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儒家思想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2016-05-30 11:41薛寧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教育途徑高校思政課

薛寧

【摘要】: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應當重視儒家思想的教育意義,把先秦儒家思想和思政教育緊密聯系起來。本文首先介紹了高校思政課先秦儒家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校本教材、實踐平臺及學習環境三個方面分析了先秦儒家思想引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途徑,從而切實發揮先秦儒家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先秦儒家思想;高校思政課;教育途徑

引言

當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重點內容,過于重視馬哲的教育意義,忽略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內在精髓,從而導致了先秦儒家道德觀與高校思政課堂的分離。但是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形形色色的西方價值觀開始沖擊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領域,呈現出三觀道德混亂的局面。因此我們必須要提升先秦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課的教育地位,不斷學習先秦儒家倫理道德觀,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1 高校思政課先秦儒家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先秦儒家思想的教學內容比較缺失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國古代社會的道德規范,每個人都要恪守儒家思想的正統觀念,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精華,其中“仁”是核心。由此可見,我國從古至今就尤為重視國人的道德教育,倫理道德觀亦是我國燦爛文化中的精神瑰寶。先秦儒家思想應當得到高校思政課的重視,實現傳統道德觀念與當代精神文明建設兩者的結合。但是,我國高校思政課很少涉及先秦儒家道德觀方面的內容,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正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即使涉及到儒家思想文化,也只是把它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章節來介紹和學習,因此我們要把先秦儒家思想的德育工作放在思政教育的首要位置。

1.2 思政教師德育培訓模式有待完善

高校思政教師的整體教育水平和綜合素養與先秦儒家思想的教學工作具有密切的聯系,教師隊伍的建設狀況是高校思政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先秦儒家思想教育內容比較缺失之外,我國高校在思政教師德育培訓模式上也存有不足[1]?,F在大多數高校都把教學科研作為工作中心,因此高校都特別重視理工類的教研活動,而思政教育工作便容易受到忽視。除此之外,高校的德育工作除了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育專業的教師負責外,大部分都是由輔導員負責,或者由其它專業教師負責,這樣一來思政工作的專業性就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另外在德育工作方面,人員的流動性較強,因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合適的培訓體系,很難整體提升德育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這對思政教師的隊伍建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3 先秦儒家思想的引導工作挑戰較多

要想把先秦儒家思想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我們必須要做好引導工作,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狀況等[2]。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想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另外網絡技術給人們的思想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在各種思想潮流的碰撞中,大學生也會受到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意識。不同的環境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影響,這些影響可能來自社會,來自家庭,受這種影響所形成的思想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同時所受影響的程度也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影響較小,有的影響較大。因此這就給高校先秦儒家思想的引導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2 先秦儒家思想引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途徑

2.1 編寫科學的思政校本教材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的成功運作便是傳統經典文化和當代社會建設結合的業內模范,這里面有好多都是先秦儒家文化,把先秦儒家思想與高校思政結合,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共同的話題。由于當前高校思政課教材比較偏重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國先秦儒家思想文化僅僅占有部分章節的內容,因此高校首先要重視教材的選擇和使用。為此各高校應當結合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狀況,了解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要注意文化的傳承性和時代性,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汲取先秦儒家思想的精髓,并把其編入到高校思政教材中,以便補充原有思政教材缺失的內容[3]。

2.2 提供可行的道德實踐平臺

思政教育不僅要從教學理論上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更要重視社會實踐的意義,最終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踐中感受理論、深化理論。儒家思想的核心即為“仁”,孔子提倡實現仁的途徑便是實踐,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也”說的就是要實踐,保證言出行必果。要讓先秦儒家思想成功引入高校思政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傳統倫理道德觀。首先,學生要把思政課所學的內容同社會道德實踐聯系起來,這需要高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努力,注重提高社會公民的道德觀念,讓公民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榜樣,使學生在社會中感受到傳統道德觀的魅力,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情感認知度。其次,高校要推廣并展開道德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可行的實踐機會,積極倡導學生參加社會志愿者服務,鼓勵學生參與假期實踐活動,同時高校還可以在革命紀念日上舉行重大晚會,逐漸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革命精神和傳統優良道德,從而認同先秦儒家思想的精髓。

2.3 塑造良好的德育教學環境

環境對個體的學習狀況具有很大的影響,先秦儒家思想教育尤為要重視環境的影響因素。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至今我們都在強調環境對學習的重要意義??鬃釉唬骸袄锶蕿槊?。擇不處仁,焉得知?”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生活在一個充滿仁德的地方,這樣才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另外我們還要認識到學習環境不僅僅單指學習的地方和氛圍,還包括人際關系、群體意識形態、高校歷史等內容。為此高校要提高物質精神文化建設,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來塑造優良的學習環境。首先,高校要提供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圖書館,創造豐富而富有韻味的物質景觀,還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美化校園的硬件設備,改善宿舍居住狀況,逐漸激發學生美的情操。另外還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設,通過采取適當的途徑向學生展現高校獨特的歷史風貌,同時還要讓學生謹遵校訓,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努力將校內精神發揚到社會中,教師也要注意提高個人素養,為高校的人文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不僅要通過課堂向學生傳授德育知識,而且還要為學生樹立榜樣,以身作則。因此高校要加大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力度,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

3 結語

先秦儒家思想是古人歷經世事后總結的道德精華,在當代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因此各高校應當認識到當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先秦儒家思想教學內容比較缺失、教師德育培訓模式不夠完善、先秦儒家思想引導工作挑戰較多的問題,同時還要盡力編寫科學的思政校本教材,提供可行的道德實踐平臺,并為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政學習環境,從而將先秦儒家思想成功引入高校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楊玉榮.淺議儒家道德修養觀與大學生道德修養[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4).

[2]徐儒宗.人和論—儒家人倫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5.

[3]高宗梅.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之寬容與自省[J].經濟研究導刊,2011(28).

猜你喜歡
教育途徑高校思政課
“中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劍:思政課教學改革發展綜述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
幼兒安全問題與教育策略分析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網絡考試:高校思政課考試改革的新取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探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家校攜手,共筑和諧育人環境
民漢合宿下加強新疆高職院校民族團結教育途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