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課程設計與改革研究

2016-05-30 03:49趙靜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幼兒舞蹈課程設計課程改革

趙靜

【摘要】: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中對于幼兒的舞蹈技能課程的重視程度正在逐漸的加深,通過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與研究,從而進行更深程度的改革。對我國幼兒舞蹈課程進行全新的設計,并進行徹底的改革,改革主要以我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為基礎,通過改善高職教學學前舞蹈課程,從而在根本上完善我國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體系。

【關鍵詞】:幼兒舞蹈;課程設計;課程改革

作為一門可以培養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專業課程,學前教育的舞蹈技能課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舞蹈專業課程。舞蹈課應當以培養學生教學為前提,并從實際角度考慮該舞蹈技能課的教育內容與方式,從而對舞蹈技能課程進行全面的改革,從而實現舞蹈教學技能由“繼承性”向“創新性”的教學模式發展。通過有效的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幼兒對舞蹈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為了提供給學生一個全新的學習舞蹈的平臺并且滿足當代社會的就業需求,應該對舞蹈技能課程的改革道路進行全新的探索。

1我國舞蹈課程教學的現狀與不足

舞蹈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使得學生不能與幼兒舞蹈快速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模式是固定的,所以十分枯燥乏味,缺少創新,使得教學脫離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學前教學的舞蹈教育專業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幼兒舞蹈教育行業,并有效的訓練孩子的舞蹈技能。但是我國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舞蹈教學課程所學習的基本為現代舞蹈,對于幼兒的舞蹈教學方面還不能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對自身的才藝技能方面沒能有效的提高。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并沒有帶來一定的優勢。

2以高職教學思想為指導,從學生主體出發,為就業量身打造課程內容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數舞蹈基礎幾乎為零,對于舞蹈的認識幾乎空白。少數學生對于舞蹈的接觸也僅僅是文娛活動中的舞蹈表演,這使他們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而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與其他院校的專業舞蹈課程不同,其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較強的幼兒舞蹈組織能力、創編能力與教學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能夠更多地了解并掌握不同風格、不同舞種的典型素材,獲得幼兒舞蹈創編與表演的教學能力。為此,我們設計了一套實用、可行并且真正適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學習的教學模式。

2.1舞蹈基礎的訓練

舞蹈基礎訓練,是一門基本能力訓練課程,是各種舞蹈訓練的基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肌肉能力,并且還能解放肢體、改變原有的自然體態、發展肢體的協調能力。在訓練的過程中,根據高職學生年齡偏大,骨骼肌肉能力已經成型的特點,筆者降低了對軟開度的要求,并堅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訓練原則,結合正確的站姿,對學生從元素、律動到動作短劇,從單一動作到組合,從分解練習到組合強化的訓練體系,以古典舞神韻為中心課程,以達到放松學生肢體韌帶,提高靈活性和協調能力的訓練目的。

2.2壓縮民族民間舞課程的學習

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也是一切舞蹈形式延伸和發展的起源。民族民間舞形式各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舞蹈語匯豐富如浩瀚海洋,是掌握舞蹈語匯與舞蹈知識的必修內容。筆者根據教學課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將藏族、傣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常見舞蹈形式的基礎內容壓縮、整合,編排成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突出其風格的不同與表演性訓練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肢體表達能力、舞臺表演能力與不同民族舞蹈風格的辨析能力。

2.3幼兒舞蹈與創編能力的學習與培養

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是學前教育教學模塊中的重要內容。它包括創編、組織、指導幼兒開展舞蹈活動等要素。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注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探索幼兒舞蹈創編規律,從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動作肢體發展特點出發。結合典型性舞蹈素材,對不同音樂情緒、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體能情況進行分析,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幼兒舞蹈語匯、短劇、組合以及情節性內容的設計和編排。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開發和提升學生對于幼兒舞蹈的理解和創編能力。真正實現從“技能開發”到“智力開發”的轉換。

3教學方式多樣化

3.1理論先行,理論指導教學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雖然舞蹈知識與技術能力欠缺,但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較強。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示范講解,讓學生形成對動作的具體認識,獲得概念的框架,再結合練習、動作要領分析,讓學生在準確掌握動作概念的基礎上做到表現精確。并堅持以理論帶動學習的原則“教”與“學”互動,最終內化成自己的舞蹈肢體語言。

3.2精確講授,以練習突出理論的實踐性

舞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依靠重復練習而達到提升的訓練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練習的精準性,做到穩中求進的技能提升過程。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堅持“精講精練”的原則,用簡練、準確的語言向學生講述動作的標準和要求,再以身示范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的感知。然后通過集體練習、個別指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中領會動作的要領與方法。

3.3教學相長,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學前教育舞蹈課程是培養未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者舞蹈教學能力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關注學生的練習、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舞蹈知識的傳授能力。在此,筆者以小組教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愿組合5人一組,在所學內容的基礎上編寫教案,以試講的形式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這樣,在練習和講授的過程中,既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自我糾錯、糾正他人之錯的舞蹈教學能力。引導學生能夠對于學過的知識、動作、技能進行準確的分析、講解與總結,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傳授舞蹈知識的能力,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4通過藝術實踐,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每年開展一系列的藝術實踐活動,以此來促進學生舞蹈技能的提升。以我系每年一屆的幼兒體操大賽為例,大賽要求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比賽,比賽內容必須自主創編。通過此類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鍛煉中獲得感性到理性認識體驗,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編排能力和創新意識,學以致用,并根據作品的需要,獨立設計服裝、道具、燈光等舞臺形象。通過獨立設計的環節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掌握藝術實踐活動的規律。這樣做還能增加學生的舞臺經驗,鍛煉心理素質,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從而提高班級凝聚力,真正體現學有所成、學為我用的價值。

5結束語

隨著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不斷完善與改進,對學前教育也產生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國教育事業應當秉著以“舞蹈教學操作性”為首要原則,并時刻根據市場需要對教學過程中的缺點進行調整與補充,從而不斷完善我國學前教育中的舞蹈課程教學體系使得我國可以培養出更加出色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娟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強化實用性能力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廖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03:96-98.

[3]鄒琳玲.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設置的改革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33:133-134.

猜你喜歡
幼兒舞蹈課程設計課程改革
龍鳳元素系列課程設計
幼兒舞蹈對幼兒審美價值及藝術魅力培養路徑淺析
幼兒舞蹈教育對教師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幼兒舞蹈編創教學技法及應用
如何培養幼兒舞蹈學習興趣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課程設計與開發
基于自動化系統的PLC課程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