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管理學角度探析高校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

2016-05-30 10:25唐靜左楊陽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

唐靜 左楊陽

【摘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層的實施者,他們在“傳播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的理論,指導大學生在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中做出正確選擇,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穩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在輔導員工作中都有體現,本文將側重論述與輔導員日常學生管理工作聯系密切的管理學理論。

【關鍵詞】:高等教育管理;管理學理論;高校學生管理

一、引言

對學生進行日常的管理工作,是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內容和職責之一,需要對學生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規劃、組織、指導和控制,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學生教育的成功與否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輔導員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能力,這就要求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必須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管理規律。本文將從管理學角度著重分析與學生管理活動相關的幾個理論。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蘊含的管理學理論

1、人本理論。即以人為本,這是管理學重要原理之一,也是運用最為廣泛的理論。該理論要求在管理活動中管理者應把人作為一切活動的核心,強調以人的權利為根本。在管理過程中凸顯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活躍度,從而實現人的科學、全方面發展。在管理活動中人的主體地位和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運用及肯定。組織的各項管理活動,都應以調動和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一項管理原理。在管理活動中堅持將人作為一切的中心,以人的權利、利益為根本,通過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組織整體的活躍度,從而實現人和組織的共同發展。

對輔導員來說,依據人本理論就要求在對學生的日常班級管理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核心作用,把學生作為一切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學生也是輔導員日常管理活動的意義所在,以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全體學生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2、目標管理理論。該理論強調組織群體共同參與具體的可行的能夠客觀衡量的目標,是在泰羅的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論。在一個組織中既要設立一個總體發展目標,又要給在組織中的個體設立發展目標,目標具有指向性,是組織及組織個體成長的風向標。有目標的組織和個人才有發展的方向和動力,組織的目標和個人的目標一致時才會產生責任感和歸屬感。

輔導員在對學生的管理中,按照目標管理理論的要求,要對專業建設、班級建設設立總體發展目標,也要對學生個人發展目標提出要求,專業建設、班級建設目標可以通過團體交流討論、個人目標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等方式產生,專業建設、班級目標和個體目標要有一定的關聯性和統一性,在目標的指引下能促進班級和個體的共同發展。

3、公平競爭理論。該理論在管理學中指競爭者各方以同樣的起點、用同樣的規則,公正地進行考核、錄用和獎懲的競爭方式。在人力資源工作中引進競爭機制,可以較好地解決用人所長、優化組合等問題。通過公平公正、合理適度的競爭,激發員工的上進行、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同時還要強化協作機制,克服過度競爭而造成的惡性循環。

輔導員在對學生的管理中,按照公平競爭理論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各種競爭、比賽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巨大的創新潛能,通過個人比賽增強個人成就感,督促個體成長和發展;通過集體比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和班級榮譽感,形成良性競爭秩序。

4、激勵理論。該理論指的是通過對員工的物質的或精神的需求欲望給予滿足的許諾,來強化其為獲得滿足就必須努力工作的心理動機,從而達到充分發揮積極性,努力工作的結果。它包括對新成員在人生觀、價值觀、工作態度、合乎規范的行為方式、工作關系、特定的工作機能等方面的教育,使他們成為符合組織風格和習慣的成員,從而具有一個合格的成員身份。若違反行為規范和達不到要求的行為實際發生了,在給予適當的處罰的同時,還要加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當事人對行為規范的認識和行為能力,即再一次的組織同化。所以,組織同化實質上是組織成員不斷學習的過程,對組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輔導員在對學生的管理中,按照激勵原理的要求,要公正公平獎懲分明,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績進行激勵,對學生不足或所犯的錯誤進行批評和引導。通過樹立榜樣和標桿,鼓舞學生發展。通過負激勵端正學生的行為方式。

5、差異理論。該理論指的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因先天和環境的交互影響,使不同個體之間在身心特征上顯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現象。具有不同能力特點和水平的人,應安排在相應能級層次的職位上,并賦予該職位應有的權力和責任,使個人能力水平與崗位要求相適應。

輔導員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中,按照差異理論的要求,必須要承認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力和水平上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各自的能力水平,合理使用,各盡所能,人盡其才。盡可能地創設各種學生崗位,為學生安排各種職務,根據不同崗位賦予其一定的權利,同時設置對應的職責與義務,盡可能地發揮其特長,促進其成長。

三、結論及思考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輔導員的首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輔導員隊伍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管理與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管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歸根到底都是對人的管理。高校輔導員作為教育主要力量,在高校的教育中起主導作用,學生作為受教育和被管理的主體,也在管理活動中發揮著個體的主動性與能動性。高等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學生對輔導員傳遞的信息進行接收、分析、內化和實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兩個主體之間產生矛盾是必不可免的,這對輔導員所掌握的管理學相關原理進行有效運用的要求就非常高。高校輔導員必須深入研究高等教育中的管理學規律,以實現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沈 忱,姜必初.管理學視域下的輔導員職業發展路徑選擇[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5).

[2]劉學燕.從管理學角度探析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有效性[J].理論觀察,2011(71).

[3]陳勇.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管理學原理及其管理特點[J].太原大學學報,2013(9).

[4]楊玉林,邵 帥.管理學視域下的大學輔導員模塊化工作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5(49).

[5]謝志芳,朱麗花.高校輔導員工作現狀及其對策[J].陜西教育,2009(10).

[6]包淑萍.淺談我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特點[J].出國與就業,2010(11).

[7]周 屹.管理學原理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初探[J].科技向導,2011(35).

[8]彭波.淺談管理學原理在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2013(11).

[9]趙補生.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思考[D].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10.

[10]朱正昌.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管理
柔性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
當前高校學生管理風險與風險管理系統
以學生主體發展推進高校學生管理改革?探析
大數據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推進的促進作用分析
探討人本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
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