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培養綜述

2016-06-21 15:30農田友劉紫微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關鍵詞:工業設計培養

農田友+劉紫微

【摘要】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簡稱工業設計,與其他專一學科不同,是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型專業,既要求對造型設計、機械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等相關專業的技術知識有理性的把握,又要對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有較高的藝術修養要求。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從自身的培養目標及學生本身的綜合素質都有較大差距。如何去構建高職院校工業產品造型專業課程框架和設定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我們值得深究的問題。

【關鍵詞】工業產品造型設計 工業設計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21-02

一、前言

自1999年開始,由于高等院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設計藝術類專業也尤如“大躍進”式的發展,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從藝術類院校、工科院校到綜合性大學,學歷從碩士教育、本科到高職,可謂遍地開花。據統計,全國1000多所高職院校中已經有超過700所不同程度地開設了設計藝術類專業,工業設計專業在這股“春風”下也如雨后春筍般逐漸發展壯大,其數量嘆為觀止。就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本身而言,設計即是針對人與自然所關聯中產生的所需工具裝備的響應,如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工業設計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其知識面廣,思維的跨度大和要求學生的學習能力把握應用能力強等特點。作為高職院校來說,受到自身設備條件以及學生素質能力水平的約束我們的培養方法是否能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經參閱相關的文獻結合自身實際經驗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在工業產品造型設計的培養方式方法綜述如下:

二、高職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主要培養方式方法

1.以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作為指導思想

近來工學結合的辦學思想在我國高職院校培養模式中不斷的被提出和實踐。力圖通過校企合作的互利原則保持良性合作的基礎。達到產業與教育融合, 學校和企業共贏的目標。工業設計專業也不例外,很多高職院校通過與相關的企業簽訂協議。例如,企業則可以以相對小的成本委托教師幫助進行項目的設計,進而教師可以帶領在校學生進行實際項目的跟蹤和學習,學生實習期間可以到企業進行設計或者助理實踐。

2.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

筆者從多年的高職專業教學經驗來看,無論從教學內容亦或教學方式方法都無法緊跟專業、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導致學生學不到知識或者不知道如何學知識,雖然在方法上從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到多媒體課件教學法式算是很高大上的改進,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內容的豐富性,但是照著ppt照本宣科的老師也不在少數,造成學生課堂上昏昏欲睡,對課程和專業毫無興趣。同時還比如實踐類型的美術課教學,其教學內容一直以來受到學院派純藝術的影響。素描課主要是安排幾何體、靜物、人物寫生等,以調子素描為主;色彩課主要是安排水粉靜物和花卉寫生為主。這些內容雖然在基礎訓練中必不可少,但在加強設計專業的學生形象思維、創新意識以及專業能力的結合方面力度上遠遠不夠,沒有達到目前設計專業美術課基礎造型教學的真正要求。如今,我們大多仍舊守著僵化的教學模式,感嘆著創造力的不可教。因此在目前的高校改革浪潮中,教學方法改革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因此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斷的推陳出新,比如翻轉課堂,慕課教學,微課制作等等應運而生。這些方式和方法正符合了工業設計專業這樣的又注重理論知識又要求很強思維和動手能力同時富有創造性的這樣的專業。因此,工業設計專業主修的課程里,適當的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更能體現出課程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3.參加競賽作為工業設計學生能力提升的手段

目前我們的高職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很多都不了解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這樣不僅導致了學生設計務實能力差、創新能力欠缺和就業困難等問題,也阻礙了工業設計專業本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授課教師也不了解設計的本質和產品研發流程,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很難達到企業要求的設計標準。企業舉辦的設計競賽項目不僅跟隨了企業的設計方向,也貼合企業的利益,學生參加比賽的作品獲得了榮譽,更多的是能從競賽中學到很多專業知識,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就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設計產業化背景下,企業對設計師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需求日益凸顯。在筆者看來,新形勢下的教學必須能滿足專業行業的標準,實踐類的課程設置應該與企業的實際行業標準與要求相符合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達到專業水平綜合的提升,學生在初入職場時也能縮短適應期,更好的進行角色轉變。為實現“以企業需求為目標,以實際設計項目為主導”這一新式設計實踐教學思路,很多高職院校將工業設計的競賽內容導入課堂,選拔優秀的學生參與競賽,給予獲獎學生一定額度的獎金。同時為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對指導競賽的教師進行課時量的獎勵。在多重方法的刺激下,經過多場競賽磨練的學生對市場的行情和企業的設計方向都有了充分的認識,能更快速的融入新的工作環境。

三、高職工業產品造型設計主要培養方式方法總結和意見

近期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工業設計周”上出現了兩組數據:一是我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真正搞工業設計的人很少。每年約有30%至40%的人流向包裝和商標設計,有40%至50%的人改行去搞裝潢、廣告;二是我國近20多年來培養的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總共只有3萬人左右,這個數字,只相當于幾千萬人口的韓國目前該專業在校生的數量。雖然這些因素跟我國目前的工業水平有直接關系,但是高職工業產品造型設計專業在專業發展和培養的方式和方法上也值得我們去思考。本人總結如下:

1.高職工業造型設計教育的自身定位不明晰

從高職、本科到碩士,我國對工業設計專業設定的培養目標定位一直不夠清晰,工業設計在多重學歷的教育中培養目標不明確,高職的畢業生比起理論知識沒有本科生、研究生精通,論起動手能力又比上不足,高職層次的工業設計教育正處于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這是發展中遇到最大的瓶頸問題。

2.工學結合下高職工業設計專業仍存在的問題

筆者了解到很多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進入企業往往只是簡單的參觀。同時實際上很多企業不愿意分散出精力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或者有深度的培養,實習學生在企業往往只是為企業從事一些和專業不相關的輔助工作。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往往沒有良性的持續的互動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掛牌和簽約,實踐資源的建設只是表面形式。

3.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師仍需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質

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師本身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其主要是教師缺少實際的設計實踐經驗,教師理論水平很高但是缺乏實際經驗,教學往往只從主觀的理論進行而缺乏實際的聯系,造成學生得到的知識也是理想化的狀態,使得專業畢業出去的學生對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感覺落差太大,從而紛紛轉行。對專業的前景明顯不看好。造成惡性循環,使得好的學生都不愿意報讀工業設計專業,反過來工業設計對學生的能力素質水平要求又高。

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1.各高職院校應理性客觀進行工業設計專業建設保證專業的健康發展。

很多高校目前在專業設置和建設上缺乏理性的建設依據。特別是高職院校,盲目的躍進式的進行綜合型大學建設。從而造成了專業的不健康發展,引發的包括資源,教學,就業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如工業設計專業,各地高校應因地制宜參照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可以通過了解當地工業的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專業的方向。確保能幫助帶動當地的實際工業從而使得專業的供需的到保障,使得專業健康良性的發展。

2.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要確保企業的實際利益。

對于企業來說,利益時至上的。如果高校把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希望寄托于企業的義務幫助這是不可能的。當我們要以企業進行合作時,首先應考慮的是我們的合作是否能確保企業的利益。這是保證我們學生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能有收獲的保證。

3.應加強高職工業設計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和鍛煉。

在高職院校的骨干院校建設中,在師資建設項目中,高職教師的企業實踐是項目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相對于工業設計這樣富有寬知識面和新信息認識度的創造性的專業來說實踐的經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只有豐富的實踐積累才能很好的引領學生進行專業的學習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張艷紅.以“工學結合”為教育理念的課程教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2).

[2]劉洋.高職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5(94).

猜你喜歡
工業設計培養
高校藝術類產品設計專業學生“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研究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