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

2016-05-30 15:15孫毅路遙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

孫毅 路遙

【摘要】: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專業。環境設計教育也有其自身特點。在我國設計教育現行體系之下, 傳統的環境設計專業室內設計課程的教學采用的是一種相對較為封閉的教學機制,學生的課程學習較多的時間是在教室完成的,缺乏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建立環境設計工作室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機制,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以工作室為載體,將課程教學與設計項目實踐融為一體,由教師帶領學生在承接和完成設計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綜合專業技術訓練,工作室教學模式可以成為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一種探索。

【關鍵詞】: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

1環境設計專業教育的特征與現狀

環境設計所面對的是人的生存空間環境的營造,要解決的主要有空間物質形象的藝術化、施工工藝、材料學、室內、外環境設計和陳設設計等幾個方面。環境設計思想的產生,來源于專業設計人員所把握的理論認識、專業素養,但風格和個性的形成也來自于他們不斷的進取、開拓的創新精神以及個人的實踐經歷、經驗積累和智慧、靈感的顯現,而這種能力的進發是無規律、隨機的,也是不可能簡單地通過書本和課堂來傳授的,必須要在設計工作的實踐中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培養才能建立起來。我們目前的設計教育模式,環境設計的學生在經過了四年的本科專業設計教育之后,還必須經歷幾年的實踐歷練,才可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藝術基礎素養逐步轉化為初步獨立的設計思想和審美觀。在課堂教學中,專業教師也只能泛泛而談地傳授一般知識,學生與教師的接觸缺乏實質性的專業交互和經驗傳授。所以說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在解決具體案例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然而我們目前的設計教育并沒有達到社會或者市場需求的標準。

2 構建環境設計工作室實踐型教學模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就是借鑒傳統的“學徒訓練制”的方法,工作室一般是由教師帶領學生直接參與設計項目的實踐,基礎是企業的實際項目,但在無項目的情況下也可以模擬運行。把工作室的項目內容貫穿到整個課程當中,老師在教學中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的目標上進行培養。一般可將學生在工作室的學習過程分解為三個階段:

1、主要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基礎素質學習;

2、主要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學習,進行職業素質、崗位技能知識學習與崗位技能實訓;

3、主要是基于以任務驅動“工作室”制下的專業實踐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注重工作室制并將這個理念貫注于教學之中的,通過 “做而學”,在培養人的品質與提高人性價值的同時而使其成為設計師,仍然是其辦學的宗旨。環境設計教育在這里更體現出其職業的特色,“學”在這里拓寬了內涵。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是站在我國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立場上的大膽實踐。其目的是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實踐服務實踐為教學提供驗證,同時也可以為環境設計教育提供一部分經費支持,這種良性循環的實踐型教育模式,正是由環境設計教育自身的實踐性所決定的。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意識到只有強化實踐能力綜合訓練,才能培養出真正有實踐能力的、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設計人才,所以要把課堂教學與工作室實踐結合起來,構建以實踐能力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設計 、制作能力為基礎的課程體系,把設計實踐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

3環境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內容與成績考核及評價方式

3.1環境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

環境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是以環境設計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墓礎,由授課教師按照環境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方向組成不同的課題方向研究團隊,應具備一定的研究與設計企業實踐經驗,因此,執行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能力強的學科帶頭人作為負責人,要有結構合理、專業性強的學術團隊作為教學師資支撐,這樣既可以保證設計項目的到位,又可保證有足夠的力量完成設計和教學任務。工作室成立之初,可通過高校提供的一定的教研資金,維持教學、實踐與科研并行的運轉,步入正軌后即可實現自給自足甚至創收。工作室的日常運轉是在保證教學計劃內容的前提下,通過教師向社會承接項 目、有條件地組織學生參與,把教學融入到實踐項目和研究中去。引導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驗證和消化所學理論知識 ,形成教學與實踐結合的良性關系。同時,日常教學中通過實際項目對設計經驗的不斷歸納和總結,可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3.2如何解決環境設計工作室教學與實踐

工作室應具備研究的基礎和實踐設計的能力,包括強有力的師資隊伍 、明確的研究方向和比較充足的項目支持,經過教師申請及院系和學校討論、考核后 開設。工作室教學上實行雙向選擇的制度,學生通過前兩年的如專業基礎能力、道德素質、學習態度等基礎學習及考核,達到一定的條件后方可選擇指導教師進入工作室學習。工作室將實行等同于企業單位執行的工作制度,指導老師可根據學生的愛好、意愿和能力,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工作室部門的設置是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為依據,建立不同方向的專業部門,如方案部主要培養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藝術功底好以及對設計理念理解比透的學生適合方案部的訓練。

3.3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成績考核及評價方式

工作室模式下的室內設計課程的成績考評具有特殊性,需要對設計過程進行引導和控制,通過學生的自主創作和設計、思維表達等環節的測評。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成績考核及評價可以從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兩個方面綜合評價。變“結果考核”為“過程考核”得到學生的最終成績。環境設計專業(室內設計為主)課程內容必須堅持“原理—方法—實踐—工程的運用”的主線,學生要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主動參與,材料市場調研、工程工地參觀認知實習等內容,加強認知,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技能。學生在工作室的實踐訓練,結合室內設計的工作任務分為如下六個環節:

1、任務接受:將工作室的學生一般總人數控制在15人左右,目前本專業人數較多,11級學生75人兩個授課班,可以以分組形式,把項目任務分給學生,并設計好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

2、資料搜集:本階段主要準備設計項目所需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手段、相關專業素材等,主要任務是參加實地考察并收集整理相關資料;

3、完成設計方案:學生各組根據收集到的素材設計出合理化方案;

4、方案的討論與深入:在學生展開討論之后,教師再對小組的方案進行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處理意見;

5、設計方案的確定與設計表達完成項目:學生根據討論建議和老師的處理意見修改方案,完成項目;

6、設計實施與考核評價:重點考察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另外學生的平時表現、作業等都作為成績評定的依據。

4結語

隨著經濟改革的迅速深入,國家的建設發展將會需要更多的環境設計人才,高等院校要以一種責任和義務感加大設計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的設計人才。通過建立環境設計工作室這個特定教學窗,與社會接軌,了解社會的需求,使教學與實踐一體化,創造一個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踐環境,培養真正滿足社會需求的環境設計人才,為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 杜華剛,新形勢下室內設計教育的發展道路,科教研究,2012

[2] 鄭曙旸,設計的羽翼—關于藝術與科學理論的思考,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
環境設計專業競賽的輔導模式與運行機制
環境設計專業技術科學類課程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環境設計專業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職業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淺析
高分子材料專業就業導向下新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