就逐個進行我自己認識了解到的一些跨界的闡述。

(一)油畫同國畫的跨界

在由華南師大教授胡光華主編,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明清油畫》一書中,胡光華教授認為,明朝萬歷七年(1579年),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首次將西方油畫攜入中國內地。當時地方官員在檢查羅明堅所攜帶的物品時,發現了一些“筆致精細的彩繪圣像畫”。胡光華認為,“筆致精細”正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油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特征,這些“彩繪圣像畫”應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方宗教油畫。也就是說從那個時間開始,油畫進入到我國,打破了國畫一畫獨霸畫壇的局面,但是由于材料的限制,最初的油畫練習主要以臨摹西方油畫作品為主,并且會采用其他的顏料代替油畫顏料進行繪制,而繪畫內容,也多與我國國畫的一些對象相似,到了如今,油畫更是廣泛的發展流傳開來,在繪畫地位上幾乎可以與國畫并駕齊驅。而如果說早期的油畫由于社會發展落后物資不豐富的情況下導致當時的油畫作品并不稱之為純粹的西方油畫,而帶有一部分國畫的色彩,這樣的一種穿插并不能叫做跨界。按我對于跨界的解讀,跨界不是只是單純意義上技術和材料的互相采用,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模式轉變。就油畫和國畫的跨界來說,是采用國畫的思維創作油畫,而用油畫的手段表現國畫中的一些氣韻生動。因此,在我國有一部分國畫轉油畫的藝術家們,除了因為自身對于油畫的喜愛外,其創作本身也并未拋棄國畫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一直在探索油畫和國畫的跨界,通過這樣的跨界,來互相補充,提煉。例如著名的繪畫大家吳冠中先生,便是油畫與國畫跨界的翹楚。先生的畫作,不僅有著對油畫的熱愛,作品中的水墨氣質也一覽無余。如下圖這一幅《北國風光(油畫 1979年作)》便可一窺究竟。

(二)油畫同瓷板畫的跨界

2014年六月,我于上海觀看了超寫實著名油畫家冷軍先生的瓷板畫展覽。冷軍先生的油畫作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了如《小姜》等幾幅在觀看時幾乎逼真到恍若直面繪畫對象的人物作品外,還有寫實到極致的靜物作品,而我則對先生的幾幅竹畫關注略多,或許是因為畫作本身存在的位置與后面的竹景兩相呼應,分不清究竟哪是景、哪是畫,而如此的寫實后,先生的瓷板畫,則顯得更為隨性,動勢皆由心而發,有竹有虎也有人物,而在這里的跨界,我認為是先生一種繪畫心態的轉變,不同于超寫實油畫的細致入微,更多的關注了畫作對象本身的動作及表現的意境。而在油畫中,浪漫主義開始的各個流派其實都已經與寫實漸行漸遠,不是說不再重視技法和基本功,而是更多的去通過畫作表現自己的內心思想,而非一味的摹寫對象,轉為更加直接的繪制出自己所見所感,而事實證明,藝術本身不同于其他重復單一的勞動的區別就在于此。

(三)油畫同雕塑的跨界

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在我看來就是油畫同雕塑的顯著的跨界。從大衛到西斯廷天頂畫,米開朗基羅始終在繪畫和雕塑中游走,那么必然在創作的時候始終是帶著這兩種思維在進行創作,而在他之后的很多的藝術家,尤其是進行雕塑創作的,在繪畫時對于對象形態的把握都更加的準確立體,當代的很多油畫藝術家,在雕塑方面凡是有所鉆研的,必然在繪畫方面也有更準確的描述,而對于油畫中,物體色彩明暗塊面的把握也更為得手。而例如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德庫寧,他的一些實驗性的人物雕塑,都有著不斷向空中擴張的動勢和激動不安的情緒,使人一看到便能夠聯想到他的繪畫作品。

(四)油畫同新媒體的跨界

如果說跨界是近兩年藝術圈里相當熱門的一個詞匯,那么還有一個詞匯也同樣有著眾星捧月般的關注度,這個詞就是——新媒體。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登上藝術的歷史舞臺是歷史的必然性,也必然在歷史長河中停留相當長的時間。而作為西方繪畫中極具地位的油畫,在新媒體誕生后,也必然受其影響,而藝術家們并沒有因為新媒體的誕生而恐懼,反而是去學習,鉆研,掌握,從油畫到新媒體,并且就我了解到的其中一位就是張小濤老師。張小濤老師也是從油畫跨界到新媒體,但是同樣的,在新媒體的創作中,還有圍繞著油畫的一些思維,然后又通過新媒體的創作,來反向思考油畫的創作,在之前的一次講座中,張小濤老師向我們講解了他新媒體作品的創作,而其中一個作品就是圍繞他的小孩的畫作中的人物進行創作的,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對油畫的熱愛并沒有絲毫降低,反而促進了他更多的關于單純的架上繪畫的未來之路的思考與探索。

猜你喜歡
超越跨界融合
跨界
跨界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B&O繼續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跨界與超越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