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社會思潮的必要性探析

2016-05-30 11:41張倩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社會思潮引領馬克思主義

張倩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下,社會發展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轉型特征。在集中全力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元化社會思潮,能夠準確把握思想領域陣地的主導權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對于發展先進文化,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

隨著中國社會轉型導致現實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革,不同社會階層的思想觀念呈現出異?;钴S的趨勢,并形成了某些典型思潮,進而影響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在此過程中,社會思潮成為一個使用頻率相當高的概念。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和我國政治經濟發展及社會結構的快速轉型,我國社會思潮傳播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并逐漸分化為主流和非主流兩大派別。如何認清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元化社會思潮的必要性,是當下人們必須認真面對的嚴峻課題。

一、新時期主要社會思潮

1.文化保守主義思潮

文化保守主義在最開始是充分認可和極力推崇古典文化的一種哲學和文化思潮,它主張保留民族傳統和自身文化。蕭功秦曾把文化保守主義定義為一種在面對西方外來文化的沖擊時,主張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連接現代化的橋梁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基礎,在繼承和弘揚自身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不斷吸收和借鑒優秀的西方先進的思想觀念,話句話說,一個民族甚至整個國家要想實現徹底的統一和穩定,就必須要堅持文化交流與彼此融合。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堅決反對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一味地推崇“復興儒學”,把儒學作為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的核心觀點。因為這種理論體系缺乏科學性和先進性,既不能為過去我國歷朝歷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矛盾提供解決途徑,更不能為當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清晰明確的發展思路與目標。

2.極端個人主義思潮

20世紀80年代以后,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西方社會思想大量涌入,在我國社會中出現了一股極端個人主義思潮。它從絕對意義上理解個人的價值、利益、權利等,完全否認他人和社會的價值,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來追求自己的價值目標。極端個人主義無視社會責任,甚至危害社會。極端個人主義只看到個人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無視集體利益、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

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的蔓延,會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極端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倡導的集體主義原則嚴重對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完全背離,因而對當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構十分有害。

3.新儒學思潮

新儒學思潮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是以接續儒家道統、復興儒學為己任,力圖以儒家學說為主體和本位來吸納、融合西學,從而尋求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出路的一種文化思潮。他們有一些共同的觀點,即:主張承續儒家傳統,重新恢復儒學活力;主張民族文化的主體性,以我為主地吸納外來文化;倡導通過援西入儒實現儒學重建;提出“返本開新”的價值訴求;尋求宗教精神、哲學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內在統一。新儒學思潮所代表的是中國現代文化中的保守主義傾向,其理論旨趣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唯心主義的世界觀與歷史觀、中體西用的文化心態、泛道德主義的理論取向以及倡導“儒家資木主義”的現代化道路等。

二、新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社會思潮的必要性

1.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是立黨固國的思想基礎

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僅是指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有力武器,更是黨堅強有力和國家穩固的重要思想理論基礎,是保證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曾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會使整個時代覆滅?!盵]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了:意識形態的崩潰是國家的政治、經濟崩潰的先兆。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劇變,其先兆就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動搖了蘇東共產黨的靈魂和擊潰了蘇東民眾曾經樹立起來的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是無原則地包容差異,而是在吸收和弘揚先進思想文化的同時,堅決抵制各種假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以及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增強整個社會和國家對敵對的意識形態的鑒別、抵抗能力,阻止民眾的道德滑坡,防止出現無信仰、甚至信仰危機的悲劇。

2.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群眾觀具有強大的動員力和聚生力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宗旨強調其政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和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關系的基本觀點,也是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理念[]。在“以人為本”的宗旨下,意識形態成為黨和國家動員和吸引廣大人民的一面旗幟。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們黨把“以人為本”明確上升到科學發展觀核心的高度。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以“共建共享”為載體,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感染力的口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增強黨員干部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習近平在當選為總書記后,談及施政綱領,明確提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睘檫_成此目的,2013年6月,中央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所以,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必須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3.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中國特色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馬克思主義與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實際相結合,不但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更是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從而使我國的意識形態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來源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中國具體國情、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適應世界形勢的變化,廣泛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中國特色使我們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前提下,緊緊抓住實事求是這一思想精髓,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獨立思考。中國特色極大地促進了思想的大解放,使經濟社會發展逐漸擺脫了許多理論和思想觀念上的束縛,創新了發展模式、發展思路、發展戰略和策略,獲得了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結論

在當下社會,如何認清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多元化社會思潮的必要性,成為意識形態領域建設的核心課題。我們應該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引領社會思潮的基本經驗,分析新的歷史條件下主流意識形態面臨的嚴峻挑戰。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大力宣傳和發展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有效批判、疏導和整合各種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的共識和合力[1],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注釋:

[1]李愛平:《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人民論壇》2011年第20期。

參考文獻:

[1]加強對社會思潮的正確引導[N].人民日報,2005年04月22日。

[2]黃家瑤、陳新來. 當代西方社會思潮述評[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3]趙曜.當代中國社會思潮透視[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2(1):21.

[4]姜志強.社會思潮內涵探析[J].天府新論,2006(1):22

猜你喜歡
社會思潮引領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探析
直面“真問題”,廓清中國方向
讓生活智慧引領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內容分析到落實語用
多元化社會思潮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