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溫李情愛題材詩歌

2016-05-30 02:43王玉敏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風格技法

王玉敏

【摘要】:“溫李”并稱由來已久。因詩風相近,故歷代批評家均將其二人視作一派。溫李情愛題材的詩歌較為引人注目,集中在溫庭筠的樂府與李商隱的七律,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便從比較溫李情愛題材詩歌的風格與技法方面展開,領略二人搖曳多姿的筆致。

【關鍵詞】:溫李;情愛題材;風格;技法

余忠恕先生在《晚唐兩大詩人群落及其風貌特征》中將晚唐詩人劃分為兩個大的詩人群落:一是繼承賈島、姚合、張籍、孟郊的窮士詩人群,工于窮苦之言,詩歌風貌的特征是收斂、冷淡、著意;二是以李商隱、溫庭筠、杜牧為代表,在心靈世界與綺艷題材的開拓上作出重大貢獻的詩人群。而在這些詩人中,把群體特征體現的最為明顯的無疑是溫庭筠和李商隱。溫庭筠致力于多種詩歌樣式的創作,其現存詩約三百三十首,其中六分之一是樂府詩,而艷情詩多處其內。李商隱詩歌在藝術上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以近體律詩寫成的抒情詩,特別是無題詩,以及風格接近無題的《重過圣女祠》、《春雨》等篇,傳達了他恍惚迷離與深情綿邈的情愛。溫、李二人詩歌均有受楚辭、齊梁詩風的沾溉,李長吉的師心對溫、李也有直接的先導作用。而李商隱還受到阮籍、杜甫的影響。

唐末五代國危勢亂,民生慘淡,人情澆薄,文人由此生發亂世亡國之悲涼,以及命運無常之慨嘆。寒士長期科場偃蹇的困頓、投刺干謁的碰壁,使他們的人格受到嚴重的扭曲而表現出隱忍自抑,其心靈是極其痛苦委屈的。溫飛卿、李商隱亦如此。他們于是在獨善其身的心理祈愿中將視野轉向狹小的個人天地,抒發一己之悵惘情懷,并關注女性世界。人生短暫應及時行樂,方能不負韶華。極端言之,情愛是至上的。而追逐功名在其面前是無謂的,如“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為有》)”,溫庭筠《塞寒行》中的:“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淚成血”。詩人對于短暫生命中更為短暫的情愛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執著,試圖以此來對抗生命的急促,從而追尋永恒。他們也于情愛題材創作中傳達著士人的心里寄托,其纏綿與執著之情也可以看作是對理想的不竭追求。

溫李詩風是綺艷華美的。溫庭筠“才思艷麗”,其樂府詩秾艷的幾乎令人目眩。李商隱也“沉博絕麗”,但他的“麗”與“厚”相聯系,一方面如百寶流蘇,一方面“意多沉至,語不懺恌”,即是他寄寓至深的緣故。這便是溫李詩風的差異之處。其與二人生世遭際關系密切,李商隱雖糾葛于牛李黨爭,但長期處在官僚系統,是一位“雅士”。而溫庭筠則仕途蹭蹬,狂狷放浪,縱酒狎妓,是唐代第一個大力寫作曲子詞的詩人??梢哉f溫庭筠是文人中的“俗士”。明人顧璘《批點唐音》批評溫庭筠曰:“大抵清高難及,粗俗易流,差別于流俗淺學耳?!焙鸷唷短埔艄锖灐吩唬骸皽仫w卿與義山齊名,詩體密麗概同,筆徑較獨酣捷”。謂溫之通俗,李之典雅亦即不為過。

李商隱把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增其詩歌厚重。施撲華在《峴傭說詩》中道其“秾麗之中,時帶沉郁”,如《無題》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艷與愛情的執念、身世際遇的坎坷,乃至于對唐王朝國祚的憂思相聯系,表現的哀感凄艷。與溫庭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李商隱的情愛題材創作側重于精神的追求,故渾厚;而溫庭筠則側重于感官的描繪,故易流于輕薄。如《春曉》、《偶游》等篇,皆極盡細膩描摹、濃艷渲染之能事。在《懊惱曲》的結尾,溫庭筠寫到“悠悠楚水流如馬,恨紫愁紅滿平野。野兔千年元不平,至今燒作鴛鴦瓦”,雖對愛情的執著已經超出了生命的限制,但賀裳在《載酒園詩話又編》中批評這一結尾說:“語誠警麗,細思之有深意否?”是切中溫詩要害的,重象輕意本是溫詩的弊病,對愛情真摯的表達,只是用以維系“警麗”的意象群。

李商隱在表現心靈世界方面突出的特點是以心象熔鑄物象。其詩境中主觀化的形象是很突出的,《錦瑟》為典型一例,展現了一種回環跳躍的章法結構,不僅在時空關系上,更在意象組合上,是一種心靈化的,意識流式的結構。這種融鑄在溫庭筠的詩里也能見到,如溫庭筠的《達摩支曲》中“搗麝成塵香不滅,拗蓮作寸絲難絕”。溫、李的意象組合和鋪陳都呈現跳脫之美。溫庭筠以自己的藝術直覺能力和想象力把握和組合意象,意象群的建構呈現出一種彈性的跳躍,但在其后潛伏著一定的情感脈絡和藝術邏輯線索,因此詩境表現出不同于李商隱的朦朧恍惚,而呈現較為清晰的綺艷哀婉之美。

清代的賀裳在《載酒園詩話又編》中曾說:“義山之詩,妙于纖細”,李商隱詩歌中有許多纖柔輕巧的意象。溫庭筠同樣如此,他善于從景物形象的多側面和多層次去鋪陳,把一個很細微的小場景描繪的紛繁復雜、曲折多致,也尤善于對女子衣飾形貌的描摹。二人都善于用物象的描寫來暗示情感,在細節中傳達意緒,渲染氣氛。如溫庭筠的《瑤瑟怨》,詩題為怨,而詩句全用寫物之筆,再如《詠春宵》上半部,用各種物質化襲細節刻畫寒宵清冷之狀。李商隱在《偶題二首·其一》中寫道:“水文簞上琥珀枕,傍有墮釵雙翠翹”,以“墮釵”暗示佳人慵懶的意緒,《重過圣女詞》中“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迷蒙的細雨與飄忽的靈風,若隱若現,暗示了悵惘不絕,纏綿不盡的情思。

溫、李的比喻中幾乎沒有白居易日?;挠黧w,不認同韓愈以丑為美、以俗為雅的詩學觀。他們堅硬化的喻體很少,摒棄了李賀、孟郊“好取金石硬物作比喻”的特點,偏向柔美化。溫庭筠使用過的很多比喻,是在蕭綱、李賀等人的詩歌中出現過的,表現了對前人的繼承。而李商隱的比喻在使用齊梁意象的同時,時有自己的創作。李商隱常將比喻與用典相結合,使之具有歷史文化內涵。其典故出處不僅來自儒家經典和正史,還有大量來自神話、傳奇和早期文學作品。溫庭筠詩中也同樣用典,但不多在艷情詩中。同時李商隱象征托寓的手法非常純熟,如“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在李商隱的詩中,寫景狀物善用色彩鮮明的詞語,如喜用紅綠、青紫對舉。溫同樣如此,如碧翠顯示了冷暖色彩對比之美,并同類色彩疊加表現了一種濃熾艷麗之美,如紅金。

參考文獻:

[1]《李商隱詩選》,[唐]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注評。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溫卿詩集箋注》(唐)溫飛卿撰,(清)曾益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唐才子傳校箋》,(元)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版。

[4]《中國文學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羅宗強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6]《唐代文學從考》,陳尚君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7]《唐詩史》,許總撰。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談藝錄》,錢鐘書著。北京:中華書局,1984版。

[9]《美的歷程》,李澤厚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2009年第一版。

[10]《中國通史》,范文瀾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5年版。

猜你喜歡
風格技法
《石門銘》技法探微(二十四)
王旭東山水畫技法(十二)
例析三角恒等變換的三種技法
精通拍攝技法
技法只是書法的一部分
非“舞”之舞
淺談日本浮世繪設計藝術風格
電影視聽藝術中的影像色彩表達
解讀木刻版畫在動畫中的運用
佛教文化旅游區植物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